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杭州湘湖越王城歷史建筑的變遷

      2017-04-21 02:19:18
      創(chuàng)意城市學(xué)刊 2017年2期
      關(guān)鍵詞:越王湘湖山寺

      ◎ 曹 亮 孫 娟

      越王城遺址位于湘湖旅游度假區(qū)城山之巔,相傳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越王句踐屯兵抗吳的一個城堡。浙江省人民政府已于1989年12月把它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代志書對此遺址均有描述,如南宋 《寶慶會稽續(xù)志》卷第四:“城山,在縣西九里。蓋閭侵越,句踐保城山。山冢有泉,多嘉魚。吳王意其乏水,以鹽魚來饋。越取雙鯉報之,吳兵夜遁。”萬歷 《紹興府志》:“城山,在縣西九里。其山中卑四高,宛如城堞。吳伐越,次查浦。句踐保此拒吳,名越王城,又名越王臺。前兩峰對峙如門,曰馬門。石上兩竅通泉,圍不踰柸,深不盈尺,冬夏不竭,曰佛眼泉。山半有池,曰洗馬泉,中產(chǎn)嘉魚。越拒吳時,吳意越之乏水,以鹽魚為饋。越取雙魚答之,遂解圍去。”

      文獻中所稱的 “越王城” “越王臺”等,均屬城山早期建筑。其上建筑的初始年月、歷代建筑發(fā)展的情況,一直以來未出現(xiàn)過完整的記載。為了厘清越王城山的建筑歷史,我們綜合考古發(fā)現(xiàn)和歷代文獻記載考證如下。

      一 先秦時期有軍事建筑越王城

      越王城山海拔雖然只有150余米,但其山勢陡峭,四周又有眾多小山包環(huán)繞,易守難攻,是天然的軍事堡壘。我們通過馬門登臨城上,可以見錢塘江自西南向北迂回流過。前方東側(cè)的長山、西側(cè)的冠山、北面的西興,以及及遠處的杭州市區(qū)均在眼前。身后城下的湘湖,東有水路可達錢清,直連紹興。西南則與古漁浦湖、錢塘江、浦陽江相通。顯然,越王城在地理上、軍事上均有重要地位。越國在此處建設(shè)軍事設(shè)施,正可利用這樣的天然屏障來屯兵抗吳。

      從文獻來看,《吳越春秋》記載了越王句踐入臣于吳,群臣送至浙江之上,“臨水祖道,軍陣固陵”的故事?!对浇^書》對城山的記錄更為詳細: “浙江南路西城者,范益敦兵城也。其陵固可守,故謂之固陵。所以然者,以其大船軍所置也。”南宋 《嘉泰會稽志》卷一云:“蕭山越王城,在縣西九里。夏侯曾先 《會稽地志》云:‘吳王伐越,次查浦。越立城以守查。吳作城于浦東,以守越。以越在山絕水,乃贈之以鹽。越山頂有井,深不可測,廣二丈余,中多魚,乃取鯉一雙以報吳。吳知城中有水,遂解軍而去。’其山四旁皆高,隱然有城塹遺址,其中坦平,井泉湛然?!笨梢?,這里是軍事基地。其遺跡至清代仍然存在,如清陸成棟 《登越王城》一詩有 “斷鏃留華藏,疏鐘換角色”之說。

      據(jù)林華東考證,越王城山即為固陵,包括湘湖、白馬湖這一片廣闊的區(qū)域都是越國的軍港[1]。原城山城垣基本保存完好,系利用山脊走向依山而建,蜿蜒于山岡之巔。城址平面范圍略呈梯形,東西向。倪秉章的 《蕭山越王城遺址的調(diào)查考察》一文 (以下簡稱 《考察》)也指出,城堡地面及城墻經(jīng)多次調(diào)查和試掘證實,越王城四周山脊總長1091.2米,其中東城垣353.7米,南城垣256.5米,西城垣65米,北城垣 416 米[2]。

      《考察》又指出,城山遺址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的瓦片有兩種,即筒瓦與板瓦。筒瓦的樣式較多,比較完整的有外粗繩紋,內(nèi)素面,頭部抹平,下分三格,色青灰;另一種為內(nèi)、外素面,土紅色。板瓦外有粗繩紋,內(nèi)素面,土紅色,內(nèi)含黑色夾心,頭部抹平,下有三道凸印橫紋。上述杉樹紋瓦當(dāng),與 “雙馬一杉樹瓦當(dāng)”上半部分完全相似[3]。此外,其城垣夯土系褐色偏黃,含砂石。同時,參與考古的勞伯敏指出,根據(jù)蕭山越王城北城垣出土的樹木紋半瓦當(dāng)看,戰(zhàn)國時期越族的瓦當(dāng)紋飾,基本上是照搬齊國臨淄城的瓦當(dāng)紋飾[4]。

      既然有筑城遺址和瓦當(dāng),必然有各類建筑存在。如今只憑瓦片已不能復(fù)原當(dāng)時的建筑樣式,但我們通過文獻資料的記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的成果,基本上可以確認越國在此構(gòu)筑的建筑物的主要功能是軍事。

      二 唐、宋時期有憑吊越王句踐的越王臺

      唐代關(guān)于蕭山的文獻資料較少,山陰王畿嘉靖 《蕭山縣志序》: “林侯來治蕭山,既敷政于民,周覽其國之故,則越王城在焉。喟然而嘆,以為句踐[5]之伯也,黽黽焉生聚教訓(xùn)且二十年,意其所以撫循百姓,必有條畫可為后法,而世遠漫不可考見,豈非其圖籍散軼之故哉?”可見明代編撰志書時,漢代至元代期間的材料散佚情況已非常嚴重。又如現(xiàn)存唐代最大的綜合志書—— 《元和郡縣志》在介紹蕭山時,僅有區(qū)區(qū)四十五個字: “本曰余暨,吳王弟夫槩邑。吳大帝改曰蕭山,以縣西一里蕭山為名。浙江在縣西二十五里,浦陽江在縣南一十五里?!?《舊唐書》更少,只有二十一個字:“儀鳳二年分會稽、諸暨,置永興縣,天寶元年改為蕭山?!保?]幸好我們能見到唐代詩人經(jīng)過湘湖時留下的詩篇,還可以依稀找到一些越王城山上建筑的影子。

      當(dāng)時越王城上的建筑主要是 “越臺”,如李白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東海橫秦望,西陵繞越臺。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有一種意見認為,詩中的 “越臺”在紹興,如 《嘉泰會稽志》卷十八:“越王臺,舊經(jīng)云種山東北。李公垂詩云:伍相廟前多白浪,越王臺上少晴煙。” 《李太白詩》注: “即越王臺,舊 《圖經(jīng)》云:在種山?!保?]

      我們認為,此詩中的 “西陵”即指 《水經(jīng)注》 “浙江又徑固陵城北……今之西陵也”。它與湘湖越王城山上的 “越王臺”本相距不遠,無須 “繞”到紹興種山越王臺。同樣,李公垂的詩中提到 “伍相廟前多白浪”,即化用伍子胥系 “錢江潮神”的傳說。湘湖越王臺與錢塘江地理位置極近,主要人物 (句踐與伍子胥)時代亦近,應(yīng)指越王城山之越王臺無疑。此外,此處的 “越王臺”在唐代并不是隱沒不彰的小地方。大學(xué)者宋之問有 《登越王臺》: “江上越王臺,登高望幾回。南溟天外合,北戶日邊開?!备]鞏也有相關(guān)詩句,如 “傷心欲問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fēng)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8]。詩人張軫則有 《舟行旦發(fā)》:“夜帆時未發(fā),同侶暗相催。山曉月初下,江鳴潮欲來。稍分揚子岸,不辨越王臺?!边@些詩里出現(xiàn)的 “江上” “江流” “江鳴潮欲來”等景象,均與當(dāng)時和錢塘江比鄰的越王臺有關(guān)。

      兩宋文獻中,要數(shù)南宋文天祥 《越王臺》一詩最為清晰,如: “登臨我向亂離來,落落千年一越臺。春事暗隨流水去,潮聲空逐暮天回?!睆?“落落”一詞可知,作者是親眼看到過 “越臺”的 (至少是殘跡)。又如姜夔的詞作 《漢宮春》,也有描繪:“一顧傾吳。苧蘿人不見,煙杳重湖。當(dāng)時事如對弈,此亦天乎。大夫仙去,笑人間,千古須臾。有倦客,扁舟夜泛,猶疑水鳥相呼。秦山對樓自綠,怕越王故壘,時下樵蘇。只今倚闌一笑,然則非歟。小叢解唱,倩松風(fēng),為我吹竽。更坐待,千巖月落,城頭眇眇啼鳥?!弊髡叩巧?“越王故壘”,看到 “時下樵蘇”,也只能“倚闌一笑”。

      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說,越王城表土層下即是宋代地層,有塊石墻基和小條磚,以及白瓷、青瓷、影瓷等瓷片出土[9]。估計供祭祀用的越王臺建筑規(guī)模不會太大。

      三 元、明之際開始出現(xiàn)佛教建筑

      元軍攻陷臨安后不久,南宋宣告滅亡,一江之隔的蕭山也難逃元軍鐵騎的踐踏。文人士大夫多登城山借文遣興,如元倪瓚 《人月圓》:“傷心莫問前朝事,重上越王臺。鷓鴣啼處,東風(fēng)草綠,殘照花開。”又如貢性之 《登越王臺次任一初韻》:“芙蓉城郭自天開,形勢盤回亦壯哉。風(fēng)作鳴潮吹雨散,山如走馬渡江來。王圖霸業(yè)今何在,越寺吳宮莫漫哀。此日明年各何處,更須扶醉一登臺。”元代享國不久,此時的越王城山上應(yīng)該沒有興建其他建筑。如元張招 《蕭山四詠》: “古邑瓜分十五鄉(xiāng),越王城壘久荒涼。野平山對東西蜀,路直湖連上下湘?!保?0]他看到的越王城已是荒涼已久的廢址,早已失去前朝的模樣。

      這樣的情景一直持續(xù)到明初,如明劉基 《題湘湖圖》:“浙江兩岸山縱橫,湘湖碧繞越王城。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村落日長煙平?!钡搅顺苫觊g才有了一些新變化,如成化邑令吳淑上任之初來湘湖游玩,有 《游湘湖記》:“石上竅如杯大,泉恒滿,俗稱佛眼泉是也。泉之側(cè)有供佛小屋數(shù)間……遂依山麓沿湖行數(shù)百步,至后黃寺,背山面湖。”[11](佛眼泉見圖1)吳淑的這段文字,傳達了兩個重要信息:一是城山上的這些供佛小屋的規(guī)模應(yīng)該不大,僅是 “小屋數(shù)間”;二是山麓已有 “后黃寺”,明清時期的蕭山地方志均未記錄,足見其小。之后游覽越王城山的文人們對山上建筑各有描述,可以分兩種情況。一類是作者赴越王城山吊古吟誦之詩,只有數(shù)語記錄其上建筑。如明嘉靖間孫學(xué)思所作 《越王城吊古》:“越嶠迢迢舊有城,越王曾此駐行兵。當(dāng)年霸氣全消歇,此日龕燈復(fù)更明。”“龕燈”是佛龕、神龕前的長明燈,佛寺多用。又如明僧釋懷讓 《詠城山詩》:“句踐已仙去,浮云霸圖空。危峰兀立數(shù)千仞,鰲背獨擁蓮花宮?!保?2]他用 “蓮花宮”來作寺廟的替稱,看不出建筑的規(guī)模。另一類是可以看出寺廟大概的樣子,如隆慶間明來三聘有 《登越王城,城在山椒下,有排馬湖》:“片云斜日帶蕪城,枯木寒藤野鳥鳴。句踐霸圖余馬跡,子胥遺恨入江聲。溪花無主西風(fēng)急,巖寺稀僧曉月明?!薄皫r寺稀僧曉月明”一句,既說明了寺是依山而建,又可以看出其上僧侶并不多。

      明末崇禎年間,河北清苑人梁以樟借宿城山,有 《晚宿越城》,詩云:“停軺問土俗,躑躅越王城。古月移前壘,荒風(fēng)宿鬼兵。燎衣殘灶火,擊柝遠河聲。午夜看星氣,晨雞或肯鳴?!背巧饺匀皇且黄帕戎?。

      圖1 佛眼泉

      四 清代以后出現(xiàn)了宗教建筑——城山寺

      (一)康乾前后的輝煌

      最早將城山寺帶入公眾視野的,應(yīng)屬清朝早期蕭山邑人來式鈺。來式鈺,字韞生,長河來氏大支十八世,生于明崇禎壬申年 (1632年)。入清后領(lǐng)順治甲午鄉(xiāng)舉,官臺州府學(xué)教授。他有 《秋季同田六登城山寺》一詩,作于順治至康熙之間,云:“是日尋幽勝,城山一逕通。黃花空暮雨,白日滿秋風(fēng)。鳥渡煙云外,溪回竹木中。何時重把袂,共醉石橋東?!边@里不僅第一次記錄了 “城山寺”之名,而且描繪了通往城山的路可以 “一逕通”,與民國 《蕭山縣志稿》“明代建石磴五百級”[13]所記時間、路況大致相符。此外,被稱為 “大小毛生”之一的毛萬齡,不僅多次游覽城山,而且詩中亦提起城山寺,如 《城山寺》: “山殿何年絕頂開,人傳曾駐越王來。越王不比湘湖水,日上寒光竹里臺。”綜合這些清早期的詩文來看,城山寺的興建應(yīng)該就在明末清初這段時間。

      毛萬齡之后的蕭山文壇更加興盛,出現(xiàn)了毛奇齡、張遠、陳至言等著名文人,也留下了許多關(guān)于城山寺的詩作名篇。如康熙二十年歲貢張遠的 《登城山寺》:“一上城山寺,胸寬天一區(qū)。亂山青藹入,絕壑碧流趨?!笨滴跞赀M士陳至言《登越王臺望大江》:“越王城上越王臺,日黑沙黃卷不開。云氣遙連山氣合,江潮去盡海潮來。”毛奇齡有 《送宋臬臺由紹興道赴任杭州》十四首,其二云:“金幢百里曉云開,浙水東流去復(fù)來。一道星飛吳子國,群公帳飲越王臺。”另外,還有文獻也零星地記載了康熙年間城山寺的情況。如毛奇齡 《城山大拙禪師語錄序》:“康熙戊申,冷堂老人從雪竇來,相山川形勝而卓錫焉。舉四游未開、六幕未布之事,而偕其從人闡導(dǎo)于巖阿之間?!保?4]寧波保福寺住持釋超悟?qū)Τ巧酱笞径U師自稱 “法弟”,其 《梧桐閣集》序中也說:“城山高邃……冷翁季父拈椎拈拂,唱道于茲?!保?5]可以考見的事實有三:一是早在康熙七年,城山寺就已很有名氣,能吸引寧波雪竇寺高僧來此 “卓錫” (即名僧掛單某處);二是雪竇寺冷堂禪師 (即冷翁)、寧波保福寺住持超悟與大拙禪師交往甚密;三是冷堂禪師還偕眾弟子在城山寺從事講學(xué)活動,可以想見當(dāng)時寺廟的規(guī)模不會很小。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年間,毛奇齡、張遠等人的詩文,不僅詳細記錄了城山寺的許多信息,而且還記錄了城山上祭祀句踐的建筑——句踐祠。毛奇齡稱: “蕭山城山……向為比丘所居,筑椽蓋茅。而祠句踐于其中,不知幾何年矣?!保?6]清張遠《城山懷古》:“句踐祠前日欲晡,捫蘿曲磴問雄圖?!保?7]句踐祠建在城山寺右側(cè) (見《蕭山湘湖志》卷八),應(yīng)該是隨著城山寺的興盛而逐步建立的。同時,城山上還保留有古碑。毛奇齡 《重陽日同姚監(jiān)郡張廣文徐君城山晚眺》:“清秋高眺萬山中,句踐曾經(jīng)此筑宮。拔地鷲峰何嶻嵲,當(dāng)年烏喙本英雄。巖垂橘柚侵衣綠,酒泛茱萸映面紅。讀罷荒碑歸去晚,前溪新月漸朣朧?!北袘?yīng)該有一些重要信息,可惜現(xiàn)在都已看不到了。

      當(dāng)然,城山寺的興盛還與康熙帝有很大關(guān)系。 《康熙實錄》卷一三九記載,康熙二十八年,他先 “泊紹興府會稽山麓”,后來 “御舟泊蕭山縣西興鎮(zhèn)”。上文已述,從紹興至西興走水路,必然與湘湖產(chǎn)生聯(lián)系。他在湘湖期間,還品嘗了湘湖莼菜羹,有 《莼賦》,其序云:“莼生杭之西湖與蕭山之湘湖……朕南巡浙江,愛嘗其羹?!保?8]越王城山一直是文人墨客來湘湖的必游景點之一,他沒有理由錯過。我們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城山上有 “敕賜城山禪寺”殘碑 (見圖2、圖3),懷疑其與康熙此行有關(guān),只是未見年月落款,尚待考證。

      另外,城山寺從清早期開始興盛,這從考古發(fā)現(xiàn)中也能證實;倪秉章 《考察》一文還提到從城山寺東側(cè)的洗馬池內(nèi)獲取的一些材料。如池用塊石疊砌而成,經(jīng)疏浚整修,出土遺物甚豐,多為碗、盤、盅、盞等陶瓷器,他認為多數(shù) “皆為清前期的民窯產(chǎn)品”[19]。不僅如此,城山中央平地還發(fā)現(xiàn)了建筑殘跡,可以分為南、中、北三區(qū)。中區(qū)原有殿宇三重,從現(xiàn)存墻基、石板地面、柱礎(chǔ)觀察,為三座清代建筑;南區(qū)出碑記一通 (即 《改筑城山古道募緣疏》碑石?!P者注)和花壇遺跡,似為客廳和方丈院,據(jù)柱礎(chǔ)分析有明建和清建;北區(qū)出大水缸等遺物,結(jié)合水井、灶炕等遺跡分析,似為包括伙房在內(nèi)的生活區(qū)。整個建筑群的面積約3000平方米[20]。

      圖2 “敕賜城山禪寺”殘碑 (孫亦德提供)

      圖3 “□賜城山古□”碑(孫亦德提供)

      有觀點認為,句踐祠與城山寺是同一建筑,如 《蕭山城廂鎮(zhèn)志》:“后人為紀念越王句踐,在山上修建城山禪寺,寺中有越王塑像?!保?1]我們認為這種說法不符合當(dāng)時的情況,有以下兩點證據(jù)。一是紀念越王句踐的建筑與寺廟同建,并非個例。如《嘉慶重修一統(tǒng)志》:“越王祠,在山陰縣治西北光相寺左,明嘉靖中建,祠越王句踐?!保?2]二是民國時期魏頌唐所作 《關(guān)于湘湖鄉(xiāng)村建設(shè)之商榷 (上)》:“庵廟從前以光照寺、城山寺、句踐寺、湘云寺最為興盛,今皆荒地?!保?3]很明顯,這是兩個獨立建筑,不容相混。

      (二)咸豐之后的情況

      城山寺及句踐祠的繁榮在乾隆、嘉慶年間達到頂峰,之后則走向衰落。民國來裕恂 《蕭山縣志稿》的記載比較詳細: “道光初,湯元裕修。咸豐辛酉,寺毀,后僅存破屋數(shù)間。光緒三十年間,里人來裕隆隱居于此,破敗不可寢處,因出資并募集,逐年修之,修成三間,可以居住。后又增添一間,不數(shù)年又增建一間,以成五開間屋一幢,并于后山至包家灣山路中間,筑一涼亭,俾行人可以息足,藉避風(fēng)雨。凡修筑五次,國難時,什物搶劫一空,屋亦損壞?!保?4]可見,從清代后期至民國初期這一段時間內(nèi),以城山寺為代表的建筑群落因戰(zhàn)爭而毀損的情況比較嚴重,雖然一修再修,終難重復(fù)舊貌。

      五 民國以后城山建筑群被廢棄,2015年建為城山景區(qū)

      進入民國后,城山上的城山寺和句踐祠應(yīng)該荒廢了,這也可以從民國周易藻《蕭山湘湖志》所載文字看出端倪。他說: “藻于甲子重九 (當(dāng)為民國十三年,即1924年?!P者注)偕友人胡君慎初登越王城游覽,見破壁中嵌有是碑 (指 《城山寺無名氏冢記》?!P者注)?!緝墒咭怀哂衅?,寬二尺有奇,分作兩處嵌于破壁,若不易地而保存之,不久恐沒于草莽。”[25]城山寺的 “破壁”已不能保存碑刻,而周易藻還擔(dān)心不久就將會成為 “草莽”。同樣,十年后,即1934年出版的《蕭山縣名勝紀略》載越王城山的情況是: “近以山間童然不毛,屋宇湫隘,無甚可觀。”[26]其破敗不堪可見一斑。1985年,城山寺遺址及西城垣已破敗不堪 (見圖4)。

      圖4 1985年城山寺遺址及西城垣 (倪秉章攝)

      20世紀80年代末,蕭山縣 (今蕭山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拆舊房,并建句踐祠于城山,請浙江美術(shù)學(xué)院塑句踐、范蠡、文種像于祠內(nèi),供人紀念。2015年,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區(qū)管委會對城山景區(qū)進行改造,建大殿、廂房、鐘樓、牌坊、洗馬池等建筑,供游人參觀。

      綜上所述,蕭山越王城山作為浙江省內(nèi)現(xiàn)存最早的春秋末期越國屯兵抗吳的軍事城堡,歷史文化價值十分重大。唐宋以來,從蕭山邑人興建的紀念越王句踐的建筑物,再到明清之際的宗教建筑,都含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注 釋

      [1]林華東:《越國固陵城考》,《東南文化》1986年第2期。

      [2]倪秉章:《蕭山越王城遺址的調(diào)查考察》,載周峰主編 《南北朝前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第280頁。

      [3]華非編著 《中國古代瓦當(dāng)》,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3,第10頁。

      [4]勞伯敏:《從越王城出土瓦當(dāng)看越族的建筑文化》,《苗侗文壇》1993年第3期。

      [5]原作 “勾踐”,今全文統(tǒng)一用 “句踐”。

      [6]后晉劉煦等撰 《舊唐書》卷四十 《地理三》。

      [7](唐)李白著、中華書局輯注:《音注李太白詩》,中華書局,1936,第76頁。

      [8]《全唐詩》題 《南游感興》,而從杭州圖書館藏清末抄本 《越州名勝詩》中,卻題 《越王臺》。

      [9]倪秉章:《蕭山越王城遺址的調(diào)查考察》,載周峰主編 《南北朝前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第279頁。

      [10]杜永毅:《湘湖古詩五百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第71頁。

      [11]康熙 《蕭山縣志》卷五 《山川志》。

      [12]嘉靖 《蕭山縣志》卷一 《地理志》。

      [13]民國 《蕭山縣志稿》卷八 《建置下》。

      [14](清)毛奇齡:《西河集》卷三十八。

      [15](清)釋大拙:《梧桐閣集》,國家圖書館藏康熙二十八年刻本。

      [16](清)毛奇齡:《西河集》卷三十八。

      [17]乾隆 《蕭山縣志》卷三十五 《藝文二》。

      [18]《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第三集卷四十四。

      [19]倪秉章:《蕭山越王城遺址的調(diào)查考察》,載周峰主編 《南北朝前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第282頁。

      [20]倪秉章:《蕭山越王城遺址的調(diào)查考察》,載周峰主編 《南北朝前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第282頁。

      [21]原作 “塑象”,今正。見 《蕭山城廂鎮(zhèn)志》,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1989,第39頁。

      [22]見 《嘉慶重修一統(tǒng)志》第二千二百二十三冊。

      [23]原刊于 《浙江經(jīng)濟月刊》,1947年5月。

      [24]來恂裕:《蕭山縣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第206頁。

      [25]周易藻:《蕭山湘湖志》卷五。

      [26]民國蕭山縣名勝管理委員會:《蕭山縣名勝紀略》,1933,第13頁。

      猜你喜歡
      越王湘湖山寺
      越婢湯的來歷
      將湘湖文化融入初中美術(shù)水彩畫的教學(xué)實踐
      情牽鐵山寺 養(yǎng)心新圣地
      華人時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0
      在山頂
      作品(2019年12期)2019-09-10 07:22:44
      在辦公室打電話有多危險
      《辛棄疾『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書法
      人際博弈
      一滴雨中的湘湖
      越王古井今何在?
      大眾考古(2015年5期)2015-06-26 08:21:44
      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湘湖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思考
      新宁县| 平舆县| 来凤县| 祁阳县| 中宁县| 黄陵县| 河南省| 奎屯市| 调兵山市| 英德市| 伊吾县| 灵台县| 沾益县| 嘉禾县| 伊宁市| 固阳县| 瑞昌市| 霍邱县| 马山县| 乌拉特中旗| 公主岭市| 新营市| 永寿县| 潮安县| 巴彦县| 威海市| 佛坪县| 龙岩市| 桑植县| 勃利县| 栾川县| 临猗县| 西平县| 五常市| 且末县| 长武县| 渝中区| 化德县| 英山县| 新泰市|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