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若凡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00)
淺析我國農村基礎設施治理PPP模式存在的問題
□馮若凡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00)
由于政府資金不足以滿足社會主義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多方參與投資的PPP融資模式應運而生。PPP融資方式不僅能彌補資金投入的不足,還可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的經營管理效率,是解決農村基礎設施短缺的創(chuàng)新之舉。然而農村基礎設施的建立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淺析這些問題,以期促進我國PPP模式的健康、有序、可持續(xù)發(fā)展。
農村基礎設施;PPP模式;問題
法律法規(guī)的缺失也是PPP模式無法真正展開的重要原因,沒有法律依據(jù),政府一方裹足不前,讓投資方不敢投資。政策工具有多種類型,包括法律政策,經濟政策,行政政策,不能過多的運用行政政策去干涉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也不能單純的運用經濟政策,而忽視對工程項目的監(jiān)督,更不能單純的用法律政策加以約束,應該綜合運用。
自兩稅制改革之后,國家財政收入逐漸增加,地方財政日益減少,國家財政在先期必然是加大對大城市的建設力度,完善大城市的基礎設施,為大城市的企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產經營條件,激發(fā)城市創(chuàng)造活力,實現(xiàn)中國經濟的較快發(fā)展,國家財政資金有限,所以農村相對投入較少,而地方財政收入低,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建設基礎設施的資金,這樣使得地方在吸引投資方的號召力較小,無法掌控ppp項目,從而使地方政府功顯得很被動。
我國關于PPP模式運用的法律法規(guī)制定的不夠全面,缺乏科學的產權確定和統(tǒng)一、清晰的合同標準,風險承擔機制框架也不完整,致使政府與私營部門之間、甚至是政府與政府之間的權責不明確,一旦發(fā)生沖突,私營部門無法與政府部門進行平等對話,權利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大大降低了私營部門參與共同建設的積極性。
法律的缺失使得PPP的運行缺少了硬性的要求,進一步導致基層政府缺乏動力,建設效率低下。對于農村而言,PPP模式尚屬于新概念新事物,政府方推廣應用的主觀能動性和專業(yè)水準必不可少。而目前,部分鄉(xiāng)鎮(zhèn)對于PPP模式運作流程缺乏必要的認知,對應用PPP模式積極性不高,不敢輕易引入市場主體力量參與基礎設施提供。如到2015年底,全國平均每個鄉(xiāng)鎮(zhèn)擁有衛(wèi)生院2個,農村每千人有病床數(shù)僅1.5個,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由于PPP模式屬于新模式,存在很多問題,認識不夠深刻,地方政府畏首畏尾,不敢邁出推廣它的重要一步。而私人部門在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更是沒有第一個吃螃蟹的膽略,還是那句話,上級政府必須下達符合相關地方的指標,確保PPP模式的應用。如果固步自封,農村基礎設施不足的現(xiàn)象不會得到根本改變,而城鄉(xiāng)差距也不會縮小,會制約著當?shù)亟洕鐣陌l(fā)展。
在地方財政不足的情況下,所投建的基礎設施短缺現(xiàn)象長期中無法得到根本解決,亟需引入新的模式,在這一過程中PPP模式應運而生,PPP模式是一種旨在解決由單方無法提供充足資金的模式,然而,在PPP模式的運用過程中,又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在農村推廣這種模式不是一蹴而成的,任重而道遠,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應該積極應對,不斷完善我國農村基礎設施,為新農村的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1]蔡向陽,張悅,陳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PPP模式引入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6.(11):231-235.
[2]孫學工,劉國艷,杜飛輪,楊娟.我國PPP模式發(fā)展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15(2):28-30.
[3]陳建華,王云.農村基礎設施領域推廣PPP模式探[J].財政學,2016.
[4]王春福.農村基礎設施治理PPP模式研究[J].農業(yè)經濟,2008(6):12-13.
[5]李農.新農村基礎設施中 PPP模式的應用[J].財經經濟評論,2006(5):12-14.
1004-7026(2017)15-0047-01
F320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5.030
馮若凡(1995.6-),女,漢族,河北人,遼寧大學經濟學院,2017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稅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