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 云
林下香菇栽培技術(shù)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凈的空閑林地,充分利用其遮蔭、散射光充足、通風好、溫濕度適宜等有利條件生產(chǎn)食用菌。
●食用菌栽培●
林下香菇優(yōu)質(zhì)高效栽培技術(shù)
□文/崔 云
林下香菇栽培技術(shù)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凈的空閑林地,充分利用其遮蔭、散射光充足、通風好、溫濕度適宜等有利條件生產(chǎn)食用菌。
當菌棒的3個接種點菌絲圈基本成環(huán)時,運往林地里擺放。運輸時應注意輕拿輕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斷。運輸途中溫度應控制在32℃以下,高于35℃菌絲停止生長,高于40℃超過2小時菌絲將燒死。菌棒運到林下“井”字型碼放,每3天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鋪于林下地面,每隔幾天滾動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滾動。此間溫度管理適溫22~26℃,要及時掀膜通風降溫,中午前后可適當噴水降溫,一般要求少量即可。
2.1 管理:經(jīng)過15~20天,當白色菌絲基本長滿菌棒,菌棒全部轉(zhuǎn)白并有大部分出現(xiàn)瘤狀突起,方可進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氣,以加快菌絲的生理成熟,一個菌棒可扎100個左右微孔。此時應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將孔減小、減少,不使之過分失水。扎眼后,棚內(nèi)濕度70%左右,溫度20~22℃;12℃以下不利轉(zhuǎn)色,大于30℃會造成菌絲傷害,此時菌齡已達80天以上,正處于轉(zhuǎn)色及子實體原基分化形成期。扎眼后5~7天,澆水悶棚2~3天。當菌棒內(nèi)白色菌絲全部長出白色絨毛并吐黃水時,大通風,使白色絨毛倒伏黃水變干,菌棒即轉(zhuǎn)變成棕褐色,轉(zhuǎn)色完成。
2.2 注意問題:高溫高濕條件下,鏈霉菌發(fā)生較多應及時用柴油或機油浸蘸,以防止擴散傳染。只有在白色菌絲長滿后才可進行扎眼放氣,促進菌絲向生理生長轉(zhuǎn)化,不可過早,否則不利轉(zhuǎn)色。澆水悶棚的2~3天內(nèi),不可見大風,否則不利轉(zhuǎn)色。色度以棕褐色為宜,淺則產(chǎn)量低品質(zhì)不佳,深則產(chǎn)量低但品質(zhì)好。養(yǎng)菌轉(zhuǎn)色期內(nèi)菌袋內(nèi)有出小菇現(xiàn)象。
3.1 當整個菌袋內(nèi)2/3以上轉(zhuǎn)成棕褐色時,可脫袋排場。菌棒于棚內(nèi)架上交錯擺放,菌棒間距l(xiāng)0厘米,4個延長米140個菌棒,每延長米35個左右。
3.2 注意事項:轉(zhuǎn)色必須完全,否則不應急于脫袋。菌棒碼放距離不應少于10厘米,否則出菇后由于空間較小,易造成香菇互相擠壓,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zhì)。脫袋后,濕度以85%~90%為最好,溫度為21~35℃,適溫為21~23℃,晝夜溫差最好在10℃左右。脫袋時可用木棒適當拍打震動加強刺激,有利于子實體形成,加快出菇。一般第1潮菇不需注水即可出菇,特殊情況如菌棒失水過多,則必須注水方可出菇。
香菇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后,突然受到外界環(huán)境條件刺激(干濕交替、晝夜溫差、外來震動),菌絲開始相互交織,扭結(jié)成盤狀組織,并不斷分化成子實體原基,原基形成的特征是菌膜破裂,不規(guī)則的菌絲露出,繼而變成淺褐色,從裂口逐漸隆起,隆起部分慢慢增大而分化成菇蕾或從爆裂處直接形成小菇蕾。此時應注意水分和通氣管理,如遇上高溫或過于干燥的環(huán)境,會致使菇蕾枯萎死亡,此期濕度應控制在85%~90%,溫度22~28℃,此條件下,菇蕾長成成品菇只需3~4天,反之則需1周或更長時間。溫度在22~25℃,光線適中,則菌肉厚、菇柄短、色深、質(zhì)量好,為所謂厚菇;當溫度在4~8℃,濕度50%~60%時,菇頂出現(xiàn)龜殼狀裂痕,此菇質(zhì)量最佳,為所謂花菇。
菌絲分化成小菇蕾后即進入出菇階段。濕度控制在85%~90%,溫度以不高于30℃為好,此間早、中、晚各噴水1次;早晚噴水增加濕度,中午噴水降低溫度。正常天氣情況下,促進出菇,白天基本覆蓋,晚上小對流通風,人工制造較大的溫濕度差,以利于菇蕾形成長出。出蕾后白天早、中、晚均需通風1次,以利于菌絲呼吸,夜間溫度不低于18℃則通對流風。
當香菇菌蓋直徑6~8厘米,成傘形,菌蓋未展平,蓋下菌膜開裂為適宜采收期,早則產(chǎn)量低,晚則開傘質(zhì)量差。菌棒出廠時,一般2千克左右,每出一潮菇,重量減少1/3~1/2。所以每潮菇采收完后,需養(yǎng)菌絲15~20天,使菌絲休養(yǎng)生息,恢復生長,然后利用注射針進行補水,全生育期補水4~6次,多的可達8次,第1次注水使菌棒恢復到2千克,不超過4千克,以后每注水一次重量均較前一次輕一些。
夏季第1批注水第3天開始出菇,第6天即可采收,采收期3~5天,所以第2批注水應較第1批晚注水3天,即第1批注水3天后開始注第2批,依此類推,直到全部注完,等最后一批注完后,使第1批注水的正好采收后已養(yǎng)菌20天左右,隨即可進行第2潮菇的生產(chǎn)。以后隨著溫度的下降,出菇變得緩慢,分批注水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逐漸縮短間隔期,達到均衡上市連續(xù)采收。所注水應為無污染的地下水,且水溫越低對菌絲刺激越大,越有利于出菇。
幾種食用菌的營養(yǎng)價值
菌類是大家常吃的食物,是指供人類食用的真菌,菌類食物營養(yǎng)價值很高,富含蛋白質(zhì)、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并且其脂肪含量較低,為低熱量食物,備受大眾青睞。菌類的種類很多,大約有500多個品種。最為常見的是蘑菇、香菇、銀耳、木耳等,當然木耳的種類多,其營養(yǎng)和吃法也大不相同。
【香菇】香菇又稱為花菇、冬菇,香菇的味道很濃郁,營養(yǎng)價值很豐富,并富含多種活性物質(zhì),主要是多糖類。具有降低血壓、提高人體免疫力、治療貧血、降低癌的發(fā)病率及預防佝僂病、感冒等功效。干香菇因香味濃郁,適合魚肉類一起烹調(diào)。最常見的做法是香菇燉雞肉,香菇可以去除雞肉的腥味。在制作時前,可先將香菇在30-40℃的溫水中浸泡20分鐘。而浸泡后溫水不要倒掉,在燉雞時加進去,味道會更加香濃。當然,我們在制作打鹵面時,也可以加入適量的香菇,打鹵面不止會添加更多營養(yǎng),也更加美味可口。
【平菇】平菇是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用菌,平菇中營養(yǎng)物質(zhì)非常豐富,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質(zhì)20~23克,且氨基酸種類齊全,礦物質(zhì)含量十分豐富。動植物中的賴氨酸、亮氨酸大部分很缺乏,亮氨酸幾乎沒有。賴氨酸對促進記憶,增進智力有獨特的作用,對嬰兒和老人的發(fā)育健康十分重要,亮氨酸促進人體易合成高級蛋白的重要組成物質(zhì)。平菇中還含有平菇多糖,其中的?;撬崾悄懼岬某煞?,對脂類的消化吸收以及溶解膽固醇起到重要作用,最適合腰酸背痛的老年人食用。平菇的味道鮮嫩可口,更適合清炒,我們在制作的時候可以適當加入少量的蔥、姜、鹽來進行調(diào)味。另外,由于平菇鮮香,也可以用來制作湯羹類,如制作平菇蛋花湯,在關火時可以加一些青蒜調(diào)味,味道會更加鮮美。
【黑木耳】黑木耳的味道也很鮮美,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可以與動物性食物媲美。而黑木耳含鐵也較為豐富,常吃會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fā)生。另外,黑木耳中的膠質(zhì)具有吸附消化道內(nèi)雜質(zhì),并將其排出體外的作用。對于老年人,黑木耳中的磷脂類化合物可以幫助延緩記憶力減退,減少老年癡呆的發(fā)生。黑木耳中還含有一種類核酸物質(zhì),可以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對冠心病、動脈硬化頗有好處。當然,黑木耳中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減少脂肪的吸收,預防便秘及抗癌的作用。黑木耳先用冷水發(fā)開,浸泡干木耳時最好換兩到三遍水,才能最大程度析走有害物質(zhì)。再將黑木耳洗凈,倒入開水鍋內(nèi)煮沸2~3分鐘(不能超過5分鐘)撈入涼水盤中即可食用。值得注意的是黑木耳必須熟識,不能生食,即是涼拌,也要經(jīng)過開水稍煮。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7.0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