王素滿
案例一
李女與林男登記結婚后,經(jīng)常為瑣事爭吵,林男經(jīng)常把李女打的青一塊紫一塊,一次李女帶著孩子回到娘家,林男酒后到岳母家,言語不和,動手把岳母打了,李女報了警,法醫(yī)鑒定為輕傷,岳母住院花費了3萬多醫(yī)療費。林男毆打岳母的行為能否適用《反家暴法》?如何追究林男的責任?認定家庭暴力的證據(jù)有哪些?
律師解答:
《反家暴法》明確規(guī)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jīng)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該法雖然沒有明確指出家庭成員的范圍,但我們認為根據(jù)我國相關民事法律的規(guī)定,家庭成員包括了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養(yǎng)父母子女,繼父母子女,岳父母、公婆等,而且國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所以本案中林男毆打岳母的行為屬于家庭暴力行為。同時本法附則還規(guī)定了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要參照本法執(zhí)行。
林男將岳母打成輕傷,已經(jīng)達到故意傷害罪的立案標準,受害人可以要求追究林男的刑事責任,可以通過公訴進行,如果公安機關不予立案,或者檢察院不提起公訴,受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因為岳母生病住院治療,在追究刑事責任的同時可以附帶民事訴訟,要求林男支付醫(yī)藥費、伙食補助費等費用。出警記錄、告誡書、傷情鑒定意見、受害人受傷的照片、社會機構的相關記錄、加害人保證書、證人證言等是十分重要的證據(jù)。
案例二
吳女士和李男經(jīng)人介紹認識,登記結婚前李男就毆打過吳女士,但經(jīng)家人說和,雙方登記結婚,結婚后,李男對吳女士的約束非常多,不能和婚外異性說話,不能和同學、朋友來往,下班后半小時內(nèi)必須到家,否則就遭到李男無休止的盤問甚至毆打,有一次吳女士因單位有事回家晚了十幾分鐘,李男對此非常惱火,一直盤問原因,吳女士說單位臨時有事加了一會班,李男不相信,把吳女士帶上車在高速上狂奔,一直從石家莊開到了武漢,嚇得吳女士連大氣都不敢喘,最后李男開車累了才停下來。從此以后,吳女士在家不敢說話,一聽到李男說話就緊張,李男看吳女士不順眼就開始拳打腳踢,有時把刀放在枕頭底下,吳女士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從家里逃出來,李男發(fā)短信說如果吳女士提出離婚,他就殺死吳女士全家。在本案中李男的行為屬于家暴嗎?屬于哪種類型的家暴?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幫助吳女士?
律師解答:
《反家暴法》規(guī)定了家庭暴力的類型:身體暴力(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等)、精神暴力(對受害人進行侮辱、謾罵、誹謗、宣揚隱私、無端指責、恐嚇、威脅等,使人產(chǎn)生自卑、恐懼、焦慮、抑郁等心理、精神方面的傷害)以及其他形式的家庭暴力,本案中李男對吳女士既有身體的暴力,又有精神的暴力(主要是恐嚇、威脅),兩種暴力交織在一起,讓吳女士身心交瘁。吳女士可以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因為吳女士原來遭受了家庭暴力,現(xiàn)在還面臨家庭暴力的威脅,可以通過保護令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時吳女士也可以考慮離婚的問題,因為李男有家庭暴力的歷史,他的前任妻子就是無法忍受家暴和他離婚的,吳女士是結婚后才了解這一情況的,現(xiàn)在吳女士的生命隨時面臨威脅,男方的不信任和家暴行為已經(jīng)使雙方的感情徹底破裂。
案例三
小單(化名)與丈夫在2014年登記結婚,但一結婚后雙方便產(chǎn)生激烈的矛盾甚至肢體沖突。開始時丈夫?qū)π嗡烈庵櫫R,其間還搶奪了小婷的手機并打電話威脅小單的朋友家人說“如果再打電話,就殺死全家”。在此期間,其丈夫把家里的家電都砸了,還用棒球棒毆打小單,小單的左手左腿受傷。小單因為特別害怕及想盡快到醫(yī)院治療沒有報警。小單整天擔驚受怕,提出到娘家住幾天,其丈夫短信威脅說要不回來就殺死她,并且跑到小單的娘家砸壞門窗、家電,并毆打小單,小單家人再次報警,自從小單再也不敢回家。丈夫如此惡劣的行為均有多張報警回執(zhí)、公安機關出具的調(diào)解書、協(xié)議書、保證書、手機短信、照片等證實,因此小婷提出要求法院裁定保護其人身安全。什么是人身安全保護令?如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人身安全保護令都有哪些內(nèi)容?
律師解答:
人身安全保護令,是一種民事強制措施,是人民法院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親屬的人身安全而作出的民事裁定。它相當于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間筑起了一道“隔離墻”,將加害人阻攔在夠不到受害人的地方,起到了很好的預防家庭暴力的作用。人身安全保護令是在借鑒國外民事保護令的基礎上,結合部分人身安全保護裁定試點工作經(jīng)驗而做出的,是反家暴法的一大亮點。當事人本人可以申請,當事人申請的前提是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xiàn)實危險,所以申請時需要向法院提交有關證據(jù)材料,比如威脅的短信、報警記錄等。當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當事人因受到強制、威脅等原因無法申請時,近親屬、公安、婦聯(lián)、居委會、村委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需要強調(diào)的是人身安全保護令不依附于其他訴訟,可以單獨申請??梢韵蛏暾埲嘶蛘弑簧暾埲司幼〉?、家庭暴力發(fā)生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應當書面提起,書面申請有困難的,可以口頭提,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法院受理后應當在72小時作出或駁回,情況緊急的,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nèi)作出。
人身安全保護令可以包括以下措施:禁止被申請人實施家庭暴力(具有國家強制力,違反要受到法律制裁);禁止被申請人騷擾、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責令被申請人遷出申請人住所(體現(xiàn)了讓施暴人承擔不利后果的精神,便于保護家暴受害人的合法權利),其他措施(補償家暴行為造成的實際損失,支付孩子的撫養(yǎng)費和生活費,限制或禁止被申請人與未成年人子女見面等等)。
案例四
趙女士是東北人,2012年離婚后到唐山認識了陳男,經(jīng)接觸趙女士覺得陳男比較老實,是適合過日子的人,于是兩人登記結婚,婚后趙女士才知道陳男已經(jīng)離過好幾次婚,婚后陳男經(jīng)常因為家庭瑣事經(jīng)常毆打趙女士,趙女士不想離婚,所以沒有報警,有一次趙女士看到陳男和婚外異性接觸非常多,勸了陳男幾句,陳男非常惱火,再次動手毆打趙女士,導致其骨折,并把趙女士趕出家門。趙女士的生活和醫(yī)藥費問題已經(jīng)陷入困境,陳男的單位求助。單位對于實施家暴的職工可以做哪些工作?
律師解答:
《反家暴法》規(guī)定:用人單位發(fā)現(xiàn)本單位人員有家庭暴力情況的,應當給予批評教育,并做好家庭矛盾的調(diào)解、化解工作。對正在發(fā)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用人單位的工會、婦聯(lián)組織應當組織開展反家暴教育,增強職工的反家暴意識。在本案中,陳男的單位對陳男進行了批評教育,協(xié)調(diào)陳男給了趙女士1萬元的生活費,陳男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保證以后不再毆打趙女士,并帶趙女士到醫(yī)院進行治療。
后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實施一年來,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中國首部反家暴法,該法律明確了家庭暴力的性質(zhì)和法律責任,讓清官難斷的“家務事”有了國法可依。新法落地為遭受家暴之苦的受害人提供了有力保護,與此同時,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維權、有關部門如何有效執(zhí)行法律條款,一直是人們關注焦點。但法律的普及和發(fā)揚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這需要靠我們每個人的努力踐行。編輯/張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