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茹 閆小玲 嚴靖 王樟華+馬金雙
摘要:報道了江蘇省外來歸化植物新記錄5種,隸屬4科5屬,分別是粉綠狐尾藻[Myriophyllumaquaticum(Vellozo)Verdc.]、闊葉豐花草(SpermacocealataAubl.)、繡球小冠花(CoronillavariaL.)、野牛草[Buchloedactyloides(Nutt.)Engelm.]和水[XCZ2.tif;%88%88]草(PhalarisaquaticaL.)。
關鍵詞:江蘇??;外來歸化植物;歸化種;新記錄
中圖分類號:S4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3-935X(2016)02-0042-03
近年來,在科技部基礎專項“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志”的支持下,筆者對江蘇省的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和村莊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通過野外調查、標本鑒定和查閱《江蘇植物志》(1977年版)等大量文獻,本研究收集到江蘇省外來歸化植物新記錄5種,隸屬4科5屬,依據《FloraofChina》《中國植物志》《中國入侵植物名錄》對其主要形態(tài)識別點及分布信息進行描述,為江蘇省植物區(qū)系積累了新的資料。憑證標本均保存于上海辰山植物標本館(CSH)。
粉綠狐尾藻為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狐尾藻屬,為江蘇省外來歸化植物新記錄,為多年生水生草本,葉輪生,羽毛狀,綠白色,野外幾乎全為雌株。吳永華首次報道粉綠狐尾藻在臺灣蘭陽平原入侵水田和溝渠[1],隨后解焱也報道其在臺灣入侵[2],此后未見報道。粉綠狐尾藻最早作為水生觀賞植物引入我國栽培,后在野外歸化,靠莖的碎片進行無性繁殖,借助流水傳播,改變水體的理化性質,短時間內能形成較大的種群數量,導致原生水生植物缺乏光照死亡,此外大量植物體覆蓋河道,會阻塞水上運輸,具有明顯的入侵性。目前在江蘇省局部地區(qū)的種群數量比較大,未來應控制其栽培數量,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逃逸,對已經造成危害的地區(qū),組織人工打撈。
江蘇省分布調查結果:揚州市邗江區(qū)新道路附近,海拔25m,2015年6月5日,閆小玲、李惠茹、嚴靖RQHD02307(CSH);常州溧陽市駿益科技創(chuàng)業(yè)園附近,海拔1.75m,2015年6月30日,閆小玲、李惠茹、嚴靖RQHD02556(CSH);生于水塘或河溝。
其他分布:臺灣、云南、浙江;原產南美洲;歸化于歐洲。
闊葉豐花草為茜草科(Rubiaceae)紐扣草屬,為江蘇省外來歸化植物新記錄,莖枝明顯的四棱形,棱上具狹翅,花數朵叢生于托葉鞘內,無梗,蒴果橢圓形,成熟時從頂部縱裂至基部。闊葉豐花草最早約于1937年作為軍馬飼料引入廣東,20世紀70年代常作為地被植物栽培,已經成為華南地區(qū)比較嚴重的入侵植物,常入侵茶園、桑園、果園、咖啡園、橡膠園及農田,危害嚴重,屬于我國一級入侵植物,在世界熱帶地區(qū)廣泛逸生,已成為惡性雜草[3-4]。闊葉豐花草在江蘇省僅見于苗木基地,推測其隨苗木、花卉的運輸傳播至江蘇省[5],尚處于種群傳播的初期,種群數量不大,以種子傳播,未來要密切關注其傳播范圍,若種群數量大面積增加,應在開花前及時鏟除。
江蘇省分布調查結果:蘇州香雪海苗木基地,海拔-27.38m,2015年7月4日,閆小玲、李惠茹、嚴靖、王樟華RQHD02772(CSH),生于苗圃。
其他分布:澳門、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湖南、臺灣、香港、云南、浙江;原產熱帶美洲;歸化于舊大陸熱帶地區(qū)。
繡球小冠花為豆科(Fabaceae)小冠花屬,是江蘇省外來歸化植物新記錄,為多年生草本,奇數羽狀復葉,花多數密集排列成繡球狀;齊淑艷等報道繡球小冠花在我國東北沈陽地區(qū)歸化[6]。繡球小冠花屬于早期引種栽培,因疏于管理,后逸生,并在野外歸化。目前在江蘇省的種群數量不大,以種子繁殖傳播,有待進一步觀察,未來應控制種子流入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
江蘇省分布調查結果:連云港灌南縣人民西路與長深高速交界處,海拔3.43m,2015年5月28日,閆小玲、李惠茹、王樟華、嚴靖RQHD02061(CSH),生于高速路坡地;宿遷市泗洪縣縣城汴河路,海拔31.98m,2015年6月1日,閆小玲、李惠茹、王樟華、嚴靖RQHD02179(CSH),生于路邊。
其他分布:北京、遼寧、陜西;原產于歐洲至地中海地區(qū)。
野牛草為禾本科(Gramineae)野牛草屬,為江蘇省外來歸化植物新記錄,為多年生低矮草本,葉鞘緊密裹莖,雄花序2或3,雌花序通常呈頭狀;穎果通常連帶小穗,自梗上整個脫落。劉全儒等最先報道野牛草在北京地區(qū)入侵[7],此后被相繼報道在河北、遼寧、山西、陜西等地入侵[8-12]。野牛草于20世紀50年代首次引入北京等地栽培,后逸生為雜草[9,13]。野牛草在江蘇省分布較少,屬于有意引入,危害性不明顯,未來應加強栽培管理,控制引種,防止逃逸。
江蘇省分布調查結果:徐州睢寧縣匯金路覓香橋附近,海拔4m,2015年5月31日,閆小玲、李惠茹、嚴靖RQHD02144(CSH),生于荒草坡。
其他分布:北京、甘肅、河北、遼寧、內蒙古、陜西、山西、青海、天津、新疆;原產于美國和墨西哥。
水草為禾本科(Gramineae)草屬,是江蘇省外來歸化植物新記錄,為多年生草本,基部加粗,花序圓柱形,1.5~11.0cm,小穗橢圓形,穎片5~7mm,具翅,全緣,先端銳尖;不育外稃1(-2),錐形,0.2~2.2mm,第2外稃0.5mm;可育外稃披針形,3~4.6mm,密被毛。最早作為牧草引入,以種子繁殖。調查發(fā)現水草主要分布在蘇北地區(qū),已經形成明顯數量的種群。未來應密切注意其擴散動態(tài),若種群增長迅速,需要在開花前及時鏟除。
江蘇省分布調查結果:鹽城濱??hS327橫河濕地公園附近,海拔18.85m,2015年5月27日,閆小玲、李惠茹、王樟華、嚴靖RQHD02035(CSH);連云港灌南縣李集鄉(xiāng)徐莊村,海拔11.65m,2015年5月28日,閆小玲、李惠茹、王樟華、嚴靖RQHD02069(CSH),生于路邊荒地。
其他分布:云南;北非,亞洲西南部,歐洲南部。
參考文獻:
[1]吳永華.蘭陽平原外來歸化植物之入侵研究[D].臺灣:宜蘭大學自然資源學系,2006:44-46.
[2]解焱.生物入侵與中國生態(tài)安全[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329.
[3]李振宇,解焱.中國外來入侵種[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2:153.
[4]馬金雙.中國入侵植物名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9-130.
[5]高末,丁炳揚,羅清應,等.闊葉豐花草——浙江茜草科一新歸化種[J].植物研究,2006,26(5):520-521.
[6]齊淑艷,曾憲鋒,昌恩梓,等.中國一種新歸化植物——繡球小冠花[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3(12):168-169.
[7]劉全儒,于明,周云龍.北京地區(qū)外來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8(3):399-404.
[8]徐海根,強勝.中國外來入侵物種編目[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4:229-230.
[9]徐海根,強勝.中國外來入侵生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387-388.
[10]李順才,劉連新,胡曉東,等.秦皇島市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分析[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9,23(3):14-17.
[11]祁云枝,杜勇軍,張瑩.西安地區(qū)外來入侵植物的調查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5):223-227.
[12]石瑛,謝樹蓮,王惠玲.山西外來入侵植物的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6(4):23-27.
[13]馬金雙,閆小玲,壽海洋,等.中國外來入侵植物調研報告(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