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王曉洲+王輝
摘要:為提高糧食產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寧安市新建旱作農業(yè)示范基地項目。工藝設計是項目實施方案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闡述項目工藝設計的原則,詳細介紹農藝技術方案、農藝技術流程、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及其質量標準、設備選型的具體內容,以期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及取得預期效果提供基本保障。
關鍵詞:旱作農業(yè);示范基地;工藝設計;原則;內容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16)12-0077-03
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是糧食增產和糧食供給潛力最大的地區(qū)。為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產能。按照農業(yè)部和黑龍江省發(fā)展改革委員會、黑龍江省農業(yè)委員會的有關計劃,寧安市旱作農業(yè)示范基地項目為新建項目,建設旱作節(jié)水示范區(qū)0.15萬hm2(2.3萬畝),總投資上萬元。
1 工藝設計原則
工藝設計是整個實施方案中的一項。為確保旱作農業(yè)示范基地工程順利實施,實現(xiàn)優(yōu)質、高產、高效的生產目的,工藝設計堅持各項先進技術綜合組裝為前提,突出抓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在耕作上,做到精細整地,達到土壤上虛下實,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促進土壤微生物活性,形成自下而上的適宜水分梯度和空氣梯度,進而使水、肥、氣、熱四大土壤因素處于協(xié)調的運行狀態(tài),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二是在施肥上,原則使用生物肥料、優(yōu)質農家肥,改土培肥,采用科學平衡施肥技術和秸稈還田技術,做到有機、無機相結合,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相結合,避免地越種越窮和超負荷種植的現(xiàn)象。三是在合理輪作上,充分發(fā)揮其均衡利用地力的作用,因地制宜,因地種植,從宏觀角度出發(fā),把牧草和綠肥納入輪作體系之中,提高旱作農業(yè)示范基地的綜合抗災能力,實現(xiàn)旱作農業(yè)示范基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此外,在培肥地力以及土壤墑情檢測等項技術選擇上,采用秸稈還田技術、平衡施肥技術及農機裝配、推進項目配套的深耕深松技術等。采用上述技術,主要是依據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防止土壤環(huán)境惡化、有機質減少、黑土層變薄。要堅持用地與養(yǎng)地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培肥地力,執(zhí)行土壤輪作耕作制,確保旱作農業(yè)示范基地工程順利實施。
2 農藝技術方案
2.1 蓄水
蓄水的重點是采用深松技術。為建設高產良田,確保地力,應實施少耕免耕等保護性機械化耕作技術。要因地制宜推廣保護性耕作、機械深耕、高茬收割、機械起壟覆膜、精量點播、機收機播等機械化旱作農業(yè)技術。重點推廣深松技術,采用全方位深松機、鴨掌式深松機和淺翻深松犁等農機具,在前茬作物收獲后適時進行深松作業(yè),深松深度在30~35 cm,往復結合線不大于5 cm,每次作業(yè)確保到頭到邊、不重不漏。
2.2 保墑
保墑的關鍵點在于培肥地力。通過測土施肥、秸稈還田、實施有機肥料、合理輪作等技術措施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質量和抗旱能力。1) 施用有機肥。有機肥養(yǎng)分含量齊全,并含有大量有機物質,對供肥、改土、提高微生物活性具有顯著促進作用。但有機肥大多養(yǎng)分含量低、肥效遲緩。與有機肥相比,化肥養(yǎng)分濃度高、肥效快,但養(yǎng)分易揮發(fā),長期施用對培肥地力不利。因此,將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可充分發(fā)揮兩肥的優(yōu)勢,達到相互促進、既高產又培肥的雙重效果。由于連年施用化肥,土壤板結,需要通過施用有機肥來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有機質,增強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所以確定項目核心區(qū)0.13萬hm2(2.0萬畝)面積土地施用有機肥,每公頃每年施用有機肥30 t。2) 測土平衡施肥。項目建成后,0.15萬hm2(2.3萬畝)耕地全部實行測土平衡施肥,通過測定土壤養(yǎng)分含量,根據不同作物及作物各時期的需肥要求,確定各地塊的施肥量及作物生長各時期進行葉面施肥,做到在作物的生長各個時期有針對性地補充,達到缺啥補啥、缺多少補多少的目的。3) 秸稈還田。項目核心區(qū)秸稈還田措施以機械粉碎均勻拋撒田間為主,即在收割機上安裝秸稈還田機,將秸稈粉碎(秸稈長度不大于3 cm)拋撒田間,原茬耙耙深12~18 cm。
2.3 使用抗旱品種
突出耐旱、抗旱性品種推廣應用,大力推廣種子包衣、藥劑拌種、精量點播等配套技術,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2.4 注重技術培訓
為保證各項技術措施的全面落實,要搞好全方位服務,切實解決技術措施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難題??赏ㄟ^辦班講課、播放錄像、辦板報、搞觀摩、現(xiàn)場培訓等技術手段,增強示范基地工作人員采用新技術的信心和能力。同時,也要求項目技術人員要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關鍵技術應用節(jié)點,適時到基地開展技術培訓和輔導,并深入田間檢查,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到實處。
3 農藝技術流程
3.1 旱作節(jié)水技術流程
蓄水—保墑—使用抗旱品種—實施。
3.2 農機技術流程
整地機械—選種機械—種子包衣機械—播種機械—噴灌機械—鏟趟機械—植保機械—收獲機械。
3.3 測土平衡施肥技術流程
采集土樣—測試分析—計算配方—生產配肥—指導施肥。
3.4 秸稈還田技術流程
秸稈粉碎或秸稈過腹或生物發(fā)醇—滅茬—深翻細耙—起壟待播。
4 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及質量標準
旱作節(jié)水技術的核心內容可以概括為:在壟作基礎上實施少耕深松、免耕播種、機械植保噴藥、秸稈覆蓋還田、機械高留茬收獲、合理輪耕輪作,根據寧安市的自然地貌、土壤類別、氣候條件和作物種植結構,在示范區(qū)內具體參照以下技術內容標準作業(yè)。
4.1 少耕深松技術
技術措施:在秋整地時,應用大型農機具對耕地進行壟溝深松,深松不翻動土層,耕層松而不亂,可打破犁底層,加深耕作層,疏松深層土壤,建立土質水庫,增強蓄水保水功能,提高耕地抗災減災能力。第2年原壟播種。
作業(yè)質量要求:深松應選擇適當時期進行,最好采取秋季壟溝深松。深松需打破犁底層,一般深度為25~35 cm。深松后有效期可持續(xù)3~5 a,因此可3~5 a深松1次。
4.2 免耕播種技術
技術措施:需有深松或深耕基礎的地塊,應用大型免耕精少量播種機,播種、深松施化肥一次完成,嚴格控制播深和播量。1) 播種量。玉米一般播量為1.5~2.5 kg/667 m2,株距控制在30~32 cm,以便后期植保管理;大豆一般播量為5.3 kg/667 m2,株距控制在6 cm,行距10 cm。2) 播種深度。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4~5 cm,沙土和干旱地區(qū)播種深度應適當增加1~2 cm。3) 施肥深度。施肥深度一般為8~10 cm,種肥分施,施在種子下方4~5 cm。4) 種子。選擇優(yōu)良品種,并對種子進行精選處理,要求種子的凈度不低于98%、純度不低于97%、發(fā)芽率達95%以上,播前應適時對所用種子進行藥劑拌種和浸種處理。
作業(yè)質量:播種時,直接采用免耕播種機進行播種施肥,一定要施足作物全年生長所需肥料量,同時進行重鎮(zhèn)壓,促進作物早出苗、出齊苗、出壯苗。
4.3 機械植保噴藥技術
技術措施:在作物播種后出苗前對土壤噴施化學藥劑,實現(xiàn)封閉滅草。對所選用的藥劑要根據土壤的酸堿度和含水量的多少,按藥品使用說明書確定藥量。主要采用2,4-滴丁酸和乙草胺合劑,配比為5∶6,每667 m2施用合劑367 mL。機械滅草和藥劑除草相結合,可節(jié)約藥量50%,減少農藥殘留。1) 病蟲草害防治要求。為了能充分發(fā)揮化學藥品的有效作用,并盡量防止可能產生的危害,必須做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藥品,使用先進可靠的施藥機具,采用安全合理的施藥方法。2) 化學除草劑的選擇和使用。除草劑的劑型主要有乳劑、顆粒劑和微粒劑,施用化學除草劑的時間可在播種前或播后出苗前,也可在出苗后作物生長的初期和后期。除草劑在播前或出苗前施入土壤中,可于早期控制雜草。播前施用除草劑通常是將除草劑混入土中,施除草劑和松土混合可聯(lián)合作業(yè);也可在施藥后用松土部件進行松土配合。寧安市一般采用播后出苗前施除草劑和苗后除草相結合,苗后減少1次藥劑除草。3) 病蟲害防治措施。主要是依靠化學藥品防治病、蟲、鳥、獸對植物的危害。一是對作業(yè)地塊病蟲害情況做好預測;二是對種子進行包衣或拌藥處理;三是根據苗期作物生長情況進行藥物噴灑。
作業(yè)質量:根據以往地塊雜草病蟲害的情況,合理配方,適時打藥;藥劑攪拌均勻,漏噴重噴率不大于5%;作業(yè)前考察天氣變化,注意風向;作業(yè)過程中及時檢查,防止噴頭、管道堵漏。
4.4 田間管理,不鏟不趟
在農作物中耕時不鏟不趟的好處有:一是減少了人、機、畜進地次數(shù),使土壤理化性能得到保護,提高了土壤的抗災、減災能力。二是免去鏟趟過程,可保護作物根系的發(fā)育,不僅能增強農作物抗風災的能力,而且還能減少外來壓力,保護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接納雨水能力,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4.5 機械高留茬收獲、秸稈覆蓋和秸稈粉碎還田技術
技術措施:玉米使用聯(lián)合收獲機進行收獲,同時將凈稈粉碎拋撒在地表或用秸稈還田機實施還田作業(yè)。
作業(yè)質量:秸稈粉碎長度不大于8 cm,粉碎率不小于90%;覆蓋均勻,覆蓋率不小于30%;覆蓋后,不再進行耕整地作業(yè),直接進行播種作業(yè)。
5 設備選型
5.1 設備選型原則
1) 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項目特點,關鍵設備原則上從國內知名企業(yè)購進,以保證工程的先進性。2) 項目采用的設備必須經過實際生產驗證為運行可靠的,以保證生產過程的穩(wěn)定性。3) 多家企業(yè)生產的同類設備,當性能和質量相近時,原則上優(yōu)先選用價格低廉的設備,以節(jié)約工程投資。
5.2 主要設備參數(shù)
1) 91.9 kW(125馬力)履帶拖拉機:發(fā)動機LR6B5-23,6F+2R滑動齒輪,液壓助力轉向,液壓輸出1組,鏟刀,懸掛裝置。2) 精量播種機:配套動力50 kW以上,工作幅寬280 cm,作業(yè)行數(shù)4,外形尺寸214 cm×344 cm×123 cm,配置三圓盤。3) 玉米收獲機:自走式玉米收獲機,主機116.9 kW(159馬力),4行650 mm,玉米割臺,4行玉米莖稈切碎器,玉米機暖風裝置,玉米機糧箱裝配。4) 淺翻深松機:配套動力73.5 kW(100馬力)以上,深松深度30~35 cm,工作幅寬1.75 m。5) 聯(lián)合整地機:外形尺寸4 000 mm×2 000 m×1 500 mm,工作幅寬4 000 mm,懸掛方式為后三點全懸掛式,配套動力58.8 kW(80馬力)以上。
參考文獻
[1] 趙貴賓,岳云,朱永永,等.甘肅旱作農業(yè)與國外智力引進成果示范推廣基地建設的做法與成效[J].甘肅農業(yè)科技,2015(11):67-69.
[2] 李寶筏,楊文革,王勇,等.東北地區(qū)保護性耕作研究進展與建議[J].農機化研究,2004(1):9-13.
[3] 汪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與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13):3 127-3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