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泡面王
粉,還是不粉?這是一個問題
文|泡面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粉粉黑黑自然也是個異彩紛呈的大江湖。
是說有一日,武林盟主張熊熊遇到件大事,一張寫滿他當年偷吃別人家地里玉米棒子的罪狀紙,貼滿了大街小巷,上頭還有張熊熊啃玉米棒子的畫像。白紙黑圖,怎能抵賴?一時間,全城,乃至整個武林都在討論張熊熊偷玉米這件事。武當少林紛紛表示要轉黑,堂堂武林盟主,怎么能有掰玉米棒子的前科?必須重新選盟主!丐幫呵呵一笑,掰玉米棒子怎么了?殺人了還是放火了?熊不偷吃玉米棒子難道偷大白菜不成?笑話!峨眉的反應令人摸不清頭腦,幫主親自寫信給張熊熊盟主:盟主,最近可好,那玉米棒子可還好吃?你烤著吃的,還是生吃的?加鹽,還是加糖?能否來我?guī)鸵痪??正好試試你的手藝?/p>
除了幾大幫派,眾多非武林人士也加入到這場巨大的討論中,紛紛就張熊熊是不是熊品有問題吵得不可開交,街頭巷尾都有人在搞辯論會,急粗脖子急紅眼,成就比拼誰嗓門大的舞臺。就連從不問武林事的王米米也因此知道了有個叫什么張熊熊的武林盟主。她看了看那偷吃玉米棒子的畫像,又和鄰居打聽了一下張熊熊的事跡,發(fā)現這位盟主酷愛蜂蜜和玉米,不僅武功高強,還能游泳會爬樹。她又再次端詳起張熊熊吃玉米的畫像,突然覺得這只熊盟主熠熠生輝。
呀,被圈粉了。
在諸多路人被圈粉的故事里,不少的背景都是當事人有個“黑點”被扒了出來,搞得滿城風雨。此時,路過的群眾自然嗑瓜子看戲,一不小心,發(fā)現自己根本不在意黑點,反而被當事人圈粉了。好事不出門,壞事才傳千里。能夠引起武林轟動的,必然是武林盟主偷玉米這件事,若是武林盟主天天給奶奶烤玉米,也不會傳得街頭巷尾都知道。又如果這個“黑點”無傷大雅,這一場“黑”,對于明眼人來說,便只相當于一場曝光事件,讓路人得以有機會了解當事人。若是發(fā)現當事人面目可愛、姿態(tài)喜人、特長突出,很容易就轉粉了。
歸根結底,粉與不粉這件事,主要看兩個方面,一是:三觀是否與自己契合;二是:是否有一個方面值得人喜歡。
先說第一點,三觀。三觀有時可以簡稱為氣場,它是一種認識世界、他人、自己的標準,自然沒有定式,每個人都擁有最高與最低的道德標準,人人不同。好比說“偷玉米棒子”這件事,丐幫覺得無傷大雅,武當少林感到不可理喻,峨眉壓根只關注了好不好吃這件事。不同的三觀決定了人們看待一個問題的態(tài)度,決定了對武林盟主的評價。喜愛一個人的確是一件感性的事,但實際上,即使人們在這個問題上避免談及三觀,這種長期形成的道德評價標準也會左右第一印象的判斷。只有契合了這一標準,或者退一步說,和標準差得不遠,才能夠談得上可以嘗試去喜歡。
接下來,會不會被圈粉便是看這個人有沒有值得喜歡的地方。長相、歌聲、特長、文筆、性格,得有至少一個地方吸引圍觀路人,才能夠衍生出喜愛的心情,俗稱“圈粉”。網絡的發(fā)展使得“圈粉”比曾經更多元,曾經人們因為電影、電視劇、小說等被圈粉,看見的是一個不那么飽滿的人物形象,一個紙片式的熒幕形象。如今社交網絡打破了明星和普通人的界限,使得曾經高高在上的偶像更為真實、立體、飽滿,成為了似乎觸手可及的身邊人。這也是如今明星真人秀越來越紅的原因,大家更期待看到真實的偶像,而不是一個單純的熒幕形象。于是我們習慣了被“段子”圈粉,被“表情包”圈粉,個人魅力從未如此重要過?!芭枷瘛痹诰W絡的發(fā)酵下,轉化為更為多元、立體的存在。
在這個時代,人們對娛樂更有選擇權了。路人變聰明了,口味變挑剔了,經紀公司、電視臺也變著法子來滿足這種需求,打造一種真實感、一個更飽滿的網絡形象。到底是真是假,少有人關心,我們甚至一定程度上滿足于這種“真實感”。而粉粉黑黑之事,則是一場從未停止過的博弈,是一場包含了所有人的娛樂游戲。
責任編輯:劉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