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云霞
使用紙質成長檔案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存在多元化不足、積極性低下、互動性缺少的問題,由此可見紙質成長檔案已然不適合當下潮流。在尋找解決辦法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嘟嘟APP”這個電子成長檔案,其具有使用方便、功能強大、團隊優(yōu)化這三大優(yōu)勢。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巧用“嘟嘟APP”的功能,從而使成長檔案真正成為家園溝通的一種方式,讓家園溝通更加便捷和頻繁,策略如下:
一、拓展家園評價全面的“多維度展示”策略
“嘟嘟養(yǎng)成記”有豐富多元的功能,那么如何利用這些功能豐富成長檔案的內容,從而使評價更全面,真正實現(xiàn)成長檔案的價值?我們根據使用過程進行了歸納總結:
(一)展示幼兒發(fā)展進程的時間維度
1.及時溝通——捕捉上傳。
“嘟嘟養(yǎng)成記”與原始成長檔案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能通過手機和互聯(lián)網及時地將幼兒情況上傳,這樣的功能可以說是突破了原始成長檔案階段性發(fā)放的缺點,使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幼兒情況。同時“嘟嘟養(yǎng)成記”的及時上傳功能,讓教師在觀察幼兒的過程中不得不及時關注幼兒情況,并且及時用照片或者視頻的方式進行記錄。有及時發(fā)布的功能和教師對幼兒的觀察,才能及時將幼兒情況告知家長。
2.持續(xù)關注——貼紙記錄。
“嘟嘟養(yǎng)成記”除了能夠將幼兒情況及時告知家長外,還能對幼兒情況進行持續(xù)性關注。如對幼兒的飲水記錄情況進行持續(xù)關注,通過表揚貼紙對主動記錄的幼兒進行表揚,對習慣較差的幼兒通過加油貼紙進行提醒。貼紙能夠對幼兒某一段時間的情況進行持續(xù)性簡短記錄。
(二)展示幼兒發(fā)展水平的內容維度
1.覆蓋全面——六大功能。
傳統(tǒng)紙質成長檔案無法反映所有領域的內容,但是“嘟嘟養(yǎng)成記”能夠通過貼紙、照片、視頻、評價、健康記錄、作品收集這六大功能反映所有領域的情況。照片和視頻是主要的媒介,家長能夠直觀地感受幼兒的情況。除此之外,評價和貼紙都是按照《指南》中五大領域的具體內容進行細分,對領域進行全面覆蓋,而健康記錄和作品收集是對健康和藝術領域的補充。正是有這樣功能強大、內容豐富的六大功能才能讓家長全面了解幼兒的情況。
2.給予支持——針對指導。
家長了解幼兒情況之后,但是往往不知道如何對幼兒進行指導,于是我們使用“嘟嘟養(yǎng)成記”給予家長教育方面的支持,讓家長知道如何更好地進行教育。如在一次關于單雙數(shù)的數(shù)學活動后,我將幼兒所做的操作紙上傳,并配上“單數(shù)是兩個兩個好朋友拉手,還剩一個,雙數(shù)是都能夠兩個兩個手拉手”的文字解釋,從而讓家長知道讓幼兒區(qū)分單雙數(shù)的方法,更具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尤其對于能力弱的幼兒,讓家長更加直接清晰地了解到幼兒存在的問題,更加配合教師的工作。除此之外,其他領域活動中的作品也能通過這樣相關照片視頻和專業(yè)性語句相結合的方式,讓家長了解活動內容及情況,為家長進行教育提供支持。
(三)展示幼兒發(fā)展亮點的表達維度
1.語言表達——童言稚語。
幼兒的表達方式主要是語言、動作和作品這三種途徑,但是教師往往會忽視幼兒的語言表達方式。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決定將幼兒一日生活中的童言稚語用文字的形式上傳于“嘟嘟養(yǎng)成記”。如在一次炒冬筍的集體活動中,教師請幼兒幫助剝冬筍,天天說道:“老師,把冬筍的衣服都剝下來了,這樣它會冷的。”活動結束后,我就將這樣暖心的童言稚語上傳“嘟嘟”,引起了家長的共鳴,也紛紛表示“童言稚語”能讓家長更加了解幼兒的情況。除了幼兒有童趣的語句,還有幼兒的完整話和好聽的詞語都可以通過此進行記錄,使評價更加全面性。
2.作品表達——童“畫”世界。
我們利用了“嘟嘟養(yǎng)成記”中的作品收集來展示幼兒的作品。每一個幼兒都有自己的“作品收集”,所有的作品都能收集于幼兒自己專屬的“作品收集”中。同時幼兒作品內容豐富多元,不僅僅是指收集幼兒的美術作品,還能是幼兒一日活動中的操作單、新發(fā)明等。當然,在作品收集過程中還增加了“作品說明”,其包括了作品標題、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點評這三部分。利用這三個部分能夠更加完整地介紹幼兒作品的情況,同時也能讓家長更了解幼兒的情況。
二、營造家園教育氛圍的“階段式實施”策略
在教育過程中,營造一個適合幼兒發(fā)展的良好氛圍非常重要。當然這良好的氛圍不只是幼兒園的,也包括了家庭的。進入大班后,跳繩就成了大班幼兒需要關注的方面。在實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幼兒園營造了跳繩的良好氛圍,但是家長對于跳繩的關注度較低,于是我們利用“嘟嘟養(yǎng)成記”營造氛圍,實施過程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階段一:任務驅動——集體通知
營造跳繩氛圍的第一步就是先進行廣泛的家長通知,讓家長知道近期幼兒園教育的重點和了解跳繩的重要性。于是,我們選擇了嘟嘟中“班級通告”這一功能進行通知。將跳繩的重要性和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編輯在班級通告中并發(fā)布,之后每位家長都會收到嘟嘟“關注班級通知”的提醒,從而保證每位家長了解需要配合的事項。
(二)階段二:正向強化——貼紙表揚
在“班級通告”通知了家長需要配合的事項之后,會有部分家長非常配合教師,在家中也營造了跳繩的氛圍,也會有很多家長忽視。那么面對此等情況,我們采用了表揚強化的方式。面對積極配合的幼兒及家長,通過照片、貼紙、視頻的方式和班內“五角星”獎勵進行表揚,讓這一部分家長和幼兒獲得成功感。
(三)階段三:互動影響——以小帶大
在實施了上面兩步之后發(fā)現(xiàn)仍然有一部分家長沒有引起重視,接下來我們采取了以幼帶大的方式,即告知幼兒:如果在家里練習跳繩了,并且爸爸媽媽將視頻和照片傳到“嘟嘟養(yǎng)成記”,那么就可以獲得老師的獎勵。隨著實行的時間推移,參與其中的家長和幼兒越來越多,班內的跳繩氛圍也越來越好,甚至還有家長能夠堅持做到每天上傳。
(四)階段四:個別關注——單獨“加油”
在互動影響措施之后,班內剩下幾個幼兒家長沒有引起重視,為此我們采用了加油貼紙的方式。對剩下的家長單獨進行“加油”溝通,進行跳繩重要性思想的再傳播,以及班內大部分幼兒的情況闡述,讓這部分家長了解幼兒情況,從而營造良好的氛圍。
在營造跳繩氛圍中,我們借助了“嘟嘟養(yǎng)成記”這個平臺,一步一步地和家長一起營造氛圍,幫助幼兒學會了跳繩,更是讓家長明白營造教育氛圍的重要性。
三、促進家園持續(xù)關注的“循環(huán)式溝通”策略
在觀察班級幼兒情況后,對幼兒進行班內縱向比較,發(fā)現(xiàn)幼兒存在的問題。我們利用“嘟嘟養(yǎng)成記”采用循環(huán)式溝通的方法對家長提出針對性建議,實施過程如下:
(一)個別反饋——教師發(fā)起
首先教師通過照片、視頻、文字、貼紙相結合的方式將幼兒的真實情況告知家長,同時為了保證幼兒情況的隱私性,保護幼兒的自尊心,我們將利用其中的“部分可見”功能讓幼兒情況只能被其家長可見。發(fā)布成功之后,家長會收到相關的更新提醒,從而關注教師所發(fā)布的內容及情況。如在一次幼兒起床后發(fā)現(xiàn)班內的文文不會穿衣服和折被子,利用“嘟嘟養(yǎng)成記”中的貼紙功能與家長進行溝通,并具體告知家長需要關注的方面。
(二)家園配合——家長記錄
在看到教師對幼兒的溫馨提醒之后,家長將會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該方面的培養(yǎng)。同時,家長也會將幼兒行為培養(yǎng)的過程用照片和文字的方式及時傳于“嘟嘟養(yǎng)成記”。這樣不僅能夠記錄幼兒的成長過程,同時也能讓教師了解幼兒在家情況。幼兒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過程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教師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原因而忘記此幼兒需要關注的方面,而家長的記錄是對教師最好的提醒。如文文媽媽看到老師所發(fā)表的內容后,在家里經常與文文一起動手操作,培養(yǎng)文文的動手能力。同時將文文的照片發(fā)于“嘟嘟養(yǎng)成記”,讓教師知道文文在家的情況。
(三)循環(huán)交替——家園互動
教師反映幼兒在園情況,家長再根據情況調整教育方向,教師再根據幼兒情況進行反饋,家長再進行調整,這樣就形成了家園之間良好的循環(huán),讓教師和家長對幼兒情況能夠有更具體及時的了解,更具有針對性。而新鮮事下面的評論能夠讓家長和教師進行溝通,在實施過程中家園有更好的互動性,能夠有針對地對幼兒進行跟蹤指導,從而幫助幼兒獲得發(fā)展。
隨著“嘟嘟養(yǎng)成記”在與家長溝通中的運用,我們在建構家園溝通新橋梁中積累了一定經驗?!班洁金B(yǎng)成記”彌補了紙質成長檔案的不足,使成長檔案真正成為家園溝通中的一種方式,讓家園溝通更加便捷和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