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花
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有新鮮的材料。我們作文時不乏這樣的現(xiàn)象:身處材料堆,就如同來到花圃中一般,面對眾多鮮花,不知采哪一枝才好。那么,我們應如何選擇合適的寫作材料呢?
一、選擇真實的材料
元好問的“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這句詩意在告訴大家,寫文章語句自然天成,才能萬古常新。自然天成就是要貼近生活,真實可信。真實的材料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耳聞目睹的,還可以來自書本,總之要選擇真實的有個性的細節(jié)材料。
《老人與海鷗》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凡是讀過此文的,無不為之動容,為何?因為這個老人真實地存在過,他的名字叫吳慶恒。他的雕像在昆明翠湖公園里靜靜地立著。課文的作者親自采訪過這位老人,并與之交流過,同時被老人的一言一行所震撼。因此,作者帶著真實的經歷和情感去寫,這篇文章才具有如此的感染力。
二、選擇典型的材料
要選擇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材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典型材料,這樣的材料最有說服力和表現(xiàn)力。如果堆積的例子太多,好像記流水賬,效果反而不好。反之,有效地進行取舍,選取有代表性的例子,筆墨集中了,中心突出了,便可取得以一當十的效果。
著名作家魏巍曾親臨抗美援朝戰(zhàn)場,正如他自己所說“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他所收集的素材可見是不少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一文中,魏巍從前來送別志愿軍的眾多朝鮮親人中只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老、中、小三位女性——帶領全村婦女,冒著生命危險為志愿軍送打糕的大娘;為救出志愿軍偵察員老王,失去媽媽的小金花;為志愿軍上山挖野菜失去雙腿的大嫂來表現(xiàn)中朝兩囯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三、選擇新穎的材料
要選用新穎的、有特點的材料。材料不落入俗套,才能讓讀者耳目一新,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例如,寫老師若都以“帶病上課”“冒雨送學生回家”做材料,就未免太俗了,缺乏新意。在寫作中,要力求在選材上多下功夫,做到:別人說過的話,我不原樣說;別人用過的材料,我不照搬來用。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課文《我最好的老師》的作者就獨辟蹊徑,選取了懷特森先生講授一堂科學課的經過,表現(xiàn)出他是一個具有獨特教育思想、嚴格要求學生的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總之,寫好文章,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選材。材料有新舊,要擇新棄舊,分量有輕有重,須避輕就重,這正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大力提倡并推行的“優(yōu)選法”,我們不妨借來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