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州區(qū)上三灌區(q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自實施以來,群眾生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農民住進了樓房,不但喝上了安全、衛(wèi)生合格的水,還安裝上了熱水器,用上了水沖廁所。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為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如何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正常運轉,這是群眾最關心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管理
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現狀和評價
1.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現狀
上三灌區(qū)隸屬于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水務局,灌區(qū)內有龍渠、大滿、小滿3個鄉(xiāng)(鎮(zhèn))的24個行政村,7個機關農林場??側丝?.8萬人,有農業(yè)勞動力1.35萬人。在上世紀灌區(qū)群眾飲水主要水源為澇池、水窖和農民自籌加國家投資新打的機井,采用“誰受益、誰管理”的運行管理模式,2002年,通過國家投資項目農村人飲解困工程在灌區(qū)內的實施,投資新建了龍渠水廠,采用集中供水的方法,解決了龍渠鄉(xiāng)龍首村、保安村、什八名村、新勝村、敦源村、下堡村、白城村和高廟村8個村和大滿鎮(zhèn)新廟村、李家墩村、大溝村及湯家什村等4個村的飲水問題。采用農村供水站集中管理,受益村參與管理的運行管理模式,2009年,為了運行管理方便,區(qū)水務局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又將農村飲水工程管理交由灌區(qū)管理。近年來,隨著國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為了徹底解決農村飲水工程存在的供水管道破損嚴重、供水不正常、群眾吃水困難等一系列問題2011年到2013年,灌區(qū)搶抓國家投資機遇,積極組織動員灌區(qū)群眾參加人飲安全工程建設,2011年,又新建了和平水廠,解決了大滿鎮(zhèn)朱家莊村、大溝村、朝元名村、四號村、小堡村、蘭家寨村、湯家什村、李家墩村少年軍校、和平林場及3所學校的安全飲水問題。2013年,又改建了龍渠水廠,解決了龍渠鄉(xiāng)龍首村、保安村、什八名村、新勝村、敦源村、下堡村、白城村和高廟村、頭閘村9個村、大滿鎮(zhèn)新廟村、黑城村2個村和小滿鎮(zhèn)甘城村、張家寨村2個村及3所學校的安全飲水問題。灌區(qū)所屬村社及單位均用上了安全、衛(wèi)生合格的水,徹底解決了3個鄉(xiāng)鎮(zhèn)24個行政村、8個農場2.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1.2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現狀
人飲工程管理維修范圍劃分為兩級管理:第一級管理范圍:從水廠主管到各村村檢查井(含村檢查井)止,由供水廠負責管護;第二級管理范圍:各村檢查井以下檢查井及管網、街面管、入戶管,由所在村社戶管理,并按照“誰受益,誰負責,誰管護”的原則,由受益村、社、戶管理維修。供水廠管護區(qū)內的供水管道及設施的更新、改造、維修費用由供水廠負責,村社及機關單位、學校、企事業(yè)單位管護區(qū)內的供水支管和分支管道及設施的更新、改造、維修、開挖與回填按照各村社、企事業(yè)單位劃分的管道區(qū)域各自承擔,水廠提供維修技術服務。故人飲工程多由農民用水協會、村委會、供水廠等多個部門運行管理,缺乏專業(yè)管理人才,管護經費難以落實,加之入戶工程存在缺陷,使得管理單位舉步維艱,運行困難。
2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工程把關不嚴,給運行管理造成很多問題。
2.1.1工程建設在過程中,未對管道埋深進行有效控制,導致在運行過程中,由于埋深不夠,冬季被凍的現象逐漸顯露。大多管道是群眾自己所挖,特別是通往自己家中墻根的管道,有些群眾怕損壞墻基,挖深不夠,往往在冬季管道被凍,吃不上水;有些群眾怕損壞自己鋪好的地面,管道接在院中或接在沒有火的房間中,冬季管道被凍,給管理運行帶來負面作用。
2.1.2人飲工程中的管材和入戶管材大多實行政府集中采購,但水表和配件,一般都是中標單位采購,雖然有合格證,但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質量問題,使水資源損失加大。
2.2沒有建立適合地方運行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
農村飲水的建后管理單位有供水廠、農民用水協會、村委會等,缺乏監(jiān)管。水質的變化、管理的漏洞無法發(fā)現,尤其是村委會管理的,隨著人員調整,最終導致人飲工程管理癱瘓,但水務部門管理的工程,肩負政府部門職能,有為群眾服務的決心,其效果不一樣。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加之,工程建成后,沒有專業(yè)隊伍負責運行,只能由水務部門挑選懂技術、會維修的職工進行管理、收費、維修,普遍缺乏懂技術,會維修管理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在思想、認識上和快速發(fā)展的社會有一定的差距。
2.3水質檢測不能及時進行
人飲工程通過幾年的運行,水質都達不到國家飲用的一級標準。主要原因首先是近幾年建成的工程都是機井直供農戶家中,水質沒有處理,沒有消毒設施。近幾年,采用集中供水的農村安全供水工程均安裝有消毒設施,但由于各種原因也不能正常運行;其次是規(guī)劃時,沒有考慮水源地保護問題,大量的建筑,使得地質水層逐漸發(fā)生變化,最終水質達不到國家衛(wèi)生要求;最主要是缺乏管護費,沒有檢測費用,使得管理部門能湊合就湊合,水質檢測成為空談。
2.4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改造困難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開始實施時,由于國家投資較小,建設標準低,造成實施的飲水安全供水工程直接入戶存在諸多問題,現在要改造,難上加難,主要原因是現在鄉(xiāng)村巷道都已硬化,管道已經埋在路下,且巷道狹窄,無法放置閥門井和入戶井,改造投資比新建工程大,而政府沒有過多資金,只能維持現狀,另一方面是部分干部群眾認識不到位,對改建工程有抵觸情緒,使大多數街面及入戶工程沒有得到及時改造,仍存在一定的農村飲水不正常的問題。
2.5人飲工程缺少政府補貼機制
農村工程戰(zhàn)線長、水損大,且閥門井和聯戶水表井多被農村重型車輛碾壓損壞,浪費水資源,總表和分表的水量有很大差距,這部分水損水費及人員的工資以及維修需要政府補貼,以維護工程正常運行管理。
2.6水費收繳困難,群眾缺少自動繳納水費意識
群眾思想意識差,等、靠、要思想嚴重,水費收交困難,導致飲水工程沒有維修資金,難以保證工程正常運行。
3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長效機制的建議
3.1嚴把工程建設關
3.1.1工程建設初期,搞好宣傳,讓群眾認識到安全飲水的重要性;
3.1.2在建設過程中,嚴把材料關,所用管材和配件及水表一定要用合格產品,飲水工程中所用管材、管件全部實行政府采購,進場后現場檢測,合格后才能使用,切忌邊使用邊檢測邊安裝,以確保工程安裝質量。
3.1.3在建設過程中,嚴把管溝開挖回填關。管溝開挖深度必須在凍土層以下,以確保冬季管道不被凍裂,一般不小于1.8米,管溝回填時首先人工回填護管土至管子以上30厘米,然后進行機械回填,管溝開挖回填必須在專人監(jiān)督下進行。
3.1.4嚴把管道及管件安裝。在安裝前,對參加安裝的工作人員進行業(yè)務培訓,由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yè)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熟練后方可進行管道安裝,確保安裝質量。
3.1.5嚴把閥門檢查井安裝關。首先確定檢查井的選址,檢查井宜選在沿路且不易被車輛碾壓和離渠道較遠利于工作的空閑地段;其次,檢查井配件設計及安裝應以利于管理方便為原則,且忌偷工減料,特別是水表一定要是防滴漏水表,確保以后運行管理和收費走上正常軌道。
3.2建立明確的農村飲水工程管理機制
堅持“責、權、利相統一”原則,明確責任、權力和義務。建立獎罰制度、收費管理制度和維修制度,培訓管理人員和維修人員,加強管護單位主人翁責任感。
3.2.1 供水組織管理
上三灌區(qū)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運行管理由甘州區(qū)上三渠水利管理所所轄水廠直接管理和維護,水廠配備專業(yè)人員對所轄范圍內人畜飲水工程進行專業(yè)管理和維護。水廠按照“遵循市場化運作的相關原則,實行“以水養(yǎng)工程、以人保工程”, 按照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規(guī)定的職責分工,全力做好相關工作,并從技術、機制等方面全力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正常運行。
3.2.2 供水生產管理
供水方式根據農戶及單位用水量和制水情況,可分為全天供水和定時供水。水廠根據各用水戶及水廠出水情況,確定各用水戶的供水方式,并明文通知各用水戶。水廠在改變供水方式的前一天向各用水單位下發(fā)通知告知用水戶,保證用水戶的正常用水。
供水管理由水廠統一負責、受益單位(村委會)配合進行。各受益單位(村委會)確定一名負責人具體抓好本單位的供水管理工作。受益用水戶的水表計量登記、水量差額分攤、水費收繳工作由所在單位(村委會)管理人員負責,供水廠管理人員與村社負責核實監(jiān)督。水量登記、水量差額分攤、水費收繳要做到公開透明。
供水計量以村社為單位,按照“計量到社、分攤到戶”的原則。以社為供水計量點,用水戶為用水計量單位。戶內水表與供水計量點數的差額由用水戶根據各自的用水量分攤,并將戶差額分攤數在各受益村社公務欄進行公開。
各級供水、管理人員要認真執(zhí)行供水、收費的各項制度。做到水量、水價、收費公開。嚴禁以權謀私加重用水戶的負擔。
3.2.3供水設施管理
供水工程設施指:供水廠內供給水源、各類供電供水設備、建筑物、供水管網系統中的輸水管道、檢查井、閘閥水表及附屬建筑物。供水廠負責供水范圍內的主管,分支主管及檢查井的維修與保養(yǎng)。村級檢查井以下管網及設施屬村社及用戶個人所有,并由村社及用戶個人具體管理、維修與保養(yǎng)。
3.2.4水費收繳與管理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不可替代的資源,同時屬重要的商品,用戶應自覺按時繳納水費。水量采用水表計量,由雙方簽字確認實際用水量,以立方米(每1立方米折算1噸水)為單位計收水費。用水量的計算按照“供水到戶、計量到社、按季抄表、以社核算、收費到村”的方式進行。村社用水總表的水量與用水戶水表用水量之間的差額由村社管理人員在村委會的監(jiān)督下進行分攤。將分攤的用水量登記入帳并張榜公布、做到“水量公開,水價公開,收費公開”,并將認定的計費水量和金額填寫在“用水戶須知手冊”水費收繳表上。用水量的計量及水費的收繳可安排專人負責,以便統一管理,統一收費。
3.2.5工程維修管理
成立具有豐富維修安裝經驗的專業(yè)維修管理隊伍,專業(yè)對管道、檢查井及水廠首部系統進行維修,并在發(fā)生搶修事件中,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快的速度搶修完成,確保水廠運行安全、正常,
3.3加強水源地保護,嚴格水質檢測
人飲工程建成后,要在水源地四周建立警示牌和界樁,進行保護,嚴禁影響飲用水水質安全的新建、擴建建設項目。供水廠水源是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供水工程是確保用水戶飲用安全水的重要渠道,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批準,不準改裝,遷移或拆除公共供水設施。在供水水源保護區(qū)內禁止一切污染水質的活動。及時對自來水水源水質定期進行檢測,確保農村飲水安全。
3.7建立自動買水系統
農村飲水工程設計戶數多、戰(zhàn)線長、抄表費工費時,建議建立自動購水系統,實行自動購買水卡制度,這樣可減少收費人員工作壓力,減少管理人員和經費,實現良性運轉。
3.5人飲工程維修費用政府應適當補貼
由于水價低、水損大,水廠運行管理經費高,所收水費勉強能支付收費員工資和電費,但是沒有大修費用、水損和其他費用,使得工程運行困難。政府應進行適當補貼,確保人飲工程順利運行。
3.6 建卡網絡傳遞信息
對所有管路、檢查井、首部系統及用水戶進行建檔立卡,摸清管網系統運行狀況,為及時搶修及材料儲備打好基礎。另外,為使水費收繳順利,運行管理者應和用水戶簽訂供水協議書,使農戶明白供水過程中的責任和義務,做好登記卡編號工作,登記卡上有用水戶的聯系方式。收費員抄完表以后,以短信的方式告知用水戶的水量和水費,讓用水戶在固定點繳納水費,養(yǎng)成自動交費習慣,減輕收費員的工作量。
3.7建立獎罰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供水水源,供水管道工程及其附屬設施的權利和義務。供水期間發(fā)現工程重大隱患及時報告從而避免重大事故發(fā)生者,給予50-500元的獎勵;對破壞供水水源和損壞供水管道工程及其附屬設施、違反用水的行為,有權進行監(jiān)督、檢舉和控告,監(jiān)督舉報的單位或個人,對舉報的行為一經查實,給予50-500元的獎勵,并對舉報人保密;對破壞供水設施行為的一經發(fā)現,除責令當事人修復后恢復原狀外還應處以損壞設施價值2-5倍的罰款。
4、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項工作做好了,首先,對灌區(qū)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大大提高、生活環(huán)境有所改善、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提高了廣大群眾飲水質量,身體健康有了保障,使當地群眾因飲水生病得到有效控制,為當地群眾節(jié)約大量醫(yī)藥費,促進了農村的穩(wěn)定和繁榮,加快了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再次,農民的生產生活得到改善,減輕了勞動強度,促進了農村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特別是為庭院經濟和農村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因此,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作者簡介:王立超,男,1971,12,1,甘肅,張掖,大專,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