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宜平
內容摘要:《紅樓夢》中寶黛的愛情悲劇引發(fā)了人們長久的思考,本文分析了導致寶黛愛情悲劇的具體原因,接著又揭示了寶黛愛情悲劇給予我們的啟示。
關鍵詞:林黛玉 賈寶玉 愛情悲劇 原因 啟示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賈寶玉和林黛玉是這本書的核心人物,這兩個人的愛情是全書最扣人心弦的焦點。書中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蕓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是寶黛感情的一個分水嶺,這兩人由之前的慪氣斗嘴一下子上升到生命的互相欣賞與依戀,但是他們的愛情與社會習俗的較量也隨之而來。
賈寶玉出生在賈府這個封建貴族大家庭中,長輩對他的期望一直是考取功名,走入仕途,承擔起家業(yè)并迎娶一位門當戶對的大小姐做夫人。但是寶玉卻沒有門第觀念,他厭惡功名仕途,痛恨八股。他不喜歡所謂的正經書,卻偏愛《牡丹亭》、《西廂記》等雜書。林黛玉從不鼓勵賈寶玉去考取功名,對于《西廂記》也是非常喜愛,這兩人志趣相投,心靈互相吸引,從第一次見面所產生的心靈碰撞到生活中的心靈相通,逐漸產生了愛情,他們的愛情里充滿了天真無邪,但是這種接近于現(xiàn)代社會的自由戀愛與當時的傳統(tǒng)婚姻是完全相違背的。他們身處黑暗的封建社會,帶有自由戀愛色彩的愛情完全不被人們所認同,這就注定了寶黛愛情從一開始就帶有悲劇色彩。我從以下兩方面談談我對寶黛愛情悲劇的思考。
一.寶黛愛情悲劇的原因
首先是自身性格原因。
性格決定命運,寶黛愛情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賈寶玉和林黛玉自身所存在的性格弱點。
賈寶玉的性格中有軟弱的一面。他對自己身處的貴族階級非常厭惡,但是卻仍然心安理得的享受著貴族階級給予的富貴生活;當晴雯、金釧兒死的時候,他除了恨得要死之外,并沒有真正為避免她們的死亡而抗爭過;他從不敢大膽的把他對黛玉的愛說出來,只是一味地試探,他非常想和黛玉在一起,但是卻沒有努力去爭取,把希望寄托在家長身上,最終使得黛玉“魂歸離恨天”。
林黛玉的性格敏感而倔強,她在賈府這個大家庭中我行我素,與周圍的環(huán)境不協(xié)調。有時候“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尖”,容易得罪人。別人的好意也會成為她傷感的源頭,經常誤會寶玉傷害自己。她經常處在防范自衛(wèi)的狀態(tài),這種個性使她和寶玉之間的愛情小問題不斷。
其次是封建階級與家庭原因。
在封建大家庭中,男女之間的婚姻愛情都是被統(tǒng)治階級所掌控。家族長輩只會從家族利益出發(fā),為青年男女選擇一位他們感覺門當戶對的配偶,而不會考慮男女之間那純潔美好的愛情。在賈府這個大家庭中,以賈母為代表的長輩,在決定寶玉婚姻的時候,當然要為了家族利益去選擇家境光鮮的薛寶釵而不選擇家道中落的林黛玉。
賈府的生活看似富貴,人人都羨慕,實質上卻是一個封建大熔爐,它禁錮著人們的思想,造成了不知道多少的愛情悲劇。盡管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感情深厚,但是兩人的愛情又怎能敵的過龐大的封建勢力呢?
二、寶黛愛情悲劇的啟示
寶黛的愛情悲劇揭示了人世間諸多深層次的內在矛盾,確實震撼人心。戀愛婚姻是男女雙方的終身大事,黛玉用自己的真情和淚水,去追求理想的愛情,雖然最后她得到了寶玉的愛情,但是結局確實是悲哀的。兒女婚姻,也是家長關切的大事,賈母等家長,選擇身體健康、識大體、背景光鮮的寶釵做媳婦,而不是選擇一身疾病、高傲孤僻的黛玉,也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但是人可以選擇,心是不可選的,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兩情相悅才是愛情和婚姻的基礎,也是人間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賈母等忽視這一根本問題,明知寶玉和黛玉早已是兩心相許,卻要背著當事人去辦理家長們理想中的婚事,硬生生拆散寶玉和黛玉。結果是害死了黛玉,逼走了寶玉,甚至也害了寶釵和那些苦心經營的家長們。這樣的悲劇結局給世人留下了無限的啟示。
在《紅樓夢》里,寶玉和黛玉追求平等,追求個性解放,追求獨立,在人們心中也應該是最為理想的一對。然后封建家族卻把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轉為賈寶玉與薛寶釵結婚,由寶黛的“木石前盟”化為寶玉寶釵的“金玉良緣”,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時代的真實面貌,真切的把封建社會對男女間自由愛情的壓迫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
(作者單位:連云港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