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跟隨一名縣紀委書記走訪幾個村社,察看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開展情況。
大部分村支書都很健談,攜幾名村干部帶領記者一行邊參觀、邊向領導匯報:這是黨務、村務信息公開欄,近期開展的干部評議結果還在公示;這是群眾問題投訴處理反饋欄,各事項處理完成后都有詳細記錄……
聽罷,紀委書記向某個村支書隨口問道,支部里最年輕的黨員多大?看似不經心的一問,卻讓村支書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
原來這個村兩三年都沒有新發(fā)展一個黨員,最年輕黨員也有30多歲了,這也反映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問題。
以往提及激發(fā)村黨組織活力問題,從干部角度,都在談優(yōu)化村“兩委”干部年齡、學歷和知識結構,培養(yǎng)后備干部,抓作風、提服務等;從黨員角度,則是樹典型、強意識、督責任,開展民主評議云云。向上級匯報總結村黨支部發(fā)展與工作情況,也是在此基礎上“修邊提亮”。
問及支部年齡最小的黨員,在一定程度上即可直戳真相。在村支部,黨員年齡偏高、年富力強和高素質青年黨員少是常見情況,當然這與目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流等現(xiàn)狀有關。但一些支部長期不發(fā)展新黨員,黨員隊伍“固化”“老化”嚴重,隨時間推移,年輕的黨員們也紛紛邁入“高齡”階段。
其實現(xiàn)在入黨要求也嚴格了,有的也不是不想發(fā)展,而是沒有合適的人員,這就需要提高大家的素質。另一方面,如何解決一些高素質人才外流,避免惡性循環(huán),也很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