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財經大學 貴州 貴陽 550000)
貴州省政策性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實施效果評價研究
房莉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貴陽550000)
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風險管理工具,對農產品流通過程中不可預期的、隨機性的價格波動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是應對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市場風險的創(chuàng)新性風險管理工具。本文闡述了貴州省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的開展情況,結合國內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的實施經驗,對貴州省保險試點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并提出有效建議。
農產品;價格保險;效果評價
農業(yè)生產經營過程中常常會面臨來自自然、人為和經濟環(huán)境交錯形成的各種風險。從風險形態(tài)來看,農業(yè)生產主要面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當前廣泛實施的政策性農業(yè)保險主要承保的是自然風險,對由于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農作物產量損失提供經濟補償,轉移和減緩自然災害對農戶生產經營造成的沖擊。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重大亮點之一是提出了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指出“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是國家利用保險這一手段對保費進行補貼,實現對農產品市場風險的匯集、分散和轉移,就是用市場的辦法來完善政府對“三農”提供的公共服務。
2015年貴州省政策性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工作啟動。根據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此次試點選擇貴陽市范圍內部分蔬菜、生豬重點企業(yè)、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作為農產品價格保險投保人,先期啟動蔬菜、生豬價格保險試點。筆者從宏觀操作的視角出發(fā),以貴州省為研究區(qū)域,對貴州省開展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和討論,并試圖借助國內外相關經驗,對進行目標價格保險試點探索給出進一步的建議。
(趙姜、龔晶、孟鶴,2016)以上海綠葉菜成本價格保險試點和成都蔬菜生豬價格指數保險試點為例,調查發(fā)現目標價格保險在穩(wěn)定鮮活農產品價格波動、保障鮮活農產品供給、維護農民利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目標價格制定的細節(jié)仍待完善、對政府財力要求較高、價格保險的覆蓋面有限。(黃堯、高志強,2015)闡述了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的概念及運行機制,分析了湖南省開展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的意義,提出了選擇合適保險品種、建立健全農產品價格發(fā)布機制、建立完備的信息共享機制、解決搭便車問題、完善制度保障、以試點形式帶動深化發(fā)展等相關建議。(葉明華,2015)研究發(fā)現,當前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陷入“供需雙冷”格局。為保障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順利推進,須從保險供給與需求雙向激勵機制入手,同時以農產品期貨價格作為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中保障價格制定依據,使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更具市場性與科學性。(伏虎,2016)建議,合理界定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的兜底水平、保費分擔方式、適用群體,以期在保障農戶利益前提下避免過度扭曲農業(yè)經營決策。(鄭風田、鄧磊,2015)關注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實施的操作層面,包括農產品目標價格的確定依據應該在多大程度上參考國際價格,糧食生產補貼與目標價格補貼、目標價格保險等多個政策工具間可能存在選擇困境。
2015年貴州省率先在貴陽市開展10萬頭生豬、30000畝次蔬菜的目標價格保險試點工作,試點選擇了貴陽市范圍內部分蔬菜、生豬重點企業(yè)、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yǎng)殖大戶作為農產品價格保險投保人,由省級財政、市級財政和投保人按5∶3∶2的比例分攤。生豬目標價格是13.8元/公斤,約定的生豬出欄重量為每頭100公斤;蔬菜承保品種有黃瓜、大白菜等11個品種,按生產季確定目標價格和保險產量。2015年10月,在接到農戶小白菜、蓮花白、瓢兒白3種蔬菜價格低于目標保險價格的反映后,市農委和保險公司啟動實地調研,確認農戶遭遇市場風險,啟動理賠程序。以小白菜為例,每斤價格從1元多跌到0.4元,低于目標價格0.8元,差價由保險公司全額賠付。按照保險合同約定,長津農業(yè)從錦泰財險獲得首期13萬元的賠付。和長津一樣,華慧、巨峰、洪江等蔬菜種植企業(yè)也分別從錦泰財險領到從2.43萬元到10.8萬元不等的理賠款。當天共計發(fā)放理賠款四筆,金額總計21.4萬元。
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兩年來,在穩(wěn)定生豬養(yǎng)殖和蔬菜種植、保障市場供應、完善價格調控機制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減少了市場風險損失,穩(wěn)定了農戶生產行為。農戶資金占用量大,當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時,小規(guī)模農戶往往不再種植,大規(guī)模農戶為周轉資金被迫出售或減少農產品產量,控制存欄量。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幫助農戶有效規(guī)避市場風險,當市場價格下跌時,保險金的賠付能夠彌補損失,穩(wěn)定其經營規(guī)模和生產行為。
2.發(fā)揮了支撐保障作用,促進了金融服務提升。缺乏流動資金、融資貸款困難一直是困擾農戶經營的難題,由于沒有合適的抵押擔保物,銀行等金融機構很難向農戶發(fā)放貸款。農戶往往通過支付高額利息進行民間借貸獲得周轉資金,提高了經營成本,增加了經營風險。通過參保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可以控制農產品的市場風險,增強經營的穩(wěn)定性。通過農戶、保險公司、商業(yè)銀行的緊密合作進一步提高抗風險能力,促進金融服務的提升。
3.鼓勵標準化、規(guī)模化生產,促進了產業(yè)提質增效。由于農戶進入門檻低,市場價格處于高位時,大量散民紛紛進入;當供給增加導致價格下跌時,農戶逐漸退出種植。小戶散戶擾亂市場秩序,是造成供給不穩(wěn)定、農產品價格周期性波動的重要原因。大規(guī)模農廠基礎設施、生產資料投入大,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保障,相應的種植成本高于散戶。價格波動給大規(guī)模農場帶來的沖擊也更大。目前,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的參保人均為大規(guī)模農場,目標價格保險的風險保障機制,可以穩(wěn)定規(guī)模經營水平,釋放市場信號,減少散戶的投機行為,逐步淘汰散戶,提升農產品產業(yè)的發(fā)展水平,穩(wěn)定市場價格。
4.理賠方式更為直觀,農戶認可度高。傳統(tǒng)成本保險的理賠定損方式以地塊為單位,根據綜合減產程度、對應賠付系數等要素核定該地塊賠款,農戶總賠款為各地塊賠款之和。而目標價格保險以地塊為單位,根據平均產量,計算實際產量與約定產量的差額,按照“少一斤賠一斤”的直觀方式,以2.2元/公斤標準計算總賠款,賠償金額計算方式上通俗易懂,農戶更樂于接受。
5.解決了承保產量爭議問題。原成本保險采用連續(xù)五年平均單產加權平均方式確定承保產量,雖然由農場與保險公司按每年統(tǒng)計數據準確測算,雙方簽章確認,但由于統(tǒng)計數據的局限性,對于最終承保產量仍然存在較大爭議。現行的價格保險承保產量由公司、農場、農戶三方根據測算得出平均產量,再經協商確定標準畝產量,三方對其認可,避免了理賠爭議。
1.穩(wěn)步推進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推進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堅持分區(qū)域、分階段實施策略。由于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目前貴州省實施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只能在具備一定條件的地區(qū)先試行,全面實施需要一個過程。將投保主體限定在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企業(yè)、合作社或大戶。保險方案設計上建立多年度連續(xù)投保機制,在時間上分散經營風險,規(guī)避主體的投機行為。同時試點不同保障水平和保費的保險方案,豐富保險產品。經過試點數據積累和分析,完善保險產品和操作模式,為大范圍推廣奠定基礎。
2.合理確定農產品目標價格。實施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的關鍵是設計一套保險公司、投保者都認可的,具有較強科學性、權威性的目標價格指數。首先要保障農戶生產收益,其次充分考慮政府財政承受能力,還要反映市場供求、與國際市場價格的比價關系等。為了保障農產品目標價格的合理性,要根據不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狀況、養(yǎng)殖水平、養(yǎng)殖成本以及養(yǎng)殖戶購買意愿等地區(qū)差異,相應地設定目標價格,建立目標價格動態(tài)調整制度,根據農產品生產成本變化和市場情況設定調整系數,使得保險周期內目標價格更能反映市場情況。合理設定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期限,對增強農戶投保積極性、防范保險公司巨災風險均具有重要意義??煽紤]將保險期限長短與農產品價格波動周期相匹配,防止農戶的“逆選擇”。
3.構建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巨災風險保障體系。價格風險屬于系統(tǒng)性風險,隨著承保范圍的不斷擴大,面臨巨災風險損失的可能性更大。建議將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納入保險公司和政府的農業(yè)保險巨災風險分散體系,從頂層設計、保險制度安排和產品設計上來分散和轉移巨災風險。建議繼續(xù)深入研究生豬目標價格巨災風險,對保險公司巨額賠付進行科學評估,可建立多層次價格保險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1]趙姜,龔晶,孟鶴.關于鮮活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政策的認識與思考——基于上海、成都兩地的調查分析[J].農村經濟,2016(4):68-72.
[2]黃堯,高志強.湖南省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的可行性分析與建議[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5(6):120-124.
[3]葉明華.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的政策定位與發(fā)展策略[J].中州學刊,2015(12):45-49.
[4]伏虎.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對農戶技術決策行為的影響——基于傾向評分匹配的研究[J].財會月刊,2016(20).
[5]鄭風田.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改革的困局與方向[J].中國畜牧業(yè),2015,(01):28.
[6]張衛(wèi).貴州:試水政策性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J].中國食品,2015,No.681(17):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