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檔案史料》2017年第1輯共收入史料5組,均為新公布史料,另有文章3篇。其中新公布的5組檔案史料是:
1915年北京師范學校首屆畢業(yè)生參觀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四地學校報告書/孫剛選編
內容提要:1915年,北京師范學校第一屆學生畢業(yè),校方組織部分學生赴江蘇各地參觀學習。從4月中旬到5月中旬,歷時一月,畢業(yè)生一行十人參觀了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四地的中小學校、師范、幼稚園、博物院、養(yǎng)老院等,對于各校的校園環(huán)境、學校設施、教學設備、課程設置、教學活動、學生生活等進行了全面的觀察和記錄。返京后,由四人執(zhí)筆,分別對在四地的參觀學習活動進行了回溯和總結,形成了四份不同形式的報告書。該報告書不僅反映了當時中國先進之地新式教育的發(fā)展情況,也記述了觀察者對新式教育某些理念的辨析與思考,同時對彼時的風土人情也有所展現(xiàn)。
20世紀20年代末北平教育議提案史料一組/鹿璐選編
內容提要:1928年國民政府南遷給北平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及市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教育界的有識之士,通過教育會,不斷為當時的教育事業(yè)提出建議和解決辦法,特別是對于國民政府南遷后給北平兒童教育帶來的影響,提出了非常有建設性提議。這些提議事項在現(xiàn)在看來依然有參考意義,同時對于研究當時的社會情況亦有價值。
北京中法大學圖書館中文舊籍書目(下)/王海燕選編
內容提要:北京中法大學(1920~1950)初建于北平西山碧云寺,稱中法大學西山學院,1923年建成西山圖書館。1925年,西山學院文學院遷至東黃城根,改稱服爾德學院,西山圖書館隨之遷移,改稱服爾德學院圖書館。1931年中法大學新圖書館建成。新中國成立后,中法大學于1950年停辦,各系分別歸入華北大學工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圖書館亦隨之拆分、劃歸各校,其中文史系、法文系的圖書及線裝書籍歸入北大。本次選編為1933年編印的中法大學圖書館館藏中文舊籍目錄,此目錄按傳統(tǒng)的四部分類法編成,“經”“史”兩個部分已于2016年第四輯刊出,本次公布為“子”“集”及“類書”“叢書”部分。
1946~1947年北平市政府廣告管理法規(guī)/王永芬選編
內容提要:1946年11月15日,北平市政府第26次市政會議通過《北平市廣告牌招商承租辦法》,12月31日市政府第二一五八號訓令正式公布。1947年1月17日,北平市政府公布《北平市政府管理廣告規(guī)則》,共73條;同年10月25日,公布《修正北平市政府管理廣告規(guī)則》,將73條修正為65條。1947年2月,為整肅北平市容,防止商民濫貼廣告,由工務局、公用局、警察局會商制訂《防止商民濫貼廣告辦法六項》。1947年4月,公布《北平市政府管理廣告商規(guī)則》。本組史料主要為上述管理法規(guī)。
1946~1948北平市壇廟古樹管理與保護史料/梅佳苗明玉選編
內容提要: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北平市管理壇廟事務所擬具整理天壇地壇林木標準、保護整理各壇廟古跡樹木實施要點及辦法,呈報社會局并市政府核準施行。1947年12月,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農林部中央農業(yè)實驗所北平農事試驗場和北平林業(yè)試驗場、故宮博物院、北平市工務局、管理頤和園事務所、管理壇廟事務所等14個單位,聯(lián)合成立北平市古樹保護委員會,由昆蟲專家主持完成北平市樹木保護委員會病蟲害防治工作報告和天壇受害樹木調查報告,為保護古樹做出了積極示范。本組史料記錄了1946—1948年北平市各有關機關為保護古樹做出的種種努力,對研究民國時期北平市古樹林木保護問題具有參考價值。
除以上史料選編外,本輯收入的3篇文章為:《阛阓之帶——天橋市場與東安市場的商業(yè)變遷》《敘說北京的老會館》《洪師賜函明信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