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天津長大。像其他很多在這座城市里長大的人一樣,我從不覺得天津有什么特別。雖然離北京只有137千米,卻永遠追不上首都的繁榮。提起美食,最出名的“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只能拿來?;M獾厝恕L崞鸱窖?,別人立刻條件反射道,說段相聲來聽聽——好像每個天津人都該去當相聲演員。
從來不覺得天津有什么特別,直到我離開天津。從不懂思鄉(xiāng)為何物的我,慢慢開始想念這座生活了18年的城市。想念那些不好不壞的景色,也想念那些不聲不響的人。我終于意識到,這座城市早已成為我的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從這里離開,總有一天,我還會再次回到這里。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一夜之間,趙雷和《成都》紅遍了街頭巷尾。在我去過的所有城市中,成都是最讓我念念不忘的。高二那年,我第一次來到這座城市,第一次體會到了南方濕冷的冬天,第一次在寬窄巷子里吃了辣到流眼淚的成都火鍋,第一次學(xué)會了用成都話說“要得”和“巴適”。那時候,我在班上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是成都人,每天都背一把木吉他來學(xué)校。從他那里,我開始了解到一些民謠歌手,像郝云,像宋東野,像趙雷。那時候的班會,老師常要我們談理想,每個同學(xué)都說自己要考清華,考北大,要做企業(yè)家、科學(xué)家、工程師,只有這個男生說他想回到成都上大學(xué),畢業(yè)后開一家小酒館,每天彈彈琴,養(yǎng)養(yǎng)貓。老師們都覺得他胸?zé)o大志,同學(xué)們也覺得他古怪,只有我覺得他自由而隨性,一如成都這所城市。畢業(yè)之后,他果真回成都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學(xué),我們之間的聯(lián)系漸漸變少了。直到幾個月前,他發(fā)了一張照片給我,照片里他坐在一個昏黃的小酒館里,抱一把吉他唱著歌,在他的身后,還臥著兩只黃色的大貓。我知道,他是在告訴我,他過上了他理想的生活。
“你是詩人嗎?
不,我只是一名公交車司機”
高中班里,有個十分不起眼的女生,不遲到,不早退,成績不好不壞,平凡到幾乎沒有幾個人能記住她的名字。然而一次我偶然發(fā)現(xiàn),在她的課桌里,在鋪天蓋地的試卷與教科書下邊,悄悄藏了一本電影雜志。從那以后,我們便常在一起聊電影。那時候,我對文藝電影的認識少之又少,而她卻已經(jīng)在看賈木許。那時的賈木許還不太出名,即便在文藝青年的群體里也屬于十分小眾,在她的帶動下,我才看了《破碎之花》與《神秘列車》。高中畢業(yè)后,我去了北京讀書,而女生高考失利,進了復(fù)讀班。再后來,我便失去了她的消息。
看這部《帕特森》的時候,我的腦海里一直閃過這個女生的身影。電影里的男主角是一個公交車司機,工作之余喜歡寫詩,雖然他的詩多數(shù)都很蹩腳。他住在新澤西州一個名叫帕特森的小城里,這是一座老牌的工業(yè)城市,隨處可見電路老化的公車軌道,墻面斑駁的舊廠房,雜亂的電線桿以及老式的街心公園。車上的乘客來了又去,談?wù)摰脑掝}瑣碎一如生活本身。然而在這座不太美麗的城市中,男主角就像我認識的那個女生一樣,平凡而不平庸地堅持著,固守內(nèi)心的那一點點詩意。“我在房子里,外面舒服、暖和,陽光照在冰冷的雪上。初春的第一天,或是晚冬的最后一天,我的雙腿跑下樓,跑出門,而我的雙手正在寫詩?!?/p>
“一生中不論去到哪里,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筵”
有一陣子,高中班里很流行“換書”的活動。若是有個人帶來一本很受歡迎的書,那么這本書一定會在班里流傳一整圈,才能再次回到主人手里。雖說最受喜愛的是郭敬明、韓寒、安妮寶貝的那些書,但也會有人帶來一本外國小說,一本詩集或散文集。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讀到了《流動的盛筵》。
這是海明威有生之年出版的最后一本書,也是一本對巴黎飽含深情的追憶之書?!懊恳粋€在巴黎住過的人的回憶和其他人都不相同。我們總會回到那里,不管我們是什么人,也不管我們到達那兒有多困難或者多容易?!痹诤C魍挠洃浝铮屠枋嵌∠憧Х瑞^,莎士比亞書店,塞納河,畫廊和賽馬場,也是菲茨杰拉德,龐德,柑橘,櫻桃酒,幾本藍色書脊的筆記簿,兩支鉛筆和一把卷筆刀,還有清晨沾染著薄霧的大理石桌面。那是上世紀20年代的巴黎,是文學(xué)的黃金年代,是貧窮、饑餓、疾病,也是才華、理想與日復(fù)一日的書寫。去年冬天,我來到了丁香咖啡館。剛下過一場雨,往來不息的人群散去了,灰色的石板路回歸了平靜,仿佛從一場繾綣的睡夢中醒來,我又回到了那個古老的巴黎,年輕的海明威坐在那把他常坐的“海明威之椅”上,一邊喝著酒,一邊悶頭寫著《太陽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