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熹文
輸了又有什么關系呢?摔倒了就站起來,繼續(xù)走,一直走到贏的那一刻。
我的性格中曾有一處明顯的弱點,太想贏但又輸不起。
十歲時參加學校運動會,不擅長跑步的我最后一個跑過二百米的終點線,還未下跑道便急迫地對人講:“我今天鞋子不舒服……”
十四歲時,和小我四歲的表弟打牌,表弟聰明伶俐又技高一籌,眼見他的牌順利出手只剩下薄薄的幾張,我甩開一把爛牌,污蔑表弟“耍賴”。
十八歲時,因為一次月考成績不理想,我撕碎卷子,趴在桌子上痛哭,哭到聲音嘶啞……
在那些年里,已經習慣旁人對我說:“這孩子好強,以后一定有出息。”我在后來的日子里感觸到,“要強”是強者的共性,但輸不起絕對是弱者的態(tài)度。
最怕和一種人打交道。
他們說:“恨死現(xiàn)在這份工作了,一直想換個營生,但是會不會到頭來還不如現(xiàn)在過得好呀?”
他們還說:“我好想出國,做夢都想,但是我家境不富裕,你說我萬一找不到工作,沒辦法養(yǎng)活自己怎么辦?”
他們又說:“和戀人在一起有些日子了,兩個人相處一般,不是特別滿意,你說我應該分手去找個更好的人嗎?萬一我找不到怎么辦呀?”
諸如此類瞻前顧后的問題,即便用力去回答,很久之后依舊會看到這樣的情形:大多數(shù)人五年之后的生活沒有絲毫變化,做不喜歡的工作,和不愛的人結婚,詩和遠方都成了別人的。到頭來才幡然醒悟,人生哪有那么多需要擔憂的“萬一”,每一道坎兒原來都有跨過去的力氣。
如果當初直面內心,辭掉工作,奔向遠方,去愛真正愛的人,就算跌倒了也可以再爬起來繼續(xù)走,現(xiàn)在的自己還會是這般疲憊嗎?那是怕輸?shù)膹那?,卻給了你輸?shù)舻慕裉臁?/p>
我常說遠行是我的修煉,朋友總問我:“此路收獲幾多?”雖然還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成就,但敢輸是我最大的收獲。
五年前的我,沒有錢沒有綠卡沒有“輸了就輸了”的霸氣,這幾年吃過苦受過累,獨自消化過委屈,從學會“如何贏”到學會“習慣輸”。
其間,我輸?shù)暨^工作,輸?shù)袅饲啻海數(shù)舭卜€(wěn),輸?shù)魫矍?,輸?shù)艉芏嗪孟敕ê脵C會還有十萬分的努力和期待,一度把自己輸?shù)缴鐣牡讓?,輸?shù)綗o人支持的境地,輸回失敗者的狀態(tài)……
可即便在最糟糕的時候,我也從未有過逃避放棄的想法。工作丟了那就找一份更好的,愛錯了就重新開始新的旅途,寫的字無人看那就默默堅持,創(chuàng)業(yè)失敗了那就重整旗鼓再次出征……
我不再是那個輸不起的小女孩,我長大了,并長出一些英雄的氣度。在輸?shù)臓顟B(tài)里保留贏的信念,大膽去嘗試人生,輸就輸了,只要心懷信念且堅持夠久,我相信自己就能把輸?shù)舻臇|西一點一點地贏回來。
從踏上遠行這條路起,我遇見過很多同路人,二十幾歲獨自去遠方闖蕩的年輕人,客觀條件差別不大,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在踏上異鄉(xiāng)土地的那一刻,一無所有,且前途渺茫。
可我開始在遠行的人群中發(fā)現(xiàn),在同等條件下,人與人的生活竟會產生巨大的差別。
不需很久,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就能看到:一種人陷于困境停滯不前,懷抱著“萬一”的憂慮緊緊不放;而另一種人已經跳出了窘境,正在致力于新的生活,哪里都能成為新生的福地。
如果去看一看兩種人的生活態(tài)度,不難發(fā)現(xiàn),前一種人往往顧慮重重萬事謹慎,他們瞻前顧后,極其怕輸。后一種人破釜沉舟勇敢灑脫,敢輸敢贏,也摔倒跌跤,但會馬上爬起,再一身活力地迎上去。
前一段時間,和久未相見的朋友聯(lián)絡,得知幾年前兩個以廚師為夢想的男孩子,一個還在抱怨著那份當年欲辭未辭的工作,一個已經成為高級餐廳的大廚。
想起幾年前認識他們的時候,我們均走在夢想的路上,一個萬分糾結地問我:“我這份工作穩(wěn)定薪水高,辭職去做廚師萬一失敗了可怎么辦呀?”
一個則爽快地辭掉工作去餐廳洗碗,對我說:“哈哈,等著我從洗碗工成為廚神的那一天!”
生活處處是哲學,愈來愈發(fā)覺,“萬一……”與“那又有什么關系!”不僅是兩種心態(tài),或許還會把你帶到兩種不同的人生。
年輕時最好的事是有夢想,最壞的事是有夢想卻怕輸。
輸了又有什么關系呢?摔倒了就站起來,繼續(xù)走,一直走到贏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