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小時候,“我”在放學路上獨吞了學校在兒童節(jié)時發(fā)的三個饅頭,回家以后心里感到無比愧疚。 2.六歲的妹妹背著那個比她還高半截的竹簍打豬草;母親起早摸黑掙工分;“我”回家路上,三兩口將饅頭下肚,還沒品出味;妹妹大口大口地咬饅頭。 3.盡管“我”極力控制,口水卻越咽越多,肚子叫得也越發(fā)厲害。 4.因為“我”感動于家庭雖然貧困,但母親卻拿出了五個熱騰騰的白中帶黃的大饅頭,在二丫娘面前保留了“我”的面子。由此看出娘是一個善良、寬容、懂得教育孩子的人。 (二) 1. ⑴點明正是放風箏的好時光; ⑵觸景生情,自然引出下文對童年的回憶。 2. 制作骨架 系纏放線 3. ⑴第⑦段寫放風箏失敗的體驗,與前兩段寫放風箏成功的快樂,都是童年生活的真實反映; ⑵使童年的生活更有情趣; ⑶使文章內(nèi)容更加豐富。 4. ⑴放風箏承載著童年的快樂,常常引起“我”對童年生活的回憶; ⑵已經(jīng)逝去的童年,在記憶中有時清晰,有時模糊,卻是永難忘懷的; ⑶表達了“我”對童年生活深深的眷念之情。 (三)1.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薺菜爭先恐后地向人們傳遞春天信息的急切心情。 2. 薺菜的“筋骨”表現(xiàn)在:薺菜有發(fā)達的根系,深深地扎根于土地之中,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薺菜的“柔情”表現(xiàn)在:每年一開春,薺菜率先向人們傳遞著春天的信息,為大地增添一抹綠色。(意對即可) 3. 薺菜,曾經(jīng)幫助我們填飽了肚腸,度過了春荒,在生活困難時期營養(yǎng)過我們。 4. A. 默默無聞,毫不張揚; B. 平凡中見偉大; C. 無私奉獻,毫無怨言; D. 不講條件,不計得失……(此題答案不唯一,只要能寫出兩條合情合理的啟迪即可)
“天使魔力卡”參考答案: 一、 1. B 2. B 3. D 4. B 二、 1. BCDE 2. BCD 3.ABDEF 4. 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