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Carmen
投資課堂
紙上作品,大眾收藏里一匹黑馬
文/圖:Carmen
梁半《日落日出》
伍希汶先生
3月,香港作為亞洲最大的藝術中心之一,ART BASEL 、ART CENTRAL 為我們帶來幾百家國際頂尖畫廊。香港的藝術收藏市場有它的前世今生,ART BASEL 、ART CENTRAL的幾個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人源自于ART HONGKONG,從2008年開始,百多家畫廊參與已成功運營的ART HONGKONG展會,之后其被ART BASEL收購,2012年已有超過200家國際畫廊參加。今天我們在如此成熟的藝術展會中,向資深藝術經紀人取經現(xiàn)當代藝術的收藏之道。
虛擬實景 boy child《手舞空間》
中國當代藝術以2014年為巔峰,當年中國當代藝術四大天王的作品可高達天價7位數字,如今賣幾百萬港元已屬難得。從藝博會便可看出,畫廊攜帶西方藝術家作品來港,從側面說明藏家眼光的西向發(fā)展。上月紐約倫敦拍賣周已有很多中國藏家身影,成熟的藏家通常關注有崇高藝術史地位的大家,如莫內、畢加索等,其作品價值過千萬,并仍有升值空間。除此之外,若藝術家在商業(yè)和學術上有支持,如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其作品價格也處于穩(wěn)步上揚狀態(tài)。
由于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泡沫爆破,如今的畫廊在急切培養(yǎng)新一代的潛力藝術家。因此建議當下藏家去挖掘新星藝術家比較好,混沌狀態(tài)下,新入門門檻沒那么高,是不錯的投資機會。
觀察ART CENTRAL的百家畫廊,中間價位的藝術家作品適合新藏家培養(yǎng)市場。例如今年中國當代藝術大家余友涵先生在久休后呈現(xiàn)一件4米長的作品,用日本傳統(tǒng)舊紙來創(chuàng)作,此作非常棒。日韓藝術家作品也是新的趨勢,奈良美智、草間彌生一些少見的作品也在ART CENTRAL出現(xiàn)了,價格相較也便宜。巴塞爾云集了全球最頂尖的畫廊,因展位貴,作品多為以百萬計。
不要盲目認為美術館和大藏家收藏過的藝術家作品就沖動,要看作品在當代藝術市場是否占一席位置,經不經得起收藏,經不經放?也無需只追大名氣的藝術家,因為有些大家的同一系列可能超過50-100幅,量太大,這勢必對其價格有所影響。建議藏家要分析這作品是否為藝術家的創(chuàng)新期還是重復期的作品,能否反映出某時期的社會特征。用心和你信得過的畫廊和藝術投資顧問談談,考量作品所表達的信息能否十年、二十年不過時?帶出的信息能否在全球藝術世界共享?
本屆ART BASEL與GOOGLE VR邀請藝術家用三維虛擬空間繪畫應用即興進行創(chuàng)作,把他們的創(chuàng)作拓展一個緯度,讓大家感受藝術跨越空間的全球探索。看性別偏移藝術家boy child的《手舞》有一種浸沒式的畫中體驗。而另一作家梁半把次文化通用圖像、虛構傳說相關的信息精髓從普世意識形態(tài)中挖掘出來,單頻錄像《日落-日出》充滿新意。
收藏重要的是你和藏品相處時給你帶來歡愉。藝博會于藏家的意義之一就是共同成長。最后提醒一點:購買時一定要拿《作品狀況報告書》,了解如材質會否改變?儲存過程有否受過影響?勿只見受追捧就出手。
(左圖)盧遠征《世界觀的平衡 》
(上圖)吳韶勁《25分鐘后》
李安姿女士
香港巴塞爾已經舉辦五屆了,以前較流行收藏布面油畫,而近年興起當代水墨、裝置……讓我們看見當代藝術的媒材載體各式各樣。本屆展會有一件流動藝術裝置——80后藝術家吳韶勁的《25分鐘后》,是由2輛最具代表性的交通工具電車改裝成移動暗室,讓參加者走進一場光影倒流的旅程,車內流動畫面還有小說《對倒》的朗讀。大型藝術品相對適合成熟的藏家,通常藝術品的規(guī)律是越貴越穩(wěn),回報率高,若入門藏家建議考慮10萬港元左右起步的藝術品。
其實藝術品不是最佳的投資工具,經驗告訴我們:購買藝術品最好不要超過自身資產十分之一。沒有沒交過學費的藏家,但交過也就深刻了,所以不要怕錯,若購買前多作分析、過濾,向畫廊及藝術顧問多了解會少交一點。收藏的題材也千萬別純跟風,如英國人傳統(tǒng)喜歡騎馬,以至于有一個時期藏家極愛買馬的元素,但如今卻基本不考慮,這便是一個極端案例。收藏要看藝術品對人內心的影響,傳遞的信息是否讓你共鳴。所以藏家要分析藝術家的手法是否成熟、有功力?甚至觀察藝術家的言談舉止。當社會發(fā)展到成熟階段,人會看更深層次的東西,現(xiàn)在中國大國崛起,藏家視角可以關注更多中國藝術家,他們的創(chuàng)作不被簡單的東西限制。如盧遠征的《玫瑰》,畫框也是作品的部分,如記下舊情書的時間感,玫瑰象征著愛情,但藝術家并不強調這部分。畫面所帶來的幻想是藝術家想引導觀眾思考真實和寫實的觀點。
藝術市場商業(yè)上有三個板塊:畫廊、拍賣行、藝博會。今年ART BASEL從邁阿密引進的“策展角落”區(qū)致力于對藝術的發(fā)掘推廣與重新審視。進入主展區(qū)的畫廊可以再申請策展角落板塊去展示自己的策展角落。展示的重要的歷史檔案也是一個關注點,如韓國先鋒藝術運動發(fā)展先驅權寧禹的作品:以韓紙為媒介的單色畫,很有個性。但眾所周知若你愛上一件作品的個性、理念,但藝博會未必會太公開作品價格,所以藏家可以參考其作品的拍場表現(xiàn)。其實現(xiàn)代藝術在亞洲市場的增長與其他藝術板塊比較有如藍籌股,回報率比較高;保存不難,在亞洲氣候下,一般藏品裝框保護,避免光源直射,溫濕在40℃—60℃即可。對于新藏家試驗式的預算也是很好的出口。紙上作品更是現(xiàn)代藝術里的一匹黑馬,以往油畫較受追捧,如今水彩、素描、限量版版畫、攝影等媒材也在二級市場得到認可,且價格比油畫低。
現(xiàn)代藝術市場若取經商業(yè)板塊,建議藏家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以愛好為主,投資為輔。藏品為何能增值?因為受到大眾認可。很多人是敗在心態(tài)。若希望今天買明天賺,一味不做功課只想拾漏,隨時仙丹變毒藥。
其次,分析藏品藝術家處于起飛還是下坡階段,且耐心持有。翻查過去起碼3-5年的收藏經歷和拍賣走勢。若那件作品兩三年就又被在市場公開,行家都會打個問號,質疑作品背后是否有點“故事”。藏家新手入門,最好先持有個5-8年。如常玉的一些紙上作品,曾在1960年代在巴黎出現(xiàn)過,時隔50載再現(xiàn)江湖,市場會對此更有信心。
再次,參考藝術家是否已作古;或是已年過花甲,有成熟藝術脈絡的。如中國最先驅的攝影大師之一郎靜山的手沖孤品。翻查歷史知道郎靜山與張大千親如兄弟,他的一幅《黃山云?!返脧埓笄ь}款,一張作品兼有2位大師。另一幅《東西橫貫路》則是朗氏以“集錦”技法,見證貫通臺灣中西部的作品,贈與蔣經國的題款,更增值一層歷史意義。
最后,留意大藝術家之前少被關注的,有學術認可的領域,一般價格進可攻退可守。如趙無極的一些紙上作品(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的限量版畫)、丁衍庸、常玉的紙上作品,幾萬元起步是個不錯的增長領域。
郎靜山《黃山云?!?/p>
2017年3月,香港以高密度的藝術時空與世界溝通,愿亞洲的藝術、亞洲的藏家深度約見。
(編輯/劉星辰)
策展角落權寧禹kwon young-woo
郭東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