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昂妤
3月22日,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最大護衛(wèi)“加賀號”在橫濱造船廠交接并正式服役。它全長248米,擁有5個直升機停機坪,滿載排水量約為2.6萬噸,這樣的尺寸和噸位已和正在一些國家服役的輕型航母相當,因此也被稱為“準航母”或“直升機航母”。
據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消息,“加賀號”建造總價約為11億美元,將被部署到駐地在廣島縣吳港市的第四護衛(wèi)隊。該艦服役后,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擁有4艘直升機航母:“加賀號”、同樣長度和噸位的“出云號”,以及197米長的“日向號”和“伊勢號”。
針對日本“ 加賀號”正式服役一事,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表示,“加賀號”曾在二戰(zhàn)期間被美軍擊沉,日方應汲取歷史教訓!
這就涉及一段“加賀號”的黑歷史。上一代“加賀號”是能搭載戰(zhàn)斗機的正式航空母艦。 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加賀號”編入對上海作戰(zhàn)的戰(zhàn)列中。當時,“加賀號”搭載的三式艦上戰(zhàn)斗機轟炸了上海,還發(fā)動了史上第一次的艦載機空戰(zhàn)。1932年2月22日,一名日軍上尉駕駛的三式艦上戰(zhàn)斗機擊落了美國籍飛行員駕駛的波音218戰(zhàn)斗機。4天后,“加賀號”的兩架轟炸機在攻擊機場時被擊落。無論是擊落對手還是被對手擊落,“加賀號”的艦載機部隊都是開日本海軍之先。
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加賀號”又一次跑到上海附近支援日軍對中國作戰(zhàn)。1937年8月15日,“加賀號”約30架艦載機企圖空襲杭州筧橋機場,被中國21架飛機攔截,至少10架艦載機被擊落,這是“加賀號”在中國最慘的一次失敗。日本海軍趕緊調來新機參戰(zhàn)才挽回一些顏面。此外,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上空均出現了從“加賀號”飛來的艦載機。上海戰(zhàn)線逐漸穩(wěn)定后,這些艦載機于1937年9月15日更換駐地,移至上海日占區(qū)內的公大機場?!凹淤R號”則完成階段性任務,于9月26日返回日本佐世保。但它并沒有被閑置起來。1941年12月,“加賀號”作為日本聯合艦隊主力航空母艦,參與了偷襲美國珍珠港的行動,從“加賀號”等航母起飛的183架戰(zhàn)斗機啟動了第一波轟炸,“收獲”頗豐。然而在第二年中途島海戰(zhàn)那著名的“決定日本命運的5分鐘”里,“加賀號”被美國海軍的無畏式俯沖轟炸機突襲,吞下數枚炸彈,后又被魚雷擊中,艦體斷成兩截,不久后便沉入大海。
現在“加賀”被日本重新用作一艘新下水的直升機航母的艦名,已被外界廣泛看成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象征。但日本防衛(wèi)省仍然頑固地辯解稱,按照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艦艇的命名方法,護衛(wèi)艦根據“天象、氣象、山岳、河川、地方名”去命名,“加賀”正是取自石川縣過去的國名“加賀國”。甚至有日媒鼓吹,海上自衛(wèi)隊的新艦繼承過去“武勛軍艦”的名字是一種傳統(tǒng),并非現在才開始的。
一切都是狡辯。正如中國學者所說,對于日本而言,欲壑難填,選擇與中國軍事對抗就是日本填不滿的無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