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闡述網絡虛擬財產的定義、特征和法律性質等理論問題,結合我國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的真實現狀,對未來虛擬財產的保護提供一些法律和其他方面的建議,完善我國財產保護的范圍。
關鍵詞 虛擬財產 法律性質 舉證責任 價值評估
作者簡介:王伊諾,大連財經學院法學專業(yè)2013級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333
一、網絡虛擬財產的概述
(一)網絡虛擬財產的定義
網絡虛擬財產,又稱“虛擬財產”,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中具有金錢價值的一種權利,表現為數字化、非物化的財產形式,包括電子郵件、虛擬賬號、網游裝備等一系列信息類虛擬產品,是不能轉換到現實中的虛擬財物。而目前,我們接觸到的虛擬財產糾紛,主要是指網游中的虛擬的游戲裝備、游戲賬號和虛擬貨幣等,這些財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成現實中的財產。對于網絡虛擬財產概念及其范圍,理論界存在很大的分歧,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
1.將虛擬財產作廣義解釋:認為虛擬財產應是無形的、數字化的且具有商品價值的財產。這種觀點所認識的虛擬財產是一切記錄在網絡空間內,不論是否具有現實交易價值,可以由權利人隨時調用的數據資料。這些資料的外延很廣泛,包括:ID、社交賬戶、網絡游戲中的人物裝備等等。
2.將其限制為狹義的虛擬財產:僅指網絡游戲相關的虛擬周邊,例如玩家的游戲帳號、網游中玩家的模擬人物所擁有“裝備”和任務金幣等都是虛擬財產。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虛擬財產是指網絡游戲玩家在服務商所架構的虛擬游戲環(huán)境下形成的一種服務關系的客體,游戲帳號、游戲人物以及游戲進行中累積的錢財、‘裝備等”。
(二) 網絡虛擬財產的特征
1. 價值性——本質特征:一般來說,商品具有的商品價值,其中凝結著人類無差別的勞動,以使用價值為基礎,交換價值為表現形式?!柏敭a有其存在的意義,具有效用,能夠使人們物質需求或者精神需求得到滿足,并可以以一定的金錢來計算其價值的性質,就是財產的價值性?!彼砸氡Wo虛擬財產,首先要明確虛擬財產是財產,是能夠被法律所調整的財產。一般來說,財產有三種形式,即動產、不動產和知識財產(即知識產權)。
虛擬財產是由現實生活中的人類玩家以一定的勞動或者財富凝結而來的,轉化成網絡虛擬世界中的裝備、賬號,盡管只是數字化的體現,并非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但是該財產依舊是凝結著人類的勞動。玩家為了獲得網絡游戲裝備、追求更高的游戲賬號等級必須付出大量精力和金錢,如果玩家沒有積極的心態(tài)和投入就很難取得該財產。所以,網絡虛擬財產是有價值的。虛擬財產讓人們的物質需要和精神世界需要得到了滿足,具有使用價值。并且玩家所獲得的游戲裝備等是可以在玩家之間相互交易,這就表明了虛擬財產具有交換價值,可以通過游戲內的交易來滿足不同玩家的需求。
2. 虛擬性:虛擬性又被稱為無形性,是最基本的特征。虛擬財產的無形性是基于“網絡”自身具有的虛擬性,網絡是虛擬的,是與現實空間相分離的存在,是人類通過技術手段而擬制出的存在。虛擬財產必須借助于網絡虛擬世界的存在而存在,離開了游戲、離開了網絡就沒有其存在的意義。雖然網絡世界中的人物、生活環(huán)境和現實有些相似,但不可否認網絡中的“裝備”等都是擬制的,不占具一定的物理空間,沒有特定的物質載體,而是以一種數字化的形態(tài)存在于網絡服務器中,一般被稱作電磁數據,臺灣地區(qū)的立法將這種數字資料稱作“電磁記錄”。而臺灣地區(qū)的立法規(guī)定恰好就體現了虛擬財產的虛擬性質。正是基于這一特性,才使得現實生活中對虛擬財產進行法律保護格外艱難。
3. 時限性:目前,市面上的網絡游戲都不是無限制的存在,本身就存在著運營期限。網絡虛擬財產存在于特定的虛擬游戲中,玩家在游戲中獲得了精神滿足,虛擬財產才有存在的意義。如果運營商停止運營,其財產也就不存在了,虛擬財產會隨著游戲的終止而消失,所以虛擬財產具有時限性。
4. 合法性:雖然,我國法律沒有對虛擬財產進行明文規(guī)定,但同時法律也沒有限制或禁止對虛擬財產進行的正常商品流通。根據法無禁止即可為的精神,網絡虛擬財產的存在是合理合法的。
同時,其取得方式也應該是合法的。實際中,有很大一部分玩家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地虛擬財產,這些方式主要有使用外掛程序或者通過技術手段私自篡改原軟件的程式代碼來獲取等級、裝備等虛擬財產和入侵游戲程序后改變虛擬財產的屬性來獲取相關的利益。因其取得方式本身不合法,所以以非法手段獲取的財產不應受到法律的保護。
(三)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
存在以下五種學說:一是商品說,二是物權說,三是知識產權說,四是債權性權利說,五是無形資產說。
1. 商品說:認為虛擬財產具備商品的一般屬性,既有交換價值,又有使用價值,應視同現實生活中的財產,予以法律保護。該學說并沒有對虛擬財產進行下一步的分類,而是直接認定為商品,給予一般的法律保護。比如網游《傳奇》中的職業(yè)玩家,他們通過交易虛擬的游戲裝備來獲取一定數額的金錢。
2. 物權說:有學者認為虛擬財產應當是一種物,時作為物權客體的存在。我國臺灣地區(qū)立法時就采納了這一觀點,將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財物和賬號都界定為“電磁記錄”, 看作“動產”,是私人財產的一部分。
3. 知識產權說:部分學者認為虛擬財產屬于知識產權中的著作權,應是開發(fā)商的智力成果。在網絡游戲中,游戲運營商對虛擬財產享有著作權;對于玩家而言,他們享有的權利應屬于著作權中的使用權。還有,一部分學者是將虛擬財產認定為玩家創(chuàng)造的智力性結果,把虛擬財產權利作為知識產權對待。玩家在游戲過程中投入大量的腦力勞動,耗費了一定的時間和金錢。
4. 債務性權利說:以游戲運營商與玩家之間存在的服務合同關系為基礎,虛擬財產的權利基于該合同而產生的一種債權性權利,所以應受法律保護。
5. 無形財產說:盡管虛擬財產可能只是一些字符或者以數據的形式存在與網絡服務器中,并非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但是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貨幣?!袄詈瓿吭V紅月”一案,法院認為“對于案中所涉及的虛擬裝備的價值,盡管虛擬裝備都是無形的,且存在于特定的網絡游戲環(huán)境中,但并不影響虛擬物品作為一種無形財產,而在法律上獲得的適當評價和救濟?!?/p>
二、我國虛擬財產的保護現狀以及不足之處
(一)保護現狀
信息網絡的迅速發(fā)展以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嚴重滯后性,導致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明顯不足。首先,政府作為監(jiān)管部門對網絡行業(yè)的監(jiān)督不及時有效,其次,網絡行業(yè)本身自律性不足,并且大部分網絡用戶缺乏維權的意識。尤其是許多游戲玩家,往往是他們的合法權益經常遭受侵害,但卻很少有網游玩家能夠合法的維護自己權益。
(二)不足之處
1. 現有法律未規(guī)定對虛擬財產的保護:我國虛擬財產的保護存在“真空地帶”,法律條文中沒有對虛擬財產的明確規(guī)定。實踐中,一般依照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之規(guī)定,因滿足生活需求接受的服務應由本法調整保護。所以當虛擬財產發(fā)生糾紛時應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合同法》共同進行調整、保護。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主體僅限于買賣雙方,不涉及第三方經營者的法律責任。所以,虛擬財產糾紛中一旦出現第三方侵權的情況,受損失方則不能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而獲得特別保護,只能從普通的民事范疇獲得一般性保護。
2. 虛擬財產價值難以確定: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認定一直存在諸多爭議。實踐中,如果一般物品無法直接認定價格的可以去物價局進行專業(yè)評估、估價,但是虛擬財產的價格認定,物價部門很難做出公平準確的估價。由于虛擬財產價值認定缺乏可以依據的法規(guī),所以就算物價部門估出價格也很難讓財產雙方信服,故一般在司法實踐中直接以嫌疑人的非法獲利價值來作為最終認定。
3. 玩家舉證困難:虛擬財產完全以數據形式存在,并且基本完全存放在網絡游戲運營商所管理的服務器中,一旦發(fā)生爭議,運營商往往會凍結賬戶,使得消費者難以再次接觸和處理數據。在訴訟過程中,玩家作為原告很難依據“誰主張,誰主張”的原則提供證據支持,導致原告更容易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
三、關于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的完善建議
(一)法律保護
1.明確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哪些虛擬財產可以接受法律的保護,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法律規(guī)定和解釋來解決。從現實可行性來看,解決糾紛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頒布相關網絡的司法解釋、或對民法中現有的“合法財產”一詞作擴大解釋,將其納入民法調整范圍。
2. 虛擬財產交易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財產的交易過程中比較容易產生糾紛,這就需要法律及時對其作出調整。法律可以規(guī)定在交易中要采取書面形式訂立。這是對雙方利益的保護,不會在出現糾紛產生時,當事人找不出相關證據,權利從而得不到保護。而且,采用書面合同,當事人會以更加審慎的態(tài)度來對待虛擬財產交易。
3. 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在舉證責任方面,由于游戲玩家的一切游戲數據都存在于運營商提供的網絡服務器中,并且接受著運營商的監(jiān)管。所以當游戲玩家和運營商產生糾紛時,運營商所處的天然的絕對優(yōu)勢同弱勢的玩家形成鮮明對比,玩家自己很難獨立完成取證,提供證據支持自己的主張。所以,建議虛擬財產糾紛中采取舉證責任倒置,若運營商不能證明自己對玩家的損失沒有過錯,就應承擔相應的不利后果。
(二)其他保護
1.加強行業(yè)內部管理制定相關行業(yè)制度:強化網絡游戲運營商的法律意識,通過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限制其一定的權利以保障網絡游戲玩家的合法權益。以行業(yè)內部規(guī)定的形式,進一步約束商家的行為和權利,網絡行業(yè)加強自律以及網絡用戶加強維權意識。
2.引入第三方解決機制:設立專門的網絡財產糾紛仲裁機構,該機構可以由網絡游戲專業(yè)人員、電子技術專家和法律專業(yè)人員共同組成。借助第三方力量維護網絡交易公平和虛擬財產的安全,維護財產所有者的切身利益。
3.構建網絡虛擬財產價值評估機制:由我國信息產業(yè)部牽頭聯(lián)合網絡游戲開發(fā)商以及一定的網絡游戲玩家共同組成評估機構、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衡量虛擬財產的價值的標準,通過游戲玩家和游戲運營商的雙方協(xié)作計算出虛擬財產的合理價格。
四、結論
網絡產業(yè)飛速發(fā)展,虛擬財產糾紛案件逐漸增多。很多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如美國、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已經對虛擬財產進行法律保護。而現階段,我們對虛擬財產的保護仍有不足,一旦糾紛出現,很難得到妥善解決。我國立法機關應盡快以法律形式將虛擬財產規(guī)定為法律上的財產,彌補目前對虛擬財產保護的空白之處,使網絡虛擬財產能夠得到有效保護,當事人利益能夠得到維護。
注釋:
吳皓淵. 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華東政法大學.2012.
榮國權.論網絡虛擬財產刑法保護的標準.檢察實踐.2004(5).2-3,23.
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2003)朝民初字第 17848號民事判決書.
參考文獻:
[1]王利明.民法(第5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劉德良. 網絡時代的民商法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
[3]吳漢東.知識產權法(第5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4]趙宇霆. 無形財產權理論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5]陳雷.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及其法律保護.復旦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