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約旦特派記者 王云松
羅馬人所到之處,都要留下一座雄偉的劇場,無論是在土耳其、埃及還是約旦。石頭總比武力更加持久。曾經造訪過亞歷山大的羅馬劇場,巧妙的音效設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來到約旦首都安曼的羅馬劇場,可容納五六千人的劇場規(guī)模,還是讓初到此的每一位游客感到一絲震撼。
這座羅馬露天劇場建于公元二世紀,整個建筑依山而建。作為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羅馬人在劇場的座位分配上將“等級”的含義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最靠近舞臺的位子專屬王公貴族、軍事將領,平民百姓則坐在后方最高的位子上。不過即使如此,科學的設計彌補了等級所帶來的不平等:由于后排的座位高度依次遞增,使得后排的觀眾依舊能夠擁有最佳視野,爬上劇場最上面的座位,整個劇場便盡收眼底。背后的墻上張貼著約旦老國王、在位國王和王儲三人的畫像,無疑,他們是約旦最家喻戶曉的明星,因為無論在哪,你總能和他們打個照面。和其他的羅馬劇場一樣,這里的音響效果時隔1000多年后仍堪稱完美。不論坐在劇場何處,舞臺上的聲音均可清楚聽到,前排座位旁的圍欄竟然還有回音的效果,站在劇場中間講話,可以聽見自己的聲音在頭頂上回蕩不止。
羅馬劇場的不遠處就是城堡山,那里是安曼歷史的“開篇章”。安曼是座山城,坐落在7座小山丘之上,城區(qū)的大部分建筑便分布于此。從地圖上看,羅馬劇場與城堡山的距離不遠,但是如果要想徒步的話,那肯定會耗盡不少旅行的熱情。當然,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拾級而上,也會體會到安曼的另一番城市風情。
城堡山是全城的中心,也是全城的制高點,走到這里,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面高聳入云的約旦國旗,據說,這是全球最高的國旗旗桿之一(旗桿127米高)。不遠處的樹林覆蓋下就是約旦王宮了。
在城堡山俯瞰整個安曼城,一定是任何訪客的必選項目。隨著山勢起伏,街道兩邊式樣各異的樓房從山下到山上整齊排列著,像是一個個“火柴盒”一般。像這個國家?guī)Ыo人低調的感覺一樣,整個安曼很難見到高層的摩天大 樓,建筑多為二至三層的白色小樓居多。山腰間,還能清楚地見到片 片草地或小花園,點綴著這座城市的美麗。雖然太陽光還是很強烈,但與中東其他地方相比,這里的氣候舒爽多了,晚上更是微風習習,非常舒適。
安曼的歷史就從我們腳下的城堡山展開。早在3000多年以前,信奉古埃及太陽神(即阿蒙神)的阿蒙人部落建立了阿巴斯·阿蒙王國,首都就選在城堡山上,之后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安曼。歷史上,安曼先后被亞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和希臘人征服,后來又被羅馬人統(tǒng)治。由于地處東西方交通要道上,安曼一直就是繁華的商業(yè)中心。
今天的城堡山更像是一個遺址公園。自阿蒙人后的歷代王朝均以此為城市的中心,其殘存的文物古跡反映了各個歷史年代的面貌。
由于城堡山上沒有自然水源,所以古人設計了一整套儲水、利用水的系統(tǒng),現(xiàn)在還可見到一座巨型的蓄水池。山頂還有拜占庭教堂以及赫拉克勒斯神廟殘存的幾根高大石柱,神廟旁的一只巨手顯示了這里曾經的輝煌與宏大(如圖),據說這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神像之一,高達13米。
在歷史上送別希臘人和羅馬人后,城堡山迎來了新的統(tǒng)治者阿拉伯人。離神廟不遠處就是阿拉伯人修建的伍麥葉宮和石柱。伍麥葉宮系阿拉伯帝國伍麥葉王朝在城堡山建立的“埃米爾宮”,也就是王宮,整個宮殿坐西朝東,雖經歷了1300多年,殘存的建筑仍舊能看出當時濃郁的阿拉伯建筑風格。遺址旁邊是約旦第一家公立的博物館——國家考古博物館。這個規(guī)模非常小的博物館陳列著約旦各地發(fā)掘的出土文物,無聲地講述著這個國家的歷史變遷。
離開城堡山,已近日落,有道是“夕陽無限好”。落日的余暉灑落在這個古老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像披上了一層金色的薄紗,美麗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