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媽
要說2016年暑假最火的新聞事件,莫過于里約奧運會女排奪冠了。一條接一條興奮的歡呼刷爆朋友圈啊。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分析,為什么這屆女排會奪冠,他們在奪冠道路上歷經了多少艱辛。
我比較關心的角度是,怎么跟孩子們聊中國女排?
話說女排的輝煌,其實是在我們這一代爸爸媽媽的成長過程中留下了深刻印記的。
還記得鐵榔頭的威力,記得萬人空巷看比賽的盛況,記得日本電視連續(xù)劇《排球女將》里的熱血故事。不過這些對于孩子們來說,已成過去,我們要怎么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曾經感受過的激動心情呢?
當然是看比賽啦!
干說道理哪有什么意思,只有孩子親眼看到女排姑娘們是如何頂住巴西國家隊一次次的領先與凌厲的進攻,讓他們親耳聽到主場觀眾在中國隊員發(fā)球時發(fā)出的一陣陣噓聲,以及巴西隊發(fā)球時的喝彩歡呼,才能真正感受到現(xiàn)場的氛圍與壓力。只有當他們看完動人心魄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和決賽一球接一球的白熱化爭奪,看到女排姑娘們在每場比賽后奪眶而出的激動淚水,聽見國歌在賽場奏響,這時身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才會油然而生。
我們讓孩子們脫離生活已久,常常用教育代替經歷,就像把營養(yǎng)直接輸入他們的體內,而不用他們自己去品味酸甜苦辣咸的種種,再慢慢吸收各種養(yǎng)分,偶爾還要體驗誤食的后果。雖然這樣生效迅速、看上去長勢喜人,但其實與拔苗助長無疑啊!
先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再與他們慢慢聊其中的冷暖寒涼吧。
所以假如孩子沒有看過比賽,那么聊天之前,請先陪孩子看一場比賽錄播。
說到女排,不能不提郎平,她的運動員生涯以及教練經歷暗藏玄機。早年的女排精神與今日的女排精神其實已不能同日而語。
在物資匱乏、國力不夠強盛的80年代,女排運動員們用透支自己的身體健康換來一次次的勝利與歡呼。高燒39度的隊員仍然要在場上拼搏!郎平退役后的身體檢查,時年不到40的她,膝蓋關節(jié)的年齡已經年逾70!她四肢關節(jié)和雙側髖關節(jié)都做過手術。時至今日,所謂輕傷不下火線、過家門而不入,都已經不再是判斷一個運動員是否優(yōu)秀的杠杠??茖W的康復訓練成為如今女排運動員們勝利的堅強后盾。曾經遠赴美國擔任教練的郎平,帶回來的不僅僅是先進的理念,還有專業(yè)的美國康復師們。在如今的女排精神中,集體榮譽的獲得需要每個人的努力付出,但并不用個人的犧牲去換??!
同樣,在學校的集體生活里,孩子們如何平衡自我定位和集體榮譽,也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甚至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
如今的觀眾,也不再用是否奪金這一項標準去衡量運動員。即便與獎牌失之交臂,這些不言放棄、努力爭取每一分的女排姑娘們仍然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
面對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也許考試不能門門優(yōu)秀,因為每個人的能力都有極限。但你敢不敢面對成績說一聲:我已經使出了洪荒之力,我盡力了!腳踏實地,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擊破,就好像運動員在賽場上一分一分的爭取,只要努力,必定會有收獲。
與孩子們溝通的話題很多很多,社會熱點話題是我們跟孩子溝通的極佳切入點。功利點說,也是語文作文考試喜聞樂見的主題。平時多與孩子們交流,讓他們多多了解身邊的真實世界,全面了解新聞事件背后的種種真相,對于他們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非常有益。
今天,就讓我們跟孩子們聊一聊女排,聊聊體育比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