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
我行我素,另有出路
清朝散文家方苞,正當科舉考試一路高中時,卻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牢獄之災。原來,方苞與老鄉(xiāng)戴名世交好,志趣相投,兩個人常聚在一起針砭時弊。戴名世也是文學家,他的弟子將自己抄錄老師的古文百余篇刊刻問世,命名《南山集》,方苞為其作序。誰知天有不測風云,戴名世因《南山集》遭人彈劾,龍顏大怒的康熙借此引發(fā)一場殘酷的文字獄。受此案牽連,方苞被捕入獄,以絞刑論處。
從一名進士淪為階下囚,死期將近,可方苞竟然無事一般,在獄中仍然每日端坐,堅持讀書寫作。同獄的一個朋友氣憤得把方苞的書搶來,扔到地上:“我們就要死了,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你還讀個什么書啊?”方苞從容地撿起書,微笑著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何況明天?事情已然如此,哭也無益,我們何不微笑面對?”
在陰冷的監(jiān)牢里,方苞不僅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勤奮著述,寫出了《獄中雜記》等驚世之作,奠定了自己桐城派創(chuàng)始人的地位。沒想到兩年后,康熙感念“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竟然豁免方苞的死罪,并讓他以平民身份入南書房當皇帝的文學侍從。
身處困頓,方苞選擇微笑面對,命運終于溫柔相待,轉機悄然而至。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