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亞明
有一次,唐太宗宴請開國元勛。在宴席上行酒令,唐太宗連輸幾次,按規(guī)矩誰輸了就得罰酒??商铺谫F為天子,該怎么辦呢?這時,長孫無忌站起來說:“主公今日行酒令表現上佳,眾臣弟‘獎您幾杯酒如何?”唐太宗心里明白,別管是罰還是獎,這個酒都得喝下去。
唐太宗回到后宮想起剛才在酒席上被“顛罰為獎”的情景,忽然想到,近來屢有奏折訴官員受賄,我何不也來效仿此法?
唐太宗看到有奏折反映長孫順德收了賄賂絹綢數十匹,于是,他立刻召集五品以上文武官員到金鑾殿。朝廷大臣急忙趕到,聽唐太宗“通報”了長孫順德的受賄情況。
唐太宗問:“眾愛卿,長孫順德受賄數十匹綢緞,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了什么?!”見眾臣不敢作聲,唐太宗便大聲說:“這說明長孫順德家里缺綢緞?。『?,你家缺綢緞,我就給你綢緞?!?/p>
唐太宗叫人搬來許多綢緞,一股腦地壓到長孫順德的背上,叫他自己背回去。長孫順德臉色一陣白一陣紅,欲卸不敢,欲背不能,恨不得鉆地縫。周圍官員看著他這模樣竊笑,真是讓長孫順德顏面盡失。
之后,百官看到唐太宗這種“顛罰為獎”的方法,都害怕自己當眾丟丑,再也不敢貪污受賄了。
最有效的獎懲,未必在于力度,而往往是方式與時機。這背后,更需要的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