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趙凹油田安棚區(qū)沉積微相研究

      2017-04-17 02:17:08*黃
      當代化工研究 2017年12期
      關鍵詞:砂組伽馬泥質

      *黃 皖

      (長江大學 湖北 430100)

      1.前言

      趙凹油田為泌陽凹陷南部陡坡帶前姚莊鼻狀構造。安棚主體區(qū)位于其東南部。該區(qū)主要儲層為扇三角洲砂體,安棚東南區(qū)儲層明顯受盆緣斷裂控制,構成了多源匯聚、短距離搬運和快速沉積等特征,垂向上多套儲層疊置的特點。

      2.區(qū)域背景

      泌陽凹陷的形成主要受北西向的栗園—唐河斷裂和北東向的栗園—泌陽斷裂的控制,深凹陷位于東南部邊界斷裂交匯處的內側,基底最大埋深達8000m以上,地層向凹陷北部逐漸抬高,形成南深北淺的箕狀凹陷。本次研究區(qū)位于泌陽凹陷南部陡坡帶中央前姚莊鼻狀構造,西鄰雙河鼻狀構造,東部與中部深凹帶相鄰,南部為盆地邊界大斷裂,趙凹油田安棚東南區(qū)位于泌陽凹陷前姚莊鼻狀構造的西南翼。

      3.沉積相的展布

      (1)單井分析

      基于各種相標志研究為重點解剖和布控研究區(qū)沉積相縱向演化和平面上的分布規(guī)律,依據在沉積體系中離于源遠近,選擇了1口代表井進行了單井的測井沉積相的分析。

      安2023井單井相分析

      安2023井親近物源,該區(qū)沉積相總的特點是:水下分流河道發(fā)育,水下分流河道與河道間泥巖間互,遠砂壩及席狀砂不發(fā)育。沉積相的縱向展布如下所示:

      H3I1砂組:自然伽馬和泥質含量曲線均是漏斗形-箱形組合特征,頂部突變,中上部是分流河道沉積,下部是前緣泥-席狀砂沉積,水下分流河道沉積厚度占地層厚度的70%。H3I2砂組:自然伽馬和泥質含量曲線均為箱形組合特征,頂底部突變,中上部是分流河道沉積,下部是分流河道間泥-與溢岸砂等厚互層沉積,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積厚度占地層厚度的80%。H3I3砂組:上部自然伽馬和泥質含量曲線都是箱形組合特征,為分流河道沉積。中下部是中薄層前緣泥夾席狀砂沉積。水下分流河道沉積厚度占地層的厚度25%。H3I4砂組:自然伽馬和泥質含量曲線都是漏斗形-箱形組合特征,頂部突變,中上部是分流河道沉積,下部是分流河道間-河口砂壩沉積,水下分流河道沉積厚度占地層的厚度75%。H3I5砂組: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漏斗形-箱形組合特征,頂部突變,中上部為遠端砂壩-席狀砂沉積,下部是席狀砂沉積。H3I6砂組:自然伽馬和泥質含量曲線都是箱形組合特征,為水下分流河道沉積。水下分流河道沉積占地層的厚度的90%。H3Ⅱ1砂組: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漏斗形-箱形組合特征。上部是分流河道沉積,下部是河口砂壩沉積,水下分流河道沉積占地層厚度的50%。H3Ⅱ2砂組:自然伽馬和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箱形組合特征,是水下分流河道沉積。水下分流河道沉積占地層是厚度90%。H3Ⅱ3砂組:自然伽馬和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漏斗形-箱形組合特征。上部為分流河道沉積,下部是前緣泥與席狀砂互層沉積,水下分流河道沉積占地層的厚度的70%。H3Ⅱ4砂組:自然電位平緩,自然伽馬和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漏斗形組合曲線特征,頂部突變,下部漸進。上部為遠端砂壩沉積,下部是前緣泥與席狀砂互層沉積。H3Ⅱ5砂組:自然電位平緩,自然伽馬和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漏斗形組合曲線特征的,頂部突變,下部漸變,是遠端砂壩沉積。H3Ⅱ6砂組:由兩個旋回組成,上部旋回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漏斗形組合特征,為河口砂壩沉積;下部旋回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弱齒化箱形組合特征,為分流河道沉積;底部是分流河道泥巖夾溢岸砂沉積;水下分流河道沉積占地層的厚度的40%。H3Ⅱ7砂組: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漏斗形-箱形組合特征,頂部突變,下部漸進。上部是分流河道沉積,下部是河口砂壩沉積,水下分流河道沉積占地層的厚度的70%。H3Ⅱ8砂組:由兩個旋回組成,上部旋回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漏斗形組合特征,是遠端砂壩-前緣席狀砂沉積;下部旋回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漏斗形組合特征,是河口砂壩沉積。H3Ⅱ9砂組: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箱形組合特征。是分流河道沉積;水下分流河道沉積占地層的厚度的95%。H3Ⅲ1砂組: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曲線特征,是淺湖泥-淺湖砂沉積。H3Ⅲ2砂組:是由4個逆旋回組成,每個旋回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齒化漏斗形組合特征,是遠端砂壩-前緣席狀砂沉積。H3Ⅳ1砂組: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箱形組合特征,頂底部突變,是分流河道沉積;水下分流河道沉積占地層的厚度的95%。H3Ⅳ2砂組: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箱形組合特征,頂底部突變,是分流河道沉積;水下分流河道沉積占地層的厚度的90%。H3Ⅳ3砂組:上部,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高伽馬與高泥質含量組合特征,是前扇三角洲泥、前緣泥夾薄層席狀砂沉積;下部,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均為齒化漏斗形組合特征,是遠端砂壩-前緣席狀砂沉積。H3Ⅳ4砂組:自然電位平直,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高伽馬與高泥質含量組合特征。是淺湖泥夾淺湖砂或者前緣泥夾前緣砂沉積。H3Ⅳ5砂組:自然電位平直,自然伽馬與泥質含量曲線都是強齒化高伽馬與高泥質含量組合特征。是淺湖泥夾淺湖砂或者前緣泥夾前緣砂沉積。

      圖1 安2023單井相分析綜合圖

      (2)剖面相分析

      因為要查明研究區(qū)沉積相的縱向展布,所以完成了7條剖面的沉積相分析,下面主要是描述H8與Z5剖面。

      ①H8剖面(橫8剖面)

      此剖面分流河道發(fā)育,分流河道相占據剖面相的60%;其次的是分流河道間和前緣泥巖相;席狀砂和淺湖砂不發(fā)育。在縱向上,沉積微相發(fā)育擁有良好的旋回性。

      H3Ⅳ8-4砂組以分流河道與分流河道間沉積為主,從南東泌73井向北西安2023井,其分流河道沉積逐步減少,淺湖與分流河道間泥巖逐步增多,席狀砂巖與淺湖砂巖不發(fā)育。

      H3Ⅳ4-1砂組總體上表現(xiàn)出逆旋回特征,中上部主要為分流河道與分流河道間沉積,從下部H3Ⅳ4砂組上部到H3Ⅳ3砂組下部,發(fā)育淺湖泥與淺湖砂沉積。H3Ⅳ2-1砂組從南東泌73井向北西安2023井分布,分流河道沉積厚度顯著增大,席狀砂巖與淺湖砂巖不發(fā)育。H3Ⅳ3砂組從南東泌73井向北西安2023井分布,表現(xiàn)為分流河道相向淺湖相漸進。

      H3Ⅲ油組大體上表現(xiàn)為正旋回特征,H3Ⅲ2砂組主要為分流河道沉積,上部漸進為前緣泥至席狀砂沉積;H3Ⅲ1砂組主要為淺湖相沉積,發(fā)育淺湖泥與淺湖砂沉積。

      H3Ⅱ油組大體上表現(xiàn)為H3Ⅱ9-4砂組和H3Ⅱ4-1砂組兩個逆旋回。

      H3Ⅱ9-4砂組主要為分流河道沉積。表現(xiàn)為來自沉積物源方向不同的三個朵狀體沉積。H3Ⅱ9-8砂組自下向上表現(xiàn)為進積特征,從北西安2023井向南東泌73井進積,砂巖厚度減小,分流河道向淺湖泥漸進。H3Ⅱ7砂組自下向上表現(xiàn)為進積特征,從北西安2023井向南東泌73井進積,砂巖厚度減小,同分流河道向淺湖泥漸進。H3Ⅱ6-5砂組自下向上表現(xiàn)為進積到退積特征,從南東泌73井向北西安2023井,分流河道砂巖厚度減小,到H3Ⅱ5砂組變成為席狀砂沉積。

      H3Ⅱ4-1砂組總體上表現(xiàn)出進積特征。H3Ⅱ4砂組為淺湖沉積,發(fā)育淺湖砂與淺湖泥巖微相,H3Ⅱ3-1砂組總體上為分流河道沉積,自下下向上,砂巖厚度減小。

      H3Ⅰ油組總體上表現(xiàn)出進積特征。但由于其沉積物源方向的變化,不同層位朵狀體表在剖面上出現(xiàn)了不同的變化特征。

      對比橫4剖面、橫1剖面,沉積旋回的總的變化特征基本相似,但從橫8剖面到橫1剖面,沉積相的變化依次是:河道砂厚度變小、占地層厚度百分比降小,席狀砂和淺湖砂含量增大。

      ②Z5剖面(縱5剖面)

      此剖面從南西向北東展布,南西段分流河道發(fā)育,北東段淺湖相與前緣席狀砂發(fā)育。縱向上,沉積微相的發(fā)育具有很好的旋回性。

      H3Ⅳ油組表現(xiàn)出兩旋回特征。H3Ⅳ8-6砂組表現(xiàn)出逆旋回的特征,主要以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間沉積。H3Ⅳ5-1砂組總體上表現(xiàn)為逆旋回的特征,H3Ⅳ6-3砂組發(fā)育有淺湖泥夾淺湖砂的沉積。H3Ⅳ2-1砂組表現(xiàn)為正旋回特征,主要以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間沉積為主,自南西泌116井至北東安25井,分流河道沉積厚度明顯減薄,向席狀砂和淺湖相漸進。

      Z2剖面和Z5剖面的對比表明,沉積旋回特征相似,沉積相展布也是從南西向北東,沉積微相是由分流河道微相向淺湖相漸漸過渡。

      4.結論

      (1)H3Ⅰ-Ⅳ油組總體上發(fā)生了四次中短期的旋回變化。每個旋回的下降半旋回都表現(xiàn)為逆旋回,以前積(進積)為主要特征。上升半旋回都表現(xiàn)為正旋回,以退積為特征。

      (2)在板狀地層體中,儲層的建筑結構是被反S形前積體疊置而成。解剖H3Ⅱ65-7小層和H3Ⅱ7砂組后,得出板狀地層是由前積體構成,每個前積體呈反S形,由物源方向至盆地方向的沉積相展布是:分流河道-河口砂壩-席狀砂-淺湖砂。

      ?【參考文獻】

      [1]樊中海,楊振峰等.高精度層序地層格架在扇三角洲體系儲層精細對比中的應用——以泌陽凹陷趙凹油田為例.地質科技情報,2005,24(2):33-38.

      猜你喜歡
      砂組伽馬泥質
      “拉索”精確測量最亮伽馬暴
      軍事文摘(2024年4期)2024-03-19 09:40:02
      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發(fā):伽馬暴
      軍事文摘(2023年18期)2023-10-31 08:11:44
      濮城油田S3S5-10油藏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研究
      石油研究(2019年14期)2019-12-28 06:58:33
      Understanding Gamma 充分理解伽馬
      斷砂耦合對阿爾伯特凹陷北部轉換帶油氣富集的控制作用*
      某泵站廠房泥質粉砂巖地基固結沉降有限元分析
      不同泥質配比條件下剩余污泥的深度減容研究
      高升油田泥質細粉砂綜合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
      隨鉆伽馬能譜儀在錄井中的應用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7 14:09:08
      泥質粉砂巖路基填料改良試驗研究
      旬阳县| 信宜市| 邹平县| 南乐县| 新龙县| 威远县| 临颍县| 攀枝花市| 忻州市| 泰和县| 澄城县| 林甸县| 苏尼特左旗| 小金县| 汉沽区| 永登县| 西丰县| 曲水县| 饶平县| 长葛市| 民县| 宁安市| 道真| 阿荣旗| 沁水县| 全州县| 嫩江县| 洛浦县| 扎赉特旗| 伊通| 天津市| 武邑县| 锡林浩特市| 卫辉市| 德惠市| 布尔津县| 普安县| 台州市| 兴山县| 微博| 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