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華
歷史回顧:紅軍長征是指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4-1936年由長江南北各蘇區(qū)向陜北蘇區(qū)的戰(zhàn)略轉(zhuǎn)移。
長征路線:瑞金出發(fā)——挺進湘西——沖破四道封鎖線——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甘肅會寧。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將臺堡會師,長征結(jié)束。
長征意義:長征勝利表明中國共產(chǎn)黨和工農(nóng)紅軍是一股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長征是一次艱難而輝煌的歷程。
放假的時候,山東棗莊市建設(shè)路小學的小記者們一行130余人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乘車到徐州賈汪風之谷風景區(qū)進行“重走長征路,共筑‘中國夢”體驗活動。此次紅色之旅,同學們的心情異常激動。
一下車,我們就整隊集合來到宿舍換服裝。哇!宿舍里軍衣、軍帽、腰帶等一應(yīng)俱全。我們根據(jù)自己的身材秩序井然地挑選服裝??矗粋€二年級的“小紅軍”不需要別人幫忙,獨自穿衣,戴帽子,配水壺,讓我們稱贊不已。
“真帥氣!”“真精神!”當一個個“小紅軍”昂首挺胸,神氣地從宿舍走出來時,得到了家長和老師們的一致稱贊。
“出發(fā)!”隨著一聲口令,一身戎裝的我們開始了“漫漫長征路”。你瞧,“小紅軍”們個個健步如飛,行動敏捷,仿佛有使不完的勁兒。在翻過了幾座山,又趟過幾條河之后,有的“小紅軍”汗流浹背、氣喘吁吁;有的“小紅軍”手腳并用,匍匐前進;有的“小紅軍”打起了退堂鼓……這時候,導(dǎo)游姐姐組織“小紅軍”們原地休息,她娓娓講述了紅軍長征的故事:“長征歷時兩年左右,行程約二萬五千里!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風餐露宿,爬雪山、過草地、吃草根、啃樹皮,阻擊攔截的敵人,歷經(jīng)艱難險阻,最終奪得勝利……”聽著聽著,我不禁渾身是力,和紅軍戰(zhàn)士們相比,我們受的這點累算什么?
“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就是勝利!”我默默為自己打氣,“我不但要自己堅持著前行,還要攙扶著走不動的同學,共同完成任務(wù),這是對我們意志的考驗!”我仿佛看到了紅軍長征路上那無比險惡的環(huán)境,那無比惡劣的天氣,還有那無比兇殘的敵人……紅軍戰(zhàn)士是怎樣頑強地生存下來的?是什么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是偉大的愛國情懷!
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我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大踏步向前走,并和同學們一起朗誦起了毛主席的《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蔽覀円槐橛忠槐榈乩收b,它猶如激勵的號角,鞭策著我們前行……
走了近三個小時,我們終于來到了目的地。我們顧不上累,分工合作,自己動手,生火做飯。這頓飯雖缺油少鹽,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沒吃過苦的城里娃娃們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并懂得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道理。
返程時,我感慨萬千。這次“重走長征路,共筑‘中國夢”體驗活動雖只有短暫的一天,卻勝于千百堂思想品德課。今后,我要用這不屈不撓的“長征精神”來鼓舞自己,鞭策自己,勇于克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我深深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shù)革命志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少先隊員要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先烈的遺志,努力學習本領(lǐng),共筑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