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的家書
"沒有戀愛的婚姻,是痛苦的,罪惡的。"我們結婚,那必定要以戀愛為基礎了。
——王稼祥
1925年8月,因不滿父親的包辦婚姻,王稼祥從安徽涇縣桃花潭鎮(zhèn)逃婚來到上海,進入了當時被稱為最革命的學校——上海大學附中學習,并擔任學生會主席。從此,“追隨先覺者,從事革命事業(yè)?!边@場存續(xù)一年的婚姻以查氏病逝終結。
1928年,在莫斯科學習的王稼祥與一名烏克蘭姑娘結婚,1929年離婚。直到1939年,在延安,他遇見了23歲從上海東南醫(yī)學院畢業(yè)的朱仲麗醫(yī)生,才找到了他要的“愛情”。從此,這段以愛的名義締結的婚姻經歷了殘酷的戰(zhàn)爭歲月、新中國百廢待興的勞碌、文化大革命的風雨……整整38年,他們沒有生育自己的孩子,恩愛始終如一。周恩來盛贊夫婦倆是“模范夫妻”。
隨著新中國歷史檔案的解密,我們不僅了解到他的革命故事,更看到他做為一個有血有肉的革命者的婚姻觀、家庭觀。這里,讓我們一起共讀王家祥的一封家書,從而走近他的世界……
柳華〔1〕弟:
來函閱悉,勿念。
你不贊成我獨身。不錯!我自己也不贊成獨身,但自己的環(huán)境和社會的制度,把我逼上這條路,不由得我不贊成了。你看社會階級,多么懸殊;經濟制度,多么惡劣,他們畢竟把全人類的自由幸福,剝奪盡了。富者驕侈,貧者凄楚,你若沒有勢力和金錢,你站在社會里,是危險極了。你我都是平民,都是中產階級里的分子,將來的生計,真是茫茫無路,毫沒把握呵。要我不顧廉恥,拋棄人格,到社會里去鬼混,我又安心不下??窗?!將來的生活,是多么困難呀!自己一身的生活,既難解決,哪里又有能力去組織家庭,去維持子女的生活呢?這是我獨身的第一理由。
“沒有戀愛的婚姻,是痛苦的,罪惡的?!蔽覀兘Y婚,那必定要以戀愛為基礎了。我們感覺婚姻痛苦的原因,就是沒有戀愛。不過追問一句,我們將來結婚,又敢斷定必有戀愛嗎?柳華呵!在私有資本的社會里,真正的戀愛,不會實現(xiàn)的。你看今日剛才覺醒的女子,誰不把給富翁,誰又愿同你這貧漢結婚呢?“唉!戀愛的真與美,已被經濟玷污?!蔽覀儗砟転閼賽鄱鴳賽?,為戀愛而結婚,真是非常之難,幾乎是不可能的了。與其是將來受失戀的痛苦和離婚的酸楚,倒不如這時抱獨身主義,還安穩(wěn)些呢。這是我獨身的第二理由。
在今日的社會,婦女被離棄了以后,是極痛苦的。嫁人吧,沒得人要;自立吧,沒得能力。我為的過不慣這賣淫似的性的生活,所以要離婚〔2〕。不過離婚后,她的生活,我仍然是要代為維持的。在名義上,她還是個未被離棄的女子,可以不致招舊社會的苛斥。在生活上,她有了我代為維持,也不致有什么困難。她假若愿意再嫁,我自不干涉;她能獨立,我自不多事。這是我解決這問題的步驟和方法,也是我不愿再娶的第三理由。
這三個理由——三種環(huán)境——把我逼上這條路了。唉!人有戀愛的本能,誰不希望去滿足呢?我又何嘗不想嘗一嘗戀愛的滋味,享一享男女的快樂呢?可是,環(huán)境不許,怎奈何呢?算了吧!不想戀愛的幸福,不去組織家庭,只把我的全力,置之社會革命。唉!革命是我終身的寄托了。
十三號校中給春假十二天,我欲赴陜一行,以解下年進學的計劃。不過我也想進東南〔3〕呢,以后再去吧!
前次我寫了一封談婚姻的信把我父親,以為總可以收點效果,哪知反招糾紛?;葜堋?〕聽到這信的內容,立刻寫信把我大大地譴責,講我千不是萬不是;不過我回了一信,大大地辯駁了一下。
好!寫得不少了。再談吧,即請文安。
嘉祥
九號下午
v注釋
〔1〕王柳華,王稼祥的堂弟和小學同學。當時在安慶圣保羅學校讀書。
〔2〕王稼祥的第一次婚姻是由父母包辦的,他曾提出離婚,但未獲家中同意。
〔3〕指當時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學。
〔4〕惠周,即王惠周,王稼祥的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