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源
(河北師范大學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俄羅斯民族傳統(tǒng)婚禮
王冰源
(河北師范大學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俄羅斯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強大的,具有顯著特點的民族,深受東正教文化的影響。東正教作為俄羅斯的國教,是人民精神的支柱。東正教堂是俄羅斯人去得最多的地方,他們去膜拜,去接受神的洗禮。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結婚儀式也是在東正教堂舉行。
十月革命后,由于蘇維埃政權反對東正教,神學院被停辦,許多教堂被摧毀。蘇聯(lián)解體以后,東正教的信仰復活了,人們開始虔敬上帝。熱愛和平,對人博愛、寬容隨和等倫理道德和價值取向已經(jīng)成為主流意識,而在東正教義指導下的傳統(tǒng)婚禮等風俗習慣,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復。
傳統(tǒng)的俄羅斯婚姻講究門當戶對,貴族不與平民、農奴通婚,超越社會階層的婚姻并不多見。子女必須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沒有婚姻自由。所以媒婆就成為締結婚姻的重要橋梁。傳統(tǒng)婚禮分三步進行:婚前,結婚和婚后。
所謂婚前是指說媒。十月革命前,每個村莊和城鎮(zhèn)都有職業(yè)媒婆,他們大多是能說會道的婦女。這些人對周圍各家未婚男女及家庭財產的情況了如指掌,專受男方委托,到女方家里去提親。也有的媒人由男方的姑姑或祖母及已婚年長婦女充任。在少數(shù)農村地區(qū),甚至還有男方父親親自前往女方家說媒的事。說媒要挑選良辰吉日,一般是周二、周四和周六,決不能在每月13號或星期三。在說媒過程中,交談雙方一定要坐在頂梁之下,以表示媒事牢固。若女方父母同意考慮這門親事,即刻商定相親日期。
相親之日,小伙子與父母、媒人來到女方家中與女方見面。相親時姑娘是主角,但她要沉默、矜持,有時要認真得體地回答男方父母的問話。在征得小伙子認可后,男方父母出面提出婚姻要求。女方父母在相看了小伙子之后,如初步同意,就把男方帶來的面包切成相等兩塊或四塊與男方家人共食。隨之大家一起商談聘禮、嫁妝及婚期等問題。俄羅斯人很看重聘禮和嫁妝,聘禮少或者嫁妝不夠都難以締結良緣。
接下來是訂婚,通常于相親后兩三天在女方家進行。在媒人的陪同下,男方父母和小伙子再次來到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求婚。雙方父母分別公布嫁妝及彩禮情況,商議確定婚禮的日期和細節(jié)。訂婚儀式上雙方家長要互贈面包和鹽,相互擊掌并畫十字祝福。定親之后任何一方都不得反悔。
俄羅斯傳統(tǒng)婚禮要在教堂舉行,古樸而莊重。所有參加婚禮的人都必須提前向教堂說明自己的姓名和身份。神甫在婚禮前三周的禮拜天公布參加婚禮人員名單,以便確定是否有在血緣、身份等方面不利于婚禮的因素。
送嫁妝是婚禮前重要的一環(huán)。一般由女方的姨和姑姑與媒人一起完成。嫁妝用大車送到男家。第一輛車裝圣像和茶炊,茶炊要放在一個男孩手持的托盤上并要系上綢帶和大糖塊。第二輛車裝瓷器,第三輛車裝鋪蓋,第四輛車裝家具和地毯。最后的車上坐著隨行人員,女方母親手拿嫁妝清單,媒人抱著活雞。送嫁妝的車隊由男方母親率隊迎接。送嫁妝的車隊規(guī)模視女方家庭經(jīng)濟狀況而定。
新娘的婚禮服是婚前準備的一件大事。在沙皇俄羅斯,婚禮服由少女自己縫制。女孩子自小就被教授縫紉手藝。古代,新娘穿紅色婚禮服出嫁。但自18世紀俄羅斯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穿白色婚禮服出嫁后,白色也就深深扎根于婚禮儀式。但允許婚紗上有淺藍、玫瑰色或鴕色的花紋,禁止穿紫色及其他深色的婚紗。婚紗應該長于膝蓋,若婚紗無袖,則必須戴婚禮手套,長至肘部;若婚紗無領,則尚須配紗巾或面紗。除此之外還可以穿米色的或淡粉紅色的婚禮服。新郎的服裝沒有嚴格標準,可以根據(jù)個人的愛好穿戴,唯有襯衫必須是雪白的,新郎不許戴帽子。夫婦雙方均須終生保存象征圣潔新婚禮服,不得變賣。
受東正教教規(guī)及經(jīng)濟活動的影響,婚禮一般在冬秋季節(jié),即1—2月和10—12月,齋戒期間一般不舉行婚禮。一年中婚禮最多的日子是從8月15日圣母升天開始到11月14日的復活節(jié)。延續(xù)約13個星期的秋冬食肉季節(jié),被民間稱之為“結婚喜日”。
婚禮前新郎經(jīng)媒人轉交新娘一個小匣子,內有披紗、頭花、戒指、蠟燭、香水物。姑娘的母親要給新娘護身符以防毒眼,娘舅在新娘鞋子里放硬幣。
按照俄羅斯人的習俗,姑娘在出嫁前要舉行向少女時代告別的儀式。儀式通常是新娘在家里舉行告別晚會。此時新娘少年時代的女友們和新娘一起唱有關民歌,表達對離別娘家的哀傷和對少女時代的留戀。接著是洗澡并與家神告別。洗完澡后,新娘要把頭上的彩帶分別送給女友,以示與少女時代告別。
教堂的婚禮儀式持續(xù)約一個小時。神父為他們祈禱,然后捧上放著兩只戒指的托盤讓新郎和新娘相互為對方右手的無名指戴上戒指。這是婚姻和睦,互敬互助的象征。隨后給新郎和新娘戴上婚姻冠,神父為他們遞上一杯葡萄酒。新郎和新娘輪流喝盡這杯酒。兩人同杯飲酒,意味共擔安樂困苦的命運。在教堂舉行婚禮的夫婦受到共枕一世的祝福。傳統(tǒng)的婚宴要擺成“門”的形狀進行,正中坐著新婚夫婦,如果新娘有長兄,就由他首先為新郎新娘祝酒。
婆婆會將新人帶到另一個房間休息,在他們膝蓋上坐伴婚男童,以求婚后頭胎生兒子?;檠缟媳赜须u,雞寓意生子?;檠鐣M行很長時間,直到上蜜糖餅干和蛋糕才算結束。
婚禮后第二天新娘要向家中近親贈送禮物,順序依次是公婆、大小姑子、丈夫的哥哥和小叔子。這一天新人們還要回娘家并帶上蛋糕。之后便開始了稱之為“探訪周”的活動。男方親屬來看望新人。首先是教父母,他們會帶來禮物和禮金。其他人按照血緣關系的遠近決定禮金數(shù)目。新人要用茶和各種甜點水果招待來賓。
現(xiàn)代俄羅斯人的婚禮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少繁瑣的陳規(guī)陋俗已經(jīng)廢除,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現(xiàn)代俄羅斯的婚禮多在“結婚宮”舉行,講究一點的要去教堂。新娘家在預定的迎親路上要設置一些障礙物,迎親車每遇到一處障礙,車上的伴郎就要用葡萄酒或各種小禮物買通行路。
今天可以在商店里買現(xiàn)成的婚禮服,或是定制。在大城市里,可以租婚禮服,但此項服務未能得到廣泛推廣。以往舉行婚禮不少于三天。周邊地區(qū)的所有人都出席婚禮宴席,等待新郎和新娘的是無數(shù)必須有的儀式。今天的婚禮按“簡化”場面舉行,但現(xiàn)代青年還是想方設法遵守一些自古以來基本的民間傳統(tǒng)。
婚禮前夕的早上,新郎和新娘的朋友聚集在他們各自的家中。他們將在婚禮儀式結束前一直陪同新婚夫婦。當新郎在自己朋友的陪同下坐車駛近新娘的家時,新娘的女伴們已做好迎接的準備。她們攔住小伙子的去路,要他支付贖買新娘的“贖金”。這里錢是象征性的。贖買儀式中最有趣的是對新郎進行的考驗。例如,他應當當眾對新娘表達愛情,唱首歌或是跳舞,猜謎語。俏皮的姑娘們會想出一些考驗內容,但新郎還是不屈服,一步一步地逼近在門背后等著他的心上人。只在新郎向新娘送上鮮花后,贖買才算結束。
然后幸福的一對在親屬和朋友的伴隨下離開新娘的家。大家坐上汽車后,婚禮車隊駛往戶籍登記處。這時新郎和新娘還分開坐車。他們在稍晚被正式宣布為夫婦后,才同坐一輛車。新婚夫婦的車都結上彩帶和氣球。豪華車的頂棚上有兩個套環(huán),象征夫婦恩情永不破碎。
在門德爾松婚禮進行曲的伴奏下開始舉行正式的婚禮儀式。戶籍登記處的工作人員向新郎和新娘提同一個問題:是否愿意結為夫婦。在得到雙方的肯定答復后,新郎和新娘被請到桌前,以簽字方式完成兩人的婚姻。簽字完后,現(xiàn)場即刻出現(xiàn)祝賀,相機閃光燈,倒?jié)M香檳酒的水晶杯。在出戶籍登記處大門時,新婚夫婦遭到客人的“掃射”:拋灑玫瑰花瓣和朝腳下扔小硬幣,以示希望新誕生的家庭愛到永遠,富裕到永遠。
對東正教信徒來說,在戶籍登記處進行結婚登記是必須的法律手續(xù),但不屬最終儀式。車隊從戶籍登記處還要駛往教堂舉行婚禮。
王冰源(1991.05-),女,漢族,河南長葛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xiàn)就讀于河北師范大學俄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