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麗婭?伊不拉音
摘 要:傳統(tǒng)的維吾爾族鄉(xiāng)村社會中,民俗民風一直具有較強的社會整合力,而阿克薩卡里是鄉(xiāng)村社會中德高望重的人,凝聚鄉(xiāng)村的一把重要的鑰匙,能很大程度上約束和規(guī)范村民的社會行為。然而現(xiàn)在這個群體在隨著時代權力變動的過程中慢慢消亡。文章根據(jù)田野收集的口述史材料和文獻材料,從鄉(xiāng)村地方權力、社會階層和鄉(xiāng)村精英的角度,對維吾爾族鄉(xiāng)村社會進行分析。
關鍵詞:維吾爾族;鄉(xiāng)村精英;阿克薩卡里;消亡
阿克薩卡里翻譯過來是白胡子的意思,是指鄉(xiāng)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般是傳統(tǒng)維吾爾族社會中有權威的老人、阿吉。一般在村里調節(jié)糾紛、教導民眾,多是大的地主家庭中的老人,有一定的文化,宗教上也有一定知識,家里也有一定的財富和權力。
在曾經(jīng)的封建社會當中,封建政權很難直接進入到各個分散、彼此之間隔絕的鄉(xiāng)村社會當中去,這就為鄉(xiāng)村自治提供了發(fā)揮作用的廣闊空間。就如本文的個案地點吐魯番亞爾鎮(zhèn)就曾被吐魯番的君王賜予一個伯客家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鄉(xiāng)村中的阿克薩卡里就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1 村落權力結構的變化特點
在調查資料中看到,解放前廣大的勞動人民受到地主階層的殘酷剝削,過著十分貧窮、落后和悲慘的生活。接受采訪的老人回憶解放前說,亞爾曾是有伯克家族來管理,負責亞爾村的水、收稅等。村中的老人說:“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沒有多少地,要租地來種地,租的時候要是沒有錢,就用收成的糧食來抵錢,解放后地都收上來之后,我們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地”。在訪談中還可以看出,解放后土地改革之后,有了大的轉變,而曾經(jīng)說的上話的地主土地被沒收,實行了土地所有制的制度,也沒有了曾經(jīng)的權力,不在對水有絕對的控制權。1958年亞爾鄉(xiāng)建立了五星公社,大家都一起種地,年后收成的時候在平均分配,不管干了多少大家都統(tǒng)一平分,這樣就出現(xiàn)了,有的人多干,有的人少干,但是最后收成卻是一樣的,亞爾又開始改革,開始實行按勞分配的制度,不養(yǎng)懶人。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農民對土地有所有權,不管是承包他人土地還是自己把土地承包給他人都有自己做主。而在政治制度上,楊曾新在新疆執(zhí)政時,吐魯番實行的是鄉(xiāng)約制度,盛世才執(zhí)政后改為了行區(qū)村制,城鎮(zhèn)實行街長制,等國民黨接管新疆政權后實行鄉(xiāng)、鎮(zhèn)保甲制度,一直到新疆和平解放之后,吐魯番召開了第一屆各族各界代表大會,會議上討論了廢除保甲制度建立民主政權和發(fā)展生產(chǎn)的問題。全縣劃分為葡萄溝、亞爾、二堡、城關、三堡等5個行政區(qū),16個鄉(xiāng),60個行政村,民主選舉了區(qū)長、鄉(xiāng)長、村長完成了民族建設。亞爾村的村民通過民主選舉建立了一個村委會,村委會有一個村長、村委支部書記、秘書、共青團支部書記、會計、管水員、婦女主任等委員。而在這土地改革時,亞爾也把村中大地主的土地和坎兒井(有坎兒井的人家都是比較大戶的人家,自己挖的水渠,別人用都收取費用)收回,大家開始共同管理土地。村長、村委會書記的作用越來越大,地位也越來越高,而曾經(jīng)的地主階層、精英階層,慢慢沒落。
2 阿克薩卡里權力結構的轉變
一般阿克薩卡里有比較好的文化,就會具有造福鄉(xiāng)村的使命,傳統(tǒng)維吾爾族社會又很重倫理道德,他們就有了完善、維持地方和宗教的責任,而且村民對他們也有這樣的希望,希望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有人能出來主持這個公道,在莊稼遇到蟲害或者因為天氣的原因產(chǎn)量大大減少的時候,有帶領大家一起解決問題的人。而在內地的鄉(xiāng)村中也有跟這個相似的階層就是鄉(xiāng)紳費孝通先生曾對下層紳士有這樣的描述:“在政府的傳統(tǒng)體系內,中央權力的觸覺停滯在縣里。每一個縣通常是由村民在地方上組織起來的一系列村莊所組成的。地方組織有著共同的財產(chǎn),管理共同的事務,如宗教儀式和澆灌。這種組織的當事人不是由所有家庭里的代表選舉出來的,而是由村莊里受尊敬的長者決定的。受尊敬的長者是那些有土地和身份的人,即那些和官方以及鎮(zhèn)上紳士有聯(lián)系的人。他們是下層紳士,還不足以富到離開村莊到鎮(zhèn)里去生活。”而阿克薩卡里就跟費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下層紳士有所相近。
阿克薩卡里與該村的權力所有者直接的關系,或是本人,或是跟該人有同等的地位而阿克薩卡爾更加年長,說的話能讓他人信服,會聽從阿克薩卡里的意見。因此阿克薩卡里都很注重自己的身份和行為,顧及自己的聲望和名譽,如果他的行為上有失檢點,那么他在農民中的威望也就喪失了。然后隨著國家的解放,越來越重視地方的權力,這些阿克薩卡里的特權的途徑被切斷,還有的因為地主身份不停的被叫出來批斗,在村中所有人面前進行批斗,以前的威嚴都被消磨干凈,村民對他們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低,有事也不會在想去找阿克薩卡里,都會去找大隊長,找書記。阿克薩卡里就慢慢消亡,而今在說到阿克薩卡里的時候都有一種貶義的意味在里面,是別人在告訴你在不要多管閑事了。阿克薩卡里從村民心中德高望重的老者,開始轉變?yōu)橐粋€多管閑事的人。亦如在紳士階層也隨著權力的變動的過程中蛻變、分化以至消亡。如同馬克思所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币蛑贫鹊淖冞w,阿克薩卡里也會被賦予這是時代的“特性”,從曾經(jīng)村民的尊重敬畏的老者,反而成為大家都積極抨擊的對象。
3 眼中的阿克薩卡里
個案1:我的父親就是我們村里比較德高望重的人,當然這是在我家的財產(chǎn)沒有上交之前,有什么事情大家都會來找我的父親,來問一問有什么辦法,有的是收成不好了,有的是家里不和諧了,什么樣的事情都有,可是后來就不一樣,我們家的所有東西都上交了,我記得大家唱著歌進的我家門,然后把所有的東西都搬走了,大家之后都離我們遠遠的,為了不跟我們有任何關系,為了不受到牽連。(72歲普居汗)
個案2:阿克薩卡里,你是說白胡子的老人,就是年輕比較大的人呀,現(xiàn)在白胡子的老人也挺多的,上了年紀的人都會留點胡子吧,也沒別的什么意思,大家都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弄,哪有時間去管別人家的是,我們這個對的書記和隊長都挺好的,我們隊上放水等事情上還是很公平,可是總有人就是說自己的,水費也不按時交,哎,沒辦法,什么樣的人都有。(45加帕爾)
個案3:我們剛結婚,結婚的時候當然請的雙方的父母親戚,鄉(xiāng)里的人,我們村里辦的,我們村里的文化活動中心場地是免費的,我們婚禮時用的樂器也都是免費的,就是自己帶米、面、油就可以了,宴請的食物我們自己解決就可以了,其他的村上都會管,真的是特別的方便,現(xiàn)在比較方便,也不用再家里辦了,我們都少操心很多了,我剛從隊上回來,去要個地,我要自己蓋房子,現(xiàn)在地不好要呀,我就這個村的人,我已經(jīng)去了幾趟了,我的地還是沒有著落,我父母也找了隊長和書記好幾趟,說是已經(jīng)說好地方了,等地下來,我就準備蓋房子了,等著明年就從父母家搬出來了。(24 玉山江)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制度的變化,在他者眼中的阿克薩卡里也是有著大的變化,從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轉變?yōu)橐粋€就是年輕較大的白著胡子的老人,現(xiàn)在的阿克薩卡里與傳統(tǒng)的阿克薩卡里有了極大的變化,基于“智者”的身份性和社會權威性特征消亡,失去了往日對鄉(xiāng)村社會的一個整合功能。
參考文獻
[1]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2]沙吾提·帕萬.建國前新疆維吾爾族村民社會結構.新疆大學2012年11月第40卷第 6期
[3]馬克斯·韋伯.儒教與道教[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4]谷苞.南疆農村的封建剝削制度[M].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宣傳部.南疆農村社會.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53.216-233
[5]阿迪力·阿帕爾.維吾爾族鄉(xiāng)村傳統(tǒng)教育與鄉(xiāng)村現(xiàn)代化進程.
[6]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7]王先明.近代中國紳士階層的分化[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7.(3).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2頁
[9]巴林頓·摩爾.民主與專制的社會起源[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10]沙吾提·帕萬.建國前新疆維吾爾族村民社會結構.新疆大學學,2012年11月第40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