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小時候鄉(xiāng)下的日子,雖然時常缺肉少菜,但有一樣卻是家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那就是蔥。過日子的人家,哪里缺得了蔥!有了蔥,菜才有味道,涼拌、小炒、燒燉,蔥是百用不厭的調料、輔料;醬爆肉絲、蔥爆羊肉,沒有蔥,肉絲、羊肉爆得再好也無味道。蔥不僅提香,還可解膻、去腥。有次感冒,我媽用蔥須和姜片煎了碗湯,我才知蔥還是一味中藥,解毒發(fā)汗消腫散淤通陽。記得小時候,最常干的事就是被我媽打發(fā)到左鄰右舍家去借蔥,這個“借”,是不用還的,同樣,鄰居也來我家借,不還。懂事了才知其中奧妙,平日鄰里有個言差語錯,蔥一借,便化解了。
蔥葉青翠碧綠,蔥白又晶瑩透亮,因此中國文化中常常把小蔥與美人聯(lián)系起來。在一些經(jīng)典的描述中,通常以“春蔥兒”、“水蔥兒”比擬年輕貌美的女子?!都t樓夢》里,形容美人的樣子是“水蔥似的”,4個美人在一起,便是“一把子四根水蔥兒”。這樣的聯(lián)想其實算是理所當然——纖細,苗條,清秀,水靈靈,就連散發(fā)出那一點清甜辛辣味,也像是青春年少女孩子身上的小驕傲和小潑辣。人世很像鋪開一副筵席,清湯寡水與烈火烹油兼?zhèn)?;這些小蔥般水靈水秀的妹子們,還真是席間活色生香的風景啊。
白居易的《箏》詩寫美人的手更是絕妙,“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這是寫彈箏女子之美妙。彈箏時,目光要在左手右手十指之間,幾十根琴弦之間快速移動,剪秋水是形容其目光明亮迅捷,如快刀可斷秋水。春蔥剝開后,既嫩且白,作者形容彈箏女的手指如才剝的春蔥。
老舍說,看大蔥得像看運動員,要看腿。最美是那個晶亮,含著水,細潤,純潔的白顏色。這個純潔的白色好像只有看見過古代希臘女神的乳房者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鮮,白,帶著滋養(yǎng)生命的乳漿!這個白色叫你舍不得吃它,而拿在手中顛著,贊嘆著,好像對于宇宙的偉大有所領悟。由不得把它一層層剝開,一層層上的長直紋兒,一絲不亂的,比畫圖用的白絹還美麗。在老舍的眼中,大蔥成了審美對象,通過細膩的觀察力和超逸的想象力,把大蔥擬人化、藝術化了。不僅寫出了“秀色可餐”的意蘊,而且還充溢著“憐香惜玉”的情懷。
更有意思的是蔥也與人一樣,因為生長在不同的地域,它們也是有區(qū)別的。生在南方的叫香蔥,嬌小玲瓏,身材苗條,可謂蔥家族中的小家碧玉;長在北方的叫大蔥,莖長葉茂,體態(tài)豐腴,堪稱蔥家族中大家閨秀。原以為,蔥這玩意兒是居家過日子的,登不得大雅之堂,誰曾想,就是這土生土長的鄉(xiāng)野時蔬,也會頻頻出現(xiàn)在古代詩詞中。陸游曾專門以蔥為題賦詩:“瓦盆麥飯伴鄰翁,黃菌青蔬放箸空,一事尚非貧賤分,芼羹僭用大官蔥?!碧K軾則把孩子們吹蔥葉的嬉戲寫進自己的詩中:“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王國維在他填的《菩薩蠻》詞中也有對蔥的贊美:“玉盤寸斷蔥芽嫩,鸞刀細割羊肩進。不敢厭腥臊,緣君親手調?!爆F(xiàn)代人也有詠蔥的詩篇,仿古的如“獨憐南圃不生塵,剪剪羅衣碧玉身。辛辣成全清白志,蔥蘢點綴艷陽春”,散句有“掰蔥如劍張,蘸醬如彎弓,一咬膽氣壯,二嚼氣如虹”。
我們鄉(xiāng)下的老人常說“正月蔥、二月韭”“一日半根蔥,入春腿帶風”。中醫(yī)典籍也有很多關于蔥的記載?!侗静輦湟分刑岬?,蔥,生辛散,熟甘溫。外實中空,腩之菜也。肺主皮毛,其合陽明,大腸。故發(fā)汗解肌,以通上下陽氣。氣通則血活,氣為血帥。故治吐血衄血,便血痢血?!妒翅t(yī)心鏡》蔥煮粥食,治赤白痢,薤粥亦佳。正月蔥,指的是正月間生長的大蔥或小蔥,農歷正月生長出來的蔥,營養(yǎng)最豐富,也最嫩、最香。前輩們認為:從冰封過的初春土地生長出來的蔥,清香脆嫩,沒有刺激性的憂慮;一年之中,唯有從立春開始,這一個月內的青蔥可以多多食用。正月尚且寒冷,恰是感冒的高發(fā)階段,此時應注重養(yǎng)護陽氣,抗衡陰寒之邪。正月蔥不但營養(yǎng)最豐富,保健功能也最強。蔥的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糖類、維生素A(主要在綠色蔥葉中)、食物纖維以及鐵、鎂等礦物質含量很高。其次,初春時感冒發(fā)生率很高,胃疼、腹瀉、關節(jié)病等也會多起來。這時適當多吃蔥,能有效減緩病情。用蔥烹調葷菜,還能預防春季的呼吸道感染。最后,怕冷的人,也應多吃正月蔥,可以充分補充熱量。大家應該利用“正月蔥”來為一年的健康打下根基。它的纖維營養(yǎng)和黏液質可以從事腸胃的清潔兼打蠟工作,清除死角污垢,為人體除舊布新。
但是有一點也需要提醒大家,春季食蔥雖然有諸多保健功能,但《本草經(jīng)疏》中有一條說得好“表虛容易出汗者勿食,病已得汗勿再進”,也就是說如果表虛容易出汗的人不要多食蔥,因為蔥辛散發(fā)汗,這時如果多食,會使人正氣更虛。病已得汗了,也不要再多食蔥了,如果再多食發(fā)汗,就會損傷人體津液,讓人感到口舌干燥,變生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