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南北朝文中“比”字比較句的南北差異研究

      2017-05-13 02:22吳少梅劉海平
      現(xiàn)代語文 2017年3期

      吳少梅+劉海平

      摘 要:南北朝時期“比”字比較句存在差異。本文選取南北朝文調(diào)查“比”字句的南北不同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南北朝新出現(xiàn)的“以+X+比+Y”和“X+比+Y+VP”兩種句式在南朝文中的用例數(shù)量和比例均比北朝文高,且南朝文“比”字句比北朝文“比”字句更多地采用新形式。

      關(guān)鍵詞:南朝文 北朝文 “比”字句 南北差異

      一、引言

      《顏氏家訓(xùn)·音辭篇》說:“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舉而切詣,失在浮淺,其辭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濁而鈋鈍,得其質(zhì)直,其辭多古語?!睆念佒频脑捒芍?,南北朝時期南北語音、詞匯方面的差異是比較大的,學(xué)者們對此也做過一些研究,比如魯國堯[1][2]、汪維輝[3]等。蕭紅以人稱代詞為例,探討了南北朝時期詞法的南北差異[4]。句法方面,劉海平以名量結(jié)構(gòu)和比較句為例,探討了五、六世紀(jì)南北語序的差異[5]。但從總體上來說,學(xué)界對于南北朝時期南北語法差異的探討還不夠深入細致,這方面還有較大的研究空間,本文以比較句為例,討論南北朝時期的語法南北差異情況。

      本文所據(jù)語料為南北朝文,調(diào)查的具體文獻有:北朝文包括全北齊文、后魏文和后周文,南朝文包括全宋文、全齊文、全梁文和全陳文。

      “比”字句是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比較句,是指帶有“比”字的介詞短語作狀語的句子,如“甲比乙好”。其中心語是謂詞或謂詞短語,用來表示甲乙兩物或兩事在數(shù)量、性質(zhì)、程度上的差別,故又叫差比句。相比較的甲乙兩物或兩事不是等值的[6]?,F(xiàn)代漢語中“比”字句一般不用來表達平比和極比。

      《馬氏文通·論比三之八》中道:

      “凡色相之麗于體也,至不齊也。同一靜字,以所肖者淺深不能一律,而律其不一,所謂比也。象靜為比有三,曰平比,曰差比,曰極比。

      平比者,凡象靜字以比兩端無軒輊而適相等者也。等之之字,為‘如‘若‘猶‘由諸字,參諸所比兩端以準(zhǔn)其平。

      ……

      差比者,兩端相較有差也。差之之字,概為‘極字,‘于‘乎兩字亦間用焉。其所以為較者,則象靜字表之。

      ……

      差比有不用‘于字者,則首端大概為‘無‘莫等字,而簡練短句,即無‘無‘莫等字,‘于字亦從刪矣?!盵7]

      無論是平比還是差比,馬氏均未談及“比”字比較句,馬氏所選語料大多來自先秦兩漢文獻,當(dāng)然,這并不代表先秦時期沒有“比”字句的用法,只是那時的“比”字句不是主要的比較句。先秦時期“比”字句中的“比”還是動詞,是“相比”“比并”的意思,后來逐步虛化為介詞,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比”字句中的“比”雖還是動詞,但是其使用數(shù)量和使用頻率均高于先秦時期,“比”字句已經(jīng)較多地用來表示比較,與現(xiàn)代漢語的情況不同的是,“比”字句既可用于平比,也可用于差比,但不用于極比。

      二、南北朝文中“比”字比較句的南北差異分析

      史佩信將先秦兩漢比動句劃分為5類:1.比X于Y,(P);2.比之于Y,(P);3.比于Y,(P);4.X比之Y,(P);5.X比Y,(P)[8]。Peyraube談到,“比”字句的形式到南北朝時期大致有以下十種格式:1.X+比+于+Y;2.比+X+于+Y;3.X+比+Y;4.X+Y+比;5.X+以+Y+比;6.X+與+Y+比;7.以+X+比+Y;8.X+比+Y+VP[9]。綜合Peyraube和史佩信的劃分法,本文調(diào)查南北朝文“比”字句從以下十類展開:1.X+比+于+Y;2.比+X+于+Y;3.X+比+Y;4.X+Y+比;5.X+以+Y+比;6.X+(與)+Y+比;7.X+比+之+Y;8.X+比+之+Y+VP;9.以+X+比+Y;10.X+比+Y+VP。

      北朝文獻全北齊文中,②式1例。如:

      (1)或殺身成名,或去食存信,比性命于鴻毛,方義節(jié)于熊掌。(《與侯景書》)

      ③式10例。如:

      (2)志猶學(xué)海,業(yè)比登山,踟躕緹袞,絳帳韋編,尋微啟奧,敷理入玄。(《廣平王碑文》)

      ⑥式3例。如:

      (3)金剎與靈臺比高,宮殿共阿房等壯,豈直木衣綈繡,土被朱紫而已哉。(《洛陽伽藍記序》)

      ⑦式1例。如:

      (4)鉆味既久,斐亹如有所見,比之前注,微謂異于舊說。(《上老子道德經(jīng)注表》)

      ⑧式2例。如:

      (5)今大齊之比關(guān)西,強弱不同,貧富有異。(《陳兵勢》)

      ⑨式2例。如:

      (6)以正平比夫大禹,常謂擬諭非倫。今以德林言之,便覺前言非大。(《遺尚書令楊遵彥書薦李德林》)

      全后魏文中,①式3例。如:

      (7)今遠遵明令,憲章舊則,比于祀令,已為決之。(《祀先代諸圣詔》)

      ②式3例。如:

      (8)比圣朝于弱周,而自同于五霸,無厭之情,其可極乎?(《議答吐谷渾慕瑰》)

      ③式9例。如:

      (9)嘆功德則比陳詞之祝史,受儭施則等束帛之等差,設(shè)威儀則效旌旂之文物,凡諸舉措,竊擬朝儀云云。(《論佛教表》)

      ⑥式4例。如:

      (10)上與三皇比隆,下與五帝齊美,豈不茂哉?。ā渡献曆员怼罚?/p>

      (11)至德與圣人齊蹤,鴻名共大賢比跡,“文穆”之謚,何足加焉。(《奏駁太常議甄琛謚》)

      ⑦式2例。如:

      (12)《春秋》之義,大一統(tǒng)之美,吳楚僭號,久加誅絕,君子賤其偽名,比之塵垢。(《天命詔》)

      ⑧式11例。如:

      (13)誠由文明太皇太后圣略超古,惠訓(xùn)深至,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比之前代,戚為過甚。(《請孝文帝居喪節(jié)哀表》)

      ⑨式3例。如:

      (14)以今比昔,事兼數(shù)倍。(《論淮南不宜留戍表》)

      ⑩式2例。如:endprint

      (15)今更造璽書,以代往詔,比所敕授,隨宜變之,善勖皇華,無替指意。(《追詔高聰?shù)取罚?/p>

      全后周文中,①式2例。如:

      (16)昔者受律赤符,韓信當(dāng)千里,治兵白帝,張飛擬萬人。皆比于今日,公之謂也。(《庾信八》)

      ③式3例。如:

      (17)吾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君為教主三》)

      ⑧式3例。如:

      (18)比之今日,豈可同年而語哉。(《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

      南朝文獻全陳文中,①式2例。如:

      (19)我大梁膺龍圖而受命,御鳳邸以承天,軒頊比于諸王,湯武方于兒戲。(《為梁貞陽侯與王太尉僧辨書》)

      ③式6例。如:

      (20)天馬龍媒,量比山谷,斯固開辟已來,未之有也。(《為梁貞陽侯與王太尉僧辨書》)

      ⑦式1例。為:

      (21)而宣尼比之桎梏,絕韋編于漆字,軒轅之所聽瑩,遺玄珠于赤水。(《請梁武帝釋乾坤二系義表》)

      ⑧式2例。如:

      (22)并依今之夏至,朝夕上測,各十七刻,比之古漏,則上多昔四刻,即用今漏,則冬至多五刻。(《測獄刻數(shù)議》)

      ⑩式2例。如:

      (23)比金風(fēng)已勁,玉露方團,宜及窮秋,幸逾高塞。(《為護軍長史王質(zhì)移文》)

      全齊文中,②式1例。為:

      (24)昔宋臣以禮樂為殘賊,漢主比文章于鄭衛(wèi),豈欲非圣無法,將以既道而權(quán)。(《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

      ③式6例。如:

      (25)并勛彰中興,功比周、邵,秉鈞贊契,受遺先朝。(《移檄京邑》)

      ⑦式1例。為:

      (26)在荊州與都下人書云:“小兒輩乃賤家雞,皆學(xué)逸少書,須吾還,當(dāng)比之張翼?!保ā墩摃罚?/p>

      ⑧式1例。為:

      (27)方之七廟則輕,比之五祀則重。(《釋奠釋菜議》)

      ⑨式3例。如:

      (28)以魏方漢,猶一郡之譬,以今比古,復(fù)為遠矣。(《陳時政密啟》)

      ⑩式1例。為:

      (29)伯英與朱寬書自敘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余?!保ā肚刎┫嗬钏埂罚?/p>

      全宋文中,①式2例。如:

      (30)遇其所生,棄若糞土,繿縷比于重囚,窮困過于下使。(《立晉熙王嗣詔》)

      ②式5例。如:

      (31)豈與夫比肌膚于草石,方手足于飛走者,同其意用哉。(《庭誥》)

      ③式5例。如:

      (32)恐君逢此時,或亦不免高閣,乃復(fù)假名不知己者,豈欲自比衛(wèi)賜邪?(《與江湛書》)

      ⑥式2例。如:

      (33)衡陽太守何承天,與琳比狎,雅相擊揚。(《列敘元嘉贊揚佛教事》)

      ⑦式4例。如:

      (34)中朝竺法行,時人比之樂令,江左尸梨蜜,群公高其卓朗,郭文舉廓然邃允,而所奉唯佛。(《明佛論》)

      ⑧式4例。如:

      (35)又云:“吾書比之鍾張當(dāng)抗行,張草猶當(dāng)雁行?!保ā渡厦鞯壅摃怼罚?/p>

      ⑨式1例。為:

      (36)又以仙化比泥洹,長生等無死,爰引世訓(xùn),以符玄教,纂其辭例,蓋似均也。(《與顧歡書折夷夏論》)

      ⑩式5例。如:

      (37)惟茲木之在林,亦超類而獨劭,方朝華而繁實,比沙棠而有耀。(《木瓜賦》)

      全梁文中,①式5例。如:

      (38)毀不滅性,圣人之制,禮不勝喪,比于不孝。(《宣旨太子進食》)

      ②式7例。如:

      (39)甘露登祀,比嘉祥于漢日。(《大愛敬寺剎下銘》)

      ③式20例。如:

      (40)且夫涅槃大品,寧比玄妙上清?(《滅惑論》)

      ⑥式3例。如:

      (41)靈源與積石爭流,神基與極天比峻。(《齊故安陸昭王碑》)

      ⑦式4例。如:

      (42)其功甚秘,秋辛夏苦,幾微難識,而比之術(shù)者,未嘗稽合。(《勸醫(yī)論》)

      ⑧式2例。如:

      (43)方之居延,則陵降而恭守,比之疏勒,則耿存而蔡亡。(《奏彈曹景宗》)

      ⑨式3例。如:

      (44)以洛神比陳思他賦,有似異手之作。(《答陸厥書》)

      ⑩式13例。如:

      (45)嘉彼百靈,欣斯十善,雖復(fù)紫煙旦聚,比此未儔,朱光夜上,方今知陋。(《答同泰寺立剎啟》)

      ①~⑧式在魏晉以前已常見,學(xué)者們也有討論。而⑨⑩兩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產(chǎn)生的,Peyraube指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比”字比較句出現(xiàn)了兩種新形式,即“以+X+比+Y”和“X+比+Y+VP”[9]。劉海平調(diào)查過《世說新語》《周氏冥通記》《齊民要術(shù)》《洛陽伽藍記》中“比”字句的南北差異,得出的結(jié)論是南朝的《世說新語》中⑨⑩式居多,北朝的《齊民要術(shù)》和《洛陽伽藍記》中則不見這兩種新形式。[5]

      三、結(jié)語

      從調(diào)查的情況來看,北朝的全北齊文中⑨式2例,⑩式?jīng)]有,占整個“比”字句的11.11%,后魏文中⑨⑩式共5例,占比13.51%,后周文中⑨⑩兩式?jīng)]有。南朝的全宋文中⑨⑩式共6例,占比21.43%,全齊文中⑨⑩式共4例,占比30.77%,全梁文中⑨⑩式共16例,占比28.07%,全陳文中⑩式2例,占比15.38%。

      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北朝的全北齊文、后魏文、后周文中⑨⑩兩種新形式所占比例普遍比南朝的全宋文、全齊文、全梁文、全陳文要低,這說明南朝文比北朝文更多采用“比”字比較句的新形式。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南北朝漢語語序地域比較研究”[項目編號:15YJC740099]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魯國堯.“顏之推謎題”及其半解(上)[J].中國語文,2002,(6).

      [2]魯國堯.“顏之推謎題”及其半解(下)[J].中國語文,2003,(2).

      [3]汪維輝.六世紀(jì)漢語詞匯的南北差異——以《齊民要術(shù)》和《周氏冥通記》為例[J].中國語文,2007,(2).

      [4]蕭紅.六世紀(jì)漢語第一、第二人稱代詞的南北差異——以《齊民要術(shù)》和《周氏冥通記》為例[J].長江學(xué)術(shù),2010,(4).

      [5]劉海平.五、六世紀(jì)名量結(jié)構(gòu)和比較句的南北差異[J].古漢語研究,2012,(1).

      [6]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四版)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3.

      [7]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135-140.

      [8]史佩信.比字句溯源[J].中國語文,1993,(6).

      [9]Peyraube,Alain.History of the Comparative Consstruction in Chinese from the 5th Century B.C. to the 14th Century A.D.[M]//.Reprinted Proceeding on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logyAcademia Sinca,1989.

      (吳少梅 劉海平 江西贛州 贛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341000)endprint

      阜新| 华阴市| 黔江区| 许昌县| 长乐市| 宾川县| 永宁县| 新竹县| 石城县| 湖南省| 新巴尔虎左旗| 新河县| 宁强县| 来安县| 克山县| 广河县| 巴南区| 枣阳市| 祁东县| 嘉峪关市| 响水县| 永福县| 甘谷县| 濮阳市| 改则县| 桦南县| 马山县| 荃湾区| 通州区| 宣城市| 赤壁市| 桃园市| 社会| 石景山区| 龙井市| 龙岩市| 漳浦县| 林西县| 绥江县| 即墨市|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