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永廣
母親今年76歲,可她不服老,干什么事都很逞強(qiáng)。我勸她多休息,注意身體,可她總是聽不進(jìn)去。有時,我不惜和她紅臉,常常鬧得很不愉快。
正是收割時節(jié),趕在假日里,我回老家看她。到了家門口,我發(fā)現(xiàn)門前有用草繩捆扎的三捆稻子。問二哥、二嫂,才知道母親閑不住,出去撿稻子了。二哥不讓她去,母親總說:“一根稻子有多重?我還沒老,一根稻子我還能撿得動。”二嫂指著那三捆稻子,哭笑不得地說:“這些稻子,差不多都是娘撿的?!?/p>
看著門前的三捆稻子,我忽然想起了過去的母親。父親在世時,每當(dāng)他把稻子從地里挑回家后,母親總不忘去撿那些灑落在地里的稻子。我們埋怨她沒必要去時,她就會給我們念叨:“這些稻子,是用來填肚子的,糟蹋了多可惜?!彼?,當(dāng)父親把稻子脫粒揚凈,再把母親撿來的稻子也錘打出來時,她會看著那多出的一兩袋稻子不停地樂。那模樣,一直印在我的腦海里。現(xiàn)在想想,母親也是有理由樂的。因為在那些貧窮的歲月里,正是靠母親撿來的那一兩袋稻子,我們兄妹五個才勉強(qiáng)不餓肚子??僧?dāng)我們像鳥一樣飛離老家,在城市里安頓下來以后,忽然發(fā)現(xiàn)母親就像一臺機(jī)器,因為日夜不停運轉(zhuǎn)而日益衰老了,并且開始不斷地出毛病。母親總是無所謂,還是堅持田間勞動,我則怕她累壞了身子。每次回老家,我總想多給她一點錢,讓她安度晚年,可她就是不聽勸。
我問二哥、二嫂:“你們說這三捆稻子差不多都是娘撿的,難道還有別人幫她撿嗎?”
二嫂聽了笑著說:“娘的腿腳不靈便,她哪能撿這么多?她每次出去撿稻子,你二哥就偷偷拿點稻子放進(jìn)去,再重新捆扎好!”正說著,母親扛著一小捆稻子回來了,我趕緊伸手接過來。不等母親喘口氣,二哥就指著那幾捆稻子大聲地對我說:“瞧,這些稻子可都是娘撿的。”
霎時,我看見母親的笑容從眼角蕩漾開來,她走路的步子似乎也更穩(wěn)健了。
原來一直以為,給母親一些錢,讓她多注意休息,安度晚年,是對她最大的愛。其實,“這些稻子都是娘撿的”這句話,極大地滿足了母親。母親年輕時干農(nóng)活,從不輸給別人,如今人老了,還是那么“逞強(qiáng)”,現(xiàn)在聽了二哥、二嫂的話,我頓時明白過來,這句話正順了母親的想法,合了母親的心意,對母親來說,順著比給她錢更重要。
我們兄妹五個,除了二哥守在農(nóng)村,其余幾個都相繼進(jìn)城結(jié)婚生子。二哥的生活最苦,依然沿襲著父母的生活方式,但二哥最懂母親,他和母親相依為命,總是想方設(shè)法順著母親,并知道用怎樣的方式來愛她。
至此,我終于明白,愛母親,當(dāng)意見不合的時候,不能僅從關(guān)心的角度與她爭吵,原來,順著她也是一種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