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會
[摘 要] 作者根據(jù)自己在臨滄市多年的栽培經(jīng)驗,編制了大棚西瓜栽培技術(shù),以供讀者參考。
[關(guān)鍵詞] 臨滄市 大棚西瓜 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084-02
1 育苗
1.1 西瓜品種及砧木選擇
選擇抗逆性強、易坐果、外觀和內(nèi)在品質(zhì)好均優(yōu)的良種。采用全覆蓋栽培和半覆蓋栽培時應(yīng)選用耐低溫、耐弱光、耐濕的品種。連作地需要選用當?shù)睾谧涯瞎献髡枘具M行嫁接栽培。
1.2 種子處理
將西瓜種子放入經(jīng)消毒處理的盆(或?qū)S萌萜鳎┲校⑷?7℃溫水(水位高出種子上部5-7厘米)攪拌10-15分鐘,水溫降至40℃時停止攪拌,繼續(xù)浸泡4-6小時,洗凈種子表面粘液,晾至種子表面不打滑時即可進行催芽,部分種殼比較硬的有籽西瓜種子需進行破殼。做砧木用黑籽南瓜種用常溫浸泡4-6小時。
1.3 催芽
將處理好的有籽西瓜種用濕布包括好在28-30℃(無籽西瓜33-35℃)環(huán)境下催芽。當胚根(芽)長0.5㎝時播種。做砧木用黑籽南瓜在25-28℃環(huán)境下催芽,胚根長0.5cm時播種。在具體操作中,有條件的可在專門的設(shè)備如恒溫箱催芽,無條件的可用紙盒中加照白熾燈并放置溫度計的簡易方法進行催芽。
1.4 苗床構(gòu)建
1.4.1 苗床選擇。苗床選擇在距種植地較近的大棚內(nèi)或露地上進行。地塊要在求背風向陽、地勢較高的地方。地膜覆蓋栽培時用冷床育苗,全覆蓋和半覆蓋或是在大棚內(nèi)栽培時用溫床育苗。溫度相對較低的地區(qū)苗床最好選在大棚內(nèi),便于控制育苗溫度。
1.4.2 苗床營養(yǎng)土配制。營養(yǎng)土一般地用田土和腐熟有機肥配制,忌用菜地土和種過瓜類作物的土壤作營養(yǎng)土。使用比例根據(jù)使用的營養(yǎng)土類型不同而不同。一般田土和充分腐熟的廄肥的比例為3:2、田土和堆肥的2:1,若用腐熟的雞糞或人糞干,則可按5:1的比例混合。
1.4.3 護根措施。為了保護西瓜幼苗的根系,須將營養(yǎng)土裝入育苗用的塑料缽、塑料筒或紙筒等容器內(nèi)。塑料缽要求規(guī)格為:缽高8-10cm,上口徑8-10㎝;塑料筒或紙筒要求高度10-12cm,直徑8-10cm為宜。
1.5 播種
1.5.1 播種時間。一般10cm深的土壤溫度達穩(wěn)定通過10℃時可進行育苗,日平均氣溫達18℃時即可進行時即可進行大棚直播或定植。
1.5.2 播種方法。播種方法可用直播,連年種植西瓜地區(qū)最好采用嫁接。直播在晴天上午進行,播前澆足水。在營養(yǎng)缽(筒)中間扎1㎝深的小孔,將種子胚根向下放在小孔內(nèi),隨后蓋1.0-1.5cm。播種后立即搭架蓋膜,夜間溫度太低時可加蓋草席。用頂插接和劈接的砧木播在苗床的營養(yǎng)缽(筒)中,接穗播在播種箱里。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時可用頂插接、劈接或靠接。
1.6 苗床管理
1.6.1 溫度。出苗前苗床要求溫度保持在30-35℃,出苗至第一片真葉出現(xiàn)展開前30-35℃。第一片真葉展開后25-30℃,定植前一周20-25℃。嫁接苗嫁接后的前2天白天25-28℃,進行遮光,不通風;嫁接后3-6天,白天22-28℃,夜間18-20℃;以后按一般苗床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1.6.2 濕度。苗床濕度以控為主,在底水澆足的基礎(chǔ)上盡可能少澆或不澆,定植前5-6天停止?jié)菜?。嫁接苗在嫁接?-3天苗床密閉,使床內(nèi)空氣濕度達到飽和狀態(tài),嫁接后3-4天逐漸降低濕度,并在清晨和傍晚適度通風排濕,并逐漸增加通風時間和通風量,嫁接10天后按一般苗床管理。
1.6.3 光照。幼苗出土后,盡可能增加苗床光照時間。嫁接苗在嫁接后的前2天苗床應(yīng)進行遮光,第3天在清晨和傍晚各接受散射光30分鐘左右,第4天增加到1小時,以后光照逐漸增加,1周后只在中午前后遮光,10天后按一般苗床管理方法進行。
1.6.4 其它管理。無籽西瓜由于種子相對較輕,極易發(fā)生種皮帶土出苗,要及時摘除夾在子葉上的種皮。嫁接苗應(yīng)及時摘除砧木上的不定芽。用靠接法嫁接的苗在嫁接后10-13天從,從接口往下0.5-1.0cm處將接穗剪斷并清除。嫁接后10天左右,嫁接苗成活后及時去掉嫁接夾和其它捆綁物。
1.6.5 苗齡。臨滄中海拔地區(qū)冬春育苗一般30天左右即可定植達到3片真葉、苗高10㎝以上、莖粗0.5㎝以上的定植標準,夏秋育苗和低熱河谷地區(qū)20天左右即可定植。
2 整地施基肥
2.1 整地
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通透性好的沙質(zhì)壤土建大棚西瓜地。忌連作地和前茬為花生、豆類、蔬菜的大棚地塊。進行非嫁接西瓜栽培時,旱地需輪作5-6年,水田需輪作3-4年。播種前深翻土地,施基肥耙細后作畦,根據(jù)大棚長寬和定植密度合理開挖定植溝。
2.2 施基肥
根據(jù)西瓜需肥規(guī)律進行平衡施肥,基肥以農(nóng)家肥為主、化肥為輔,限制使用含氯化肥。在中等肥力土壤,結(jié)合整地,每畝施優(yōu)質(zhì)有機肥(以優(yōu)質(zhì)腐熟豬廄肥為例)4000-5000kg,氮肥(N)6kg,磷肥(P2O5)3kg,鉀肥(K2O)7.3kg,或使用按此折算的復(fù)混肥料。有機肥一半撒施,一半施入種植溝,化肥全部施入種植溝,肥料深翻入土,并與土壤混勻。
3 定植
當能確保棚內(nèi)10cm深土壤溫度達15℃以上,日平均氣溫18℃以上,凌晨最低氣溫不低于5℃時即可定植。定植密度一般早熟品種搭架栽培每畝1500—1800株,中晚熟品種搭架栽培每畝1000—1500株。定植方式單行條植或雙行條植。株行距根據(jù)地塊情況而定。定植后澆足水,并在定植溝上蓋一層干細薄土保濕。定植時西瓜苗比較大的可定植和蓋膜同時進行。
4 田間管理
4.1 緩苗期管理
防治病蟲危害,及時查苗補缺。定植時西瓜苗較小的,定植后7—15天覆蓋地膜,在西瓜苗的位置開個孔,讓西瓜苗伸出膜外,周圍用細土覆蓋。白天棚內(nèi)氣溫要求控制在30℃左右,夜間15℃左右,最低不低于5℃。在濕度管理上,一般底墑充足,定植水足量時,在緩苗期間不需要澆水。4.2 伸蔓期管理
4.2.1 溫度。白天棚內(nèi)溫度25~28℃,夜間13℃以上,20℃以下。
4.2.2 水肥。緩苗后澆一次緩苗水,水要澆足,以后如土壤墑情良好時開花坐果前不再澆水,如確實干旱,可在瓜蔓長30~40cm時再澆一次水水。為促進西瓜營養(yǎng)面積迅速形成,在伸蔓初期結(jié)合澆緩苗水每追施速效氮肥(N)5kg,施肥時在瓜溝一側(cè)離瓜根10cm遠處開溝或挖穴施入。
4.2.3 搭架整枝壓蔓。為增加西瓜產(chǎn)量,一般采用三蔓整枝,瓜蔓長30~40cm時搭人字架綁蔓上架,一蔓爬地,二蔓上架。上架蔓要及時及時抹除所有瓜杈,爬地蔓任其生長。爬地一蔓在蔓長40cm~50cm時進行壓蔓,以后每間隔4~6節(jié)再壓一次,壓蔓時要使各條瓜蔓在田間均勻分布。
4.3 開花坐果期管理
4.3.1 溫度。白天保持30℃左右,夜間不低于15℃,超過35℃或低于15℃,坐果不良。
4.3.2 水肥。不追肥,嚴格控制水分。在土壤墑情較差時可視情況澆小水
4.3.3 人工授粉。開花后于每天早晨8—10點進行人工授粉,一般選第二、三朵雌花進行授粉,坐果后2個果中選留其中長勢最好的1個。授粉時用雄花花粉均勻涂抹在雌花柱頭上即可。無籽西瓜的雌花用有籽西瓜(授粉品種)的花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4.3.4 其它管理。待幼果生長至雞蛋大小,開始褪毛時,進行選留果,一般選留主蔓第二或第三雌花坐果,上架蔓每蔓留一個果,坐果后在坐果節(jié)位后留10—15葉摘心。并及時抹除所有瓜杈。
4.4 果實膨大期和成熟期
4.4.1 溫度。溫度白天35℃以下,夜間18℃以上,溫高時適時放風降溫,溫度低時扣棚增溫。
4.4.2 水肥。幼果長到雞蛋大小并開始褪毛時澆第1次水,以后當早晨土壤土表潮濕、中午發(fā)干時再澆1次水,如此連續(xù)澆2-3次水,每次澆水一定要澆足,果實定個(停止生長)后停止?jié)菜?。結(jié)合第1次澆水追施膨瓜肥(肥料以速效肥為主)。每畝使用量為磷肥(P5O2)2.7kg,鉀肥(K2O)5kg,隨澆水沖施,盡量避免傷及西瓜的莖葉。
4.5 吊瓜
瓜長定后要及時用尼龍網(wǎng)袋或塑料繩吊瓜,以免受風或人為影響落果,造成不必要的產(chǎn)量損失。
4.6 采收
中晚熟品種在當?shù)劁N售時,應(yīng)在果實完全成熟時采收,早熟品種以及中晚熟品種外銷時可適當提前采收。一天中以10時至14時采收最佳。采收時用剪刀從基部留一小段綠色果柄剪斷,以保持果實的商品性。
4.7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主要有猝倒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病毒閏和潛葉蠅、瓜蚜、紅蜘蛛。
4.7.1 農(nóng)業(yè)防治。苗期盡量少澆水,通過加強增溫保溫措施保持苗床較低的濕度和適宜的溫度,可預(yù)防猝倒病和炭疽病。重茬種植采用嫁接栽培或選用高抗枯萎病西瓜品種,或在酸性土壤中施入石灰,將PH值調(diào)到6.5以上,可有效防止或抑制枯萎病的發(fā)生。清潔田園,消滅越冬蟲卵,減少瓜蚜蟲口基數(shù),減輕瓜蚜危害。及時防治蚜蟲,及時排除并銷毀田間重病株,防止蚜蟲傳毒和農(nóng)事操作傳毒,可用有效預(yù)防病毒病的發(fā)生。也可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增強植株對病毒病的抗性。
4.7.2 物理防治。苗床糖醋誘殺:用糖、醋、酒、水、90%敵百蟲按3:3:1:10:0.6比例配制成藥液,放置在苗床附近誘殺種蠅成蟲,并可根據(jù)誘殺量及雌、雄蟲比例預(yù)測成蟲發(fā)生期。大棚使用銀灰色塑料薄膜覆蓋,并在棚內(nèi)加蓋銀灰色地膜避蚜,也可使用黃板誘殺蚜蟲。
4.7.3 生物防治。冬春西瓜栽培可與麥田鄰作,使麥田上的七星瓢蟲等天敵遷入瓜田捕食蚜蟲,降低瓜蚜蟲口密度。
4.7.4 藥劑防治。在農(nóng)業(yè)、物理、生物防治均未能控制病蟲害的情況下,推薦使用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防除,禁止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nóng)藥以及在西瓜上限制使用的農(nóng)藥。推薦多種農(nóng)藥混用,嚴格按說明書要求使用,一般同一種病蟲害防治同一生產(chǎn)周期農(nóng)藥使用次數(shù)不應(yīng)超過3次,并嚴格執(zhí)行農(nóng)藥使用安全間隔期制度,防止病蟲產(chǎn)生抗藥性和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