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媛丹
行走在距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宮二號即將結束“太空單身生活”,迎來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在此過程中,與它們“心心相系”的是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是我國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的飛控神經(jīng)中樞。該中心副總工程師孫軍20日介紹說,該中心在天舟一號發(fā)射任務中面臨六大難點。一難是任務狀態(tài)新,貨運飛船瞄準空間站任務功能設計,新狀態(tài)、新技術、新設備要求很多飛控工作要從“新”開始。二難是在軌時間長,天舟一號至少在軌飛行5個多月的時間,這是該中心執(zhí)行載人航天任務時間跨度最大的一次,對飛控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三難是交會模式復雜,交會對接軌道調(diào)整為300多公里后,增加發(fā)射窗口計算和遠距離導引段的不確定性因素,對飛控系統(tǒng)的適應性提出更高要求。四難是軌道控制頻繁,任務期間要先后實施十幾次軌道控制,而且控制要求多樣,實施難度非常大。五難是推進劑在軌補加實施周期長、風險高。六難是快速交會對接控制精度要求高,首次實施快速交會對接,天地配合復雜、控制約束很多、精度要求很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