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汪力
對于逝去的青春,是安然放手,還是緊追不舍?“勵志婆婆”王琴的選擇是直面世俗的非議,為了女兒整容成“趙雅芝”,重活一回。
王琴很清楚,
在所剩無幾的歲月里,
她最想要的是什么:“我前半生太苦,余生不多,
現(xiàn)在我只想為自己而活?!?/p>
每隔一段時間,“62歲老奶奶為見初戀,整容成16歲趙雅芝”的新聞,就會被媒體翻出來推至頭條。時至今日,新聞熱度依然不減。
花甲老太王琴就是新聞中的女主角。不同于一般老太太跳廣場舞、帶兒孫的尋常生活,王琴的晚年生活隨性且自我—發(fā)表長篇小說,參加選美比賽,接受整容手術。
歷時兩年,她一共接受了十余項整容手術。有兩次是全麻,即使是對于痊愈能力很好的年輕人來說,都很危險。而王琴第一次被推進手術室的時候,是60歲,花甲之年。
旁人不懂,一把年紀了,安安生生過日子不好嗎?
但經(jīng)歷了8年知青生涯、3段不幸婚姻、中年喪女之痛的王琴很清楚,在所剩無幾的歲月里,她最想要的是什么:“我前半生太苦,余生不多,現(xiàn)在我只想為自己而活?!?/p>
3段不幸婚姻,半生困頓苦楚
1951年,王琴出身于湖北恩施一個京劇愛好者家庭,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愛好文藝。然而,造化弄人,她的前半生過得并不順遂。
17歲,王琴去了農(nóng)村當知青,沒想到卻被同鄉(xiāng)人算計,18歲被迫嫁給了當?shù)匾粋€農(nóng)民。她本來很氣憤,但周邊人安慰她:以你的身份能嫁給貧下中農(nóng),是福分。加之那時丈夫?qū)λ僖腊夙?,她便認命了。
然而,在她懷孕后,似乎是認定生米已煮成了熟飯,丈夫的溫柔變成了暴戾,一言不合就對她拳打腳踢。女兒出生后,剛生完孩子不過八九個小時,她就被要求起床做飯、洗衣。
冬天特別冷,王琴端著一盆臟衣物,一個人蹣跚地走到池塘邊,將結(jié)了冰的水面擊碎,忍受著刺骨的寒意洗衣。洗完回家時,她渾身都被凍僵了,卻聽到丈夫在抱怨:“我是個獨生子,我不要女兒,我要把她送出去當童養(yǎng)媳?!?/p>
聽到這話,王琴的心比身體更涼。與丈夫本就有學識上的差距,而思想上的差距令她覺得不能再將就下去了!生下女兒的第4天,她堅決申請了離婚。
然而,在當時那個什么都要供應的年代,離異女人何其苦與難!20歲的她抱著未足月的女兒投奔娘家,卻不想父母根本養(yǎng)不起她們母女,立馬就又給她安排了第2段婚姻,而她只能無奈接受。
5年后,因沒有感情基礎,25歲的她再次選擇了離婚。33歲時,她終于自己選了一次婚姻,卻因丈夫嗜賭如命,無奈于5年后又走上了離婚的道路。
3段婚姻,3個同母異父的子女,2個兒子都被判給了男方,只有女兒一直跟著她。在這之后,她談過幾次戀愛,但再沒進入婚姻,而將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女兒身上。做單親媽媽太難了,母女倆曾一度顛沛流離,食不果腹,吃了不少苦。
我年輕過,你們老過嗎?
直到女兒長大成了家,日子漸漸變得安穩(wěn),驀然回首,獨居的王琴發(fā)現(xiàn),自己已50歲了,卻一無所有—過去50年困頓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突然很想傾訴,于是拿起筆開始寫小說。她以自己下鄉(xiāng)當知青和第一段婚姻為原型,寫了小說《初吻黃土地》,把對命運的無奈和心里的苦悶都寫了出來。
因有良好的文學基礎,并曾在30歲時做過報社的通訊員,她的文筆很好,40多萬字的小說,三四個月就寫完了。而后小說中的其中一個篇章還被一家雜志社刊用,獲得了500元的稿酬。這讓她信心陡增,又開始創(chuàng)作第二部小說《紅塵》,講述的是明末清初時,她奶奶家十姐妹的故事。
寫小說不僅化解了她內(nèi)心的苦悶,更給她的人生注入了活力。
然而,53歲時,王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打擊—33歲的女兒在生育時因難產(chǎn)去世。有近1個月,王琴都把自己鎖在家里,無法走出悲痛。直到她翻出女兒寫給自己的一封信:“我知道,您的一生有許多的夢想,但因為眾多子女的拖累,夢想都被埋沒了!我一直替媽媽難過著,媽媽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眼淚滑過王琴的臉頰,她打開門,決定直面悲痛,決定重新活一次,決定活出快樂—連同女兒的那份。
于是,除了繼續(xù)寫小說,王琴又拾起舞臺夢—去參加選美,展現(xiàn)自己的才藝。
她參加的是武漢一個公司舉辦的老年組的選美比賽,但當她從黃石風塵仆仆地趕到比賽現(xiàn)場時,卻被工作人員告知:“老年組已經(jīng)取消了?!彼敬蛩憔痛穗x開,卻不想被周圍的年輕姑娘小聲嘲笑:“哼,這么老了還來選美!”
王琴的倔勁一下就上來了,老了就沒有資格選美了嗎?她轉(zhuǎn)過頭對工作人員說:“給我一個號碼牌!就要那個年輕組別的!”
站上選美舞臺時,58歲的王琴,皮膚松弛、身姿枯萎,在一眾姿色出眾、皮膚水嫩的小姑娘中顯得格格不入。但輪到她展示才藝時,面對臺下如利劍一般的異樣目光和刺耳的議論聲,她毫不怯場。不僅著一身藏族服飾,高歌了一曲,并載歌載舞,還朗誦了一首即興創(chuàng)作的詩:“傲梅臨冬不畏霜,晚菊爭艷朵朵黃。眾花云集T臺上,獨秀一枝在夕陽?!?/p>
一番表演后,臺下的人都沉默了,聽懂了那首詩的人,更有點眼泛淚花。比賽接近尾聲,王琴再次拿起話筒,帶著哽咽說:“我年輕過,你們老過嗎?”一瞬間,掌聲雷動。
2010年的這次選美,王琴從千人當中脫穎而出,進入到了30強,被網(wǎng)友封為“勵志婆婆”。
整成趙雅芝尋初戀
就是這次選美,改寫了她的人生。
她得到了30萬元整容基金的獎勵。思來想去,王琴覺得不能白白浪費30萬元,一咬牙走上了整容路。
躺到手術臺上時,王琴已60歲。她告訴醫(yī)生,要整成趙雅芝。不是隨便選的整容模子,而是因為女兒的偶像是趙雅芝,去世時還留下一件未完工的白娘子頭飾。“我要代替死去的女兒活好自己剩下的人生?!?/p>
她先是在臉上動刀子,隆鼻、墊下巴、削骨、拉皮。后來醫(yī)院發(fā)現(xiàn)她的廣告效益很好,又將她的整容基金追加到了100萬元,她又做了隆胸等其他十余項手術。所有的整容手術,歷時2年。
對于整容,王琴不是沒有后怕?!懊娌可窠?jīng)有點不對勁了。過去,我說話的速度如‘機關槍,現(xiàn)在成了‘三八大蓋,得一句一句慢慢講?!泵看翁傻绞中g床上,她都會害怕得發(fā)抖,但為了美,她覺得一切痛苦都是值得的。
整容后,王琴年輕了20多歲。在醫(yī)院的廣告照片中,她笑容甜美,留著少女般的長發(fā),穿著裹身短裙,身姿曼妙。這使得她突然萌生了找初戀的想法,并在網(wǎng)上發(fā)布了“尋初戀”的帖子。于是,“62歲老奶奶為見初戀,整容成16歲趙雅芝”的新聞很快被爆出,王琴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王琴時常去登臺表演戲劇
大多數(shù)網(wǎng)友都罵她“炒作、神經(jīng)病、老不正經(jīng)”,但也有少數(shù)網(wǎng)友被她整容的勇氣,以及堅持尋真愛的舉動所打動。王琴回應說:“很多人質(zhì)疑我這么大年紀折騰啥?現(xiàn)在這個社會,男人變帥女人變美天經(jīng)地義,60歲的女人也不老,也一樣可以很美。女人活一天就要美一天?!?/p>
她還在帖子里回應找初戀的事:“我找他干什么,也許他已做了爺爺,也許已對過去的所有事都漠然……但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我不僅為他寫過歌,還為他寫過小說……踏青霜重早春寒,紅顏褪盡暮色晚……”
初戀是王琴真正愛過的人。對方是個軍人,16歲時她與他相知相戀,但終因她父親的反對而分開。她想找到他,如果他家庭幸福,她就問一聲好便離去;如果他單身,她就陪他走完余生。但最終,因得知初戀已去世的消息,這事就不了了之。
丟什么,也別丟了夢想
“整容尋初戀”令王琴一夜爆紅。她因此6次踏進央視的演播廳,并上了40多檔電視節(jié)目。此時,人們才開始了解王琴背后的故事,了解到原來她是一個大才女。
從50歲那年起,王琴就一直沒放棄過寫作,陸續(xù)發(fā)表過《臨終關懷》《左鄰右舍》《再婚》《怪老頭王罡》《一日夫妻百日恩》等文章。
58歲時,她買來電腦,創(chuàng)建了博客,把作品都發(fā)到了網(wǎng)上,沒想到《初吻黃土地》獲得了600萬的點擊率。62歲時,筆耕不輟的她,終于出版了書籍《活著,就為了燦爛》。而后,她受邀加入了武漢作協(xié)。
“以前照著鏡子,總覺得離火葬場很近,現(xiàn)在就想燦爛地活著?!蓖跚僬f?!痘钪?,就為了燦爛》,王琴寫了10年。寫作初期,她以為自己會先女兒而去,曾叮囑女兒,如果自己死了,書還沒寫完,女兒一定要幫她完成。沒想到,女兒卻先走了。
“這本書是對女兒的祭奠?!蓖跚僬f?!皦灢萸嗲嘣绱簺?,愛女玉殞臥他鄉(xiāng),嬌容楚楚白幛繞,寡母如何堪風霜?”想女兒時,王琴會寫詩。
失去女兒后,她一直獨居。兩個兒子因從小跟各自的親爸長大,如今結(jié)婚生子后,雖然常來探望她,但離她的生活卻很遠。兩個兒子也曾不理解她,認為她無論是寫作、選美,還是整容尋初戀,都太“丟人現(xiàn)眼”了。但最終,他們認真讀了母親前半生的故事,還是選擇了支持母親。
名氣沖天時,王琴是忙碌的“空中飛人”。畢竟年齡大了,身體有時會吃不消,但她從未缺席過節(jié)目的邀請?!拔蚁硎苣菢拥纳?,有電視節(jié)目上,會很興奮。”
“不紅”以后,她的生活沉寂下來,但仍被她排得滿滿當當。作為某網(wǎng)絡論壇版主的她,每天要審閱稿件;時常也去唱戲登臺表演;在其他婆婆洗尿布帶孫子的時候,王琴和外國人談起了戀愛。她的德國男朋友對她講的情話被記錄在博客上,“你需要一個可以信任的男人。我準備做這樣的男人?!?/p>
即使一生幾多艱難,情路坎坷,也從不放棄對愛的渴望和對夢想的追求。不因年邁就停止前行;不因挫折而輕易放棄;不因他人評價而受其左右。66歲的王琴終于活出了屬于自己的燦爛人生,她說:“丟什么,也別丟了夢想?!?/p>
王琴時常去登臺表演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