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站]
西苑,廣義上泛指海淀一帶的皇家園林。清代從康熙皇帝修建暢春園開始,就有園居的習慣,以后又在西郊營建了圓明園、清漪園等多處皇家御苑,皆因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而稱西苑。狹義上,西苑是指頤和園東宮門外的街區(qū)及村落,設有西苑兵營。清朝入關后,西苑曾是圓明園護軍八旗的大校場,到了清末,袁世凱因為懷疑北洋新軍的忠誠,于是在這里建了自己的禁衛(wèi)軍,從此揭開了西苑的兵營生涯。1937年“七七事變”后,二十九軍的一部還曾在這里駐扎。日軍進入北平后,這里則成了日軍的兵營和集中營。
如今西苑站是16號線和4號線的換乘站。因其北靠圓明園,西鄰頤和園,南近海淀公園的地理位置,西苑站本身也是城市交通樞紐。(圓明園和頤和園介紹詳見2016.10期《旅游》)。
海淀公園在歷史與現(xiàn)代之間行走
海淀公園位于北京西北四環(huán)萬泉河立交橋的西北角。東起萬泉河路,西至萬柳中路,南到西北四環(huán)路,北至新建宮門路,地跨暢春園、西花園及泉宗廟等皇家園林遺址。
節(jié)日的海淀公園門口,花壇造型新穎別致,色彩亮麗耀眼,總是吸引著一批批的游人駐足拍照。
進入大門,順著園內(nèi)健步道往公園深處走去。園內(nèi)展示和復原了一部分暢春園遺址中的歷史景點。往西是蘆葦中鋪著石頭的小路。兩側的睡蓮和一些野生的小花競相開放,遠處稻田里矗立著一座巨大的風車,原來是來到了“御稻流香”景區(qū)。清康熙到乾隆年間,從玉泉山到海淀有稻田萬畝,這在北方并不多見。如今公園里雖只有很小一片,卻也給人一種村野趣味。稻田中有座稱為“討源書屋”的建筑,原是康熙的二兒子、太子允礽的居室和書房。遙想康熙年間,此處還是良田萬畝、果園蔥郁、溪水潺潺,一派美麗的田園景象,而如今在北京教育、文化、科技中心地的海淀,依然還能保留海淀公園這樣一片綠地,讓人感到欣慰不已。
東側的晴碧泉是萬泉漱玉景區(qū)中的一處景點,其設計構思來源于清代《日下舊聞考》中對于海淀萬泉莊二十八泉的描述。晴碧泉原為暢春園二十八泉之一,雖然今日舊景已逝,景點卻仍然以此為主題,運用現(xiàn)代園林造景手法,結合使用功能設計,再造昔日景觀。景點以山石瀑布水池為中心,周圍布置廣場,并依據(jù)地形創(chuàng)造高差變化。茂密的喬灌木營造出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寧靜優(yōu)美的空間,讓人們賞心悅目。
海淀公園之所以備受市民歡迎,就在于它是個多功能的公園。如果你喜歡懷舊探幽,這里為您介紹歷史上海淀這片地方的風貌;如果你喜歡詩詞古風,公園中刻寫了清代一些著名詩人的作品,如顧太清、納蘭性德等委婉動人的詩詞,唯美地描述了海淀的風光。由于元明清時期,這一帶多泉多溪,遠襯蒼翠西山,層巒疊嶂,碧水澄澈,青山秀麗,有似江南水鄉(xiāng)。京城的文人墨客經(jīng)常到此游玩唱和,留下了大量稱述此地風光之美的詩文。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征明用“十里青山行畫里,雙飛白鳥似江南”的詩句來吟頌西郊山水。一代文豪曹雪芹的祖父曾忘情地寫下“雁被西風驅遣,人被西山留戀”的佳句。清代學者吳長元在《宸垣識略》一書中描寫這一帶“流泉滿道,或注荒地,或伏草徑,或散漫塵沙間。春夏之交,晴云碧樹,花香鳥聲,秋則亂葉飄丹,冬則積雪凝素?!笔中蜗蟮孛枋龀鲞@里景自天成、怡人心神的風光。正因為如此,這里成為當時在京城營造園林的首選之區(qū)。
這里也是一個讓孩子更多接觸自然的好地方。無論撈魚蟲、踢足球、跑步、騎車或者放風箏,都是絕佳去處。公園最大的優(yōu)勢還在于園中那大片可踩踏的草坪,可以搭帳篷、躺臥甚至追逐打鬧,給了大人和孩子更多放松的空間。當我們來到這里時,正巧遇見很多附近的市民在草坪上跳舞,他們搬來錄放機,播放輕音樂,跳交誼舞,跳健身舞,樂聲陣陣,舞姿翩翩,好不愜意。還有一些人圍成一圈踢毽子,整個公園笑語連天,歡聲不斷,真讓人不舍得離開……
不是結語
至本期,《坐地鐵游北京》專題文章告一段落。只是告一段落,北京的城市建設在突飛猛進地發(fā)展,北京的地鐵交通線路也相應地在進一步的規(guī)劃與建設中,現(xiàn)在已知的消息,曾被稱為門頭溝線、大臺線的地鐵S1線今年有望全線通車試運營,此線是一條中低速磁懸浮軌道線,開通了這條線,從北京城區(qū)坐地鐵到門頭溝再也不是問題了,門頭溝的好山好水、厚重的歷史文化景觀景區(qū)游起來更便捷。規(guī)劃中的地鐵11號線有一部分已與地鐵10號線合并,其余部分也將揭開神秘的面紗。北京地鐵西郊線貫通香山、植物園地區(qū),是一條以旅游、觀光、休閑為主的地鐵線。地鐵17號線是為緩解5號線的壓力而開設的,最遲于2019年全線開通。地鐵18號線預計2019年開工,2023年通車,從門頭溝經(jīng)石景山到通州新城核心區(qū),東西向的地下大動脈將會給您帶來多少意想不到的驚喜!規(guī)劃中的地鐵22號線,不僅讓您順利抵達平谷、河北的燕郊,甚至至直抵天津。還有很多地鐵新線,譬如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地鐵3號線,譬如地鐵山后線……
《旅游》雜志將持續(xù)關注著所有北京新的地鐵旅游信息,并竭誠為您服務!
《坐地鐵游北京》專題文章是自2015年第11期開始刊發(fā)的,每期或兩期推介一條地鐵線路及相關的旅游景點景區(qū),至本期已連續(xù)刊載了14期。16號線是2016年底剛剛開通的。而且僅開通了一小部分。沿線景區(qū)可能您已熟知,但如何坐地鐵游還屬于新知范圍。
交通是旅游中的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在北京,這里是祖國的心臟、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有幾十萬年的人類發(fā)展史,有三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八百多年的建都史,文化與旅游資源豐厚,山地和平原廣布,自然旅游資源多姿多態(tài),瑰麗、神奇、秀美,但分布在16807.8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無自駕能力的本市和外地游客常常會望景興嘆,公交車雖四通發(fā)達,但耗時長,路途繁復,出行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北京自1965年規(guī)劃建設,1971年1月開通了第一條地鐵線,經(jīng)歷近50個春秋,迄今已有19條軌道交通路網(wǎng)運營線路,運營里程達574公里,路網(wǎng)運營車站345座,換乘車站54座。這張線網(wǎng)就像遍布首都肌體的動脈血管,讓您省時省力快捷通暢地抵達北京城區(qū)郊野的大部分地方,京城著名的和特色鮮明的旅游項目與旅游目的地就分布在這些線路周邊,舉步可達。乘地鐵,玩轉北京,既是明智的選擇,也是一種新潮時尚的旅游生活方式,頗為廣大旅游愛好者心儀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