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帥+譚智華
摘要 測取汽輪發(fā)電機組的有關熱力參數(shù),計算機組的熱耗率、汽耗率和高中壓缸內效率,評價機組的運行狀況以掌握機組大修后各項經(jīng)濟指標和設備運行特性,為機組的經(jīng)濟運行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 汽輪發(fā)電機;熱力計算;性能指標
中圖分類號TK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363(2017)03—0049—02
1設備概述
汽輪發(fā)電機組是由哈爾濱汽輪機廠生產(chǎn)的N30016.7/537/537型亞臨界、一次中間再熱、雙缸雙排汽、高中壓合缸、單軸凝汽式汽輪機組,回熱系統(tǒng)有3臺高加、1臺除氧器及4臺低加,汽輪機驅動給水泵。
2技術標準和規(guī)程規(guī)范
1)技術標準:采用GB/T 8117.2-2008/IEC609532:1990《汽輪機熱力性能驗收試驗規(guī)程第2部分:方法B各種類型和容量的汽輪機寬準確度試驗》標準。
2)水和水蒸汽性質表:采用國際公式化委員會1997年工業(yè)用IAPWS水和水蒸汽狀態(tài)方程。
3試驗結果及數(shù)據(jù)分析
3.1試驗數(shù)據(jù)處理
選取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記錄的每一工況相對穩(wěn)定的一段連續(xù)記錄(一般為1h)進行平均值計算作為原始數(shù)據(jù),此平均值經(jīng)過儀表校驗值,零位、高差、大氣壓力等修正后進行性能計算。對同一參數(shù)多重測點(左、右或前、后)測量時,取其算術平均值。
3.2流量計算
試驗按照GB/T 8117.2-2008的要求采用凝結水進除氧器的流量作為試驗的基準流量,給水流量則通過對1、2、3號高加及除氧器的熱平衡和流量平衡計算求得,再計入過熱器減溫水流量和不明漏量,按此求得主蒸汽流量和再熱蒸汽流量。高壓軸封漏汽、中壓軸封漏汽、高壓門桿漏汽流量根據(jù)制造廠家提供熱力計算書折算得出。各儲水容器水位變化量根據(jù)容器尺寸,記錄時間和介質壓力及溫度將其換算成當量流量。
3.3試驗熱力性能計算
熱耗率計算公式如下:
HRt為試驗熱耗率kJ/(kW.h);Gms為主蒸汽流量t/h;Hms為主蒸汽焓kJ/kg;Grs為再熱蒸汽流量t/h;Hrs為再熱蒸汽焓kJ/kg;Gfw為最終給水流量t/h;Hfw為最終給水焓kJ/kg;Ggp為高壓缸排汽流量t/h;Hgp為高壓缸排汽焓kJ/k;Grhs為再熱器減溫水流量t/h;Hrhs為再熱器減溫水焓kJ/kg;Gmhs為過熱器減溫水流量t/h;Hmhs為過熱器減溫水焓kJ/kg;W為發(fā)電機有功功率MW。
缸效率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叩為高、中壓缸效率%;日。為高、中壓缸進汽焓kJ/kg;Hc為高、中壓缸排kJ/kg;Hct為高、中壓缸排汽等熵焓kJ/kg。
3.4試驗結果的修正
按照GB/T 8117.2-2008的要求,對額定負荷試驗工況計算結果進行參數(shù)修正。參數(shù)修正主要包括以下各項的修正:
1)主蒸汽壓力;2)主蒸汽溫度;3)再熱蒸汽溫度;4)再熱器壓損;5)排汽壓力。
3.5熱力性能試驗計算結果及分析
1)額定工況試驗熱力性能計算結果與設計值的比較見表1。
2)高、中壓缸內效率。機組設計高壓缸內效率為88.22%,中壓缸內效率為91.64%,在這次試驗中,機組高壓缸內效率為76.127%,比設計值低12.093%,中壓缸內效率為95.244%,比設計值高3.604%。機組中壓缸內效率偏高是由于高中壓缸之間的漏流量過大引起的。高壓缸內效率過低和高中壓缸之間的漏流導致機組熱耗率上升,對機組經(jīng)濟性不利。
3)機組流量。本次試驗以凝結水進除氧器流量作為基準流量進行測量,通過除氧器熱平衡、高壓加熱器組熱平衡和除氧器、凝汽器當量流量的計算得到主蒸汽流量、再熱汽流量、主給水流量等。
3.6結論
1)#2汽輪機組在270MW負荷工況下的試驗熱耗率為8828.727kJ/kW·h,修正熱耗率為8723.899kJ/kW·h,設計額定工況下的熱耗率為7954.9kJ/kW·h,修正熱耗比設計熱耗率高出768.999kJ/kW·h。
2)#2汽輪機組270MW負荷工況下的高壓缸內效率為76.127%,比設計值低12.093%,中壓缸內效率為95.244%,比設計值高3.604%。
3)機組熱耗比設計值高,其主要原因如下:機組高壓缸內效率比設計值低12.093%以及高、中壓缸之間的軸封漏流量過大,是機組熱耗偏高的主要原因;軸封間隙調整不合理,軸封漏流量過大,部分蒸汽沒有經(jīng)過汽輪機作功就從軸封漏入凝汽器,不僅增加了機組熱耗率,而且加大了凝汽器熱負荷,對機組真空也存在一定影響。無論從安全性還是從經(jīng)濟性看,都對機組不利。
4)機組排汽壓力比設計值偏高0.744kPa,使熱耗上升,對機組經(jīng)濟性不利。
3.7建議
為改善機組運行經(jīng)濟性,建議電廠從如下方面加以改進:1)機組高壓缸內效率過低,各段抽汽超溫也說明機組本體有了嚴重缺陷。建議電廠在大、小修的時候檢查高、中壓缸本體是否存在結垢、變形、動靜葉間隙是否合理,并與制造廠聯(lián)系,對機組高、中壓缸進行改造;2)高加疏水端差、出水端差都比設計值高,說明高加換熱效率下降,建議電廠檢查高加是否存在結垢等現(xiàn)象,提高高加換熱效率;3)提高真空,降低機組背壓,盡量使背壓達到設計值;4)軸封漏流超標,建議電廠在大、小修的時候減小軸封間隙,降低軸封漏流;5)在停機的時候對#6低加正常疏水管道進行檢查,解決疏水不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