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后裔》熱銷的同款美妝品熱度還未消散,隨著《藍色大海的傳說》播出,“全智賢+人魚”又成為淘寶美妝關鍵詞。韓劇對中國觀眾的“洗腦”神力,已經延伸至劇中角色引領的妝容風潮:不論是“透明肌”還是“咬唇妝”,女主同款妝容背后,帶動的是整條銷售鏈。
Step 1:制造噱頭
若是對美妝不甚熟悉的人,當看到“BB霜”“CC霜”“氣墊粉底”等一系列名詞時,難免會一頭霧水,而這些,都是韓妝一貫的“概念創(chuàng)新”。
2005年,韓國藥妝品牌Dr.Jart+蒂佳婷研發(fā)上市了第一款BB霜,雖然用法與傳統(tǒng)的粉底液相似,但是BB霜主打“護膚”概念,可以說是針對人們認為的“化妝傷害皮膚”觀點,推出了集“護膚、遮瑕、防曬”等功能為一體的新概念產品。
2008年,愛茉莉太平洋旗下品牌IOPE首次推出了“氣墊BB霜”,這次則是在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通過按壓的方式便能取到適量的BB霜。由于氣墊產品非常便于使用,在此之后,除了BB霜,諸多品牌將粉底液、腮紅液等化妝品也以“氣墊”的形式推出。
不難發(fā)現(xiàn),與歐美品牌側重品質研發(fā)不同,韓國美妝更加注重概念的打造,這個概念可以體現(xiàn)在產品功能、使用方法等諸多方面。
除去上述的產品功能革新,韓國還擅長創(chuàng)造獨具特色的“韓式妝容”。例如韓國首創(chuàng)的“一字眉”“咬唇妝”等至今仍風靡亞洲市場,“咬唇妝”中間深邊緣淺的唇色能營造一種“櫻桃小嘴”般的清純感,在《太陽的后裔》中宋慧喬使用的蘭芝“雙色唇膏”便是基于韓式“咬唇妝”推出的產品。
Step 2:美妝網紅帶動話題
如果說美妝界也有“黑話”的話,那么一定是“功課”“種草”“拔草”一類的了。在美妝品高產的韓國,如何在云云產品中選取到適合的,美妝博主的角色必不可少。即便不熟悉韓國社交工具,在微博中也可以方便地看到一些美妝號轉發(fā)的韓國博主推文。
Pony樸惠敏是韓國資深美妝達人,有多本美妝著作,自今年3月在新浪開通微博以來,已有259萬的粉絲量。Pony的美妝視頻很多便是“美妝功課”,意即如何化適用于某個場景的妝,或者對化妝品的試用體驗。像Pony這樣的美妝達人在韓國還有很多,他們多會試用市面上最新推出的化妝品,并制作成圖文或視頻,在社交平臺上傳播。經由Pony等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美妝達人推薦后的產品,往往都有著良好的銷量。
除了韓國美妝博主,能夠第一時間copy最新流行韓妝的國內博主,也不會放過任何嘗鮮機會?!绊n妝教程”已成為許多博主的固定欄目,諸如“畫出xx劇同款妝容”也是不少熱門美妝貼的主打內容。
Step 3:韓劇與明星的二次強化
美妝達人在社交傳播鏈上有著重要的作用,但若是有熱門韓劇和明星的加持,則更易產生“爆款”。
在2012年播出的韓劇《想你》中,女主角尹恩惠常用的紫紅色唇膏便被冠以“想你色”而在美妝界廣為傳播,雖然在這部劇中并沒有透露具體使用的哪款唇膏,但各大美妝品牌紛紛借用“想你色”為噱頭,宣傳自家相似色號的產品。在《太陽的后裔》中,鏡頭并沒有避諱這些化妝品品牌,宋慧喬使用的多款蘭芝產品在電視劇熱播之后賣斷了貨。
不難發(fā)現(xiàn),在韓國影視作品中,幾乎少不了化妝品牌的贊助。由于社交平臺的普及,贊助商越來越直接了當?shù)貙⒒瘖y品牌在劇中加以宣傳,以滿足觀眾的了解需求,這同以往隱晦植入相比有很大改變。
在全智賢《藍色大海的傳說》中,全智賢使用的HERA唇膏被冠以“人魚色”的名稱,在HERA官網上成為重點推介的對象。而在三年前,全智賢在《來自星星的你》中使用的橘粉色唇膏也被稱為“星你色”,同樣掀起了一波購買潮。
Step 4:抵達最大多數(shù)消費者
在一系列的宣傳推介之后,能使消費者做出“買買買”的決定,還有著社交因素的推動。
也許你沒有用過即時通訊工具Line,但你一定見過饅頭人、可妮兔和布朗熊這些Line Friends卡通形象。這款應用在日本、韓國等國家有著火熱的人氣,而在韓國美妝界,更是將其化為了一個強大的IP。
韓國美妝總是能精準地掌握住潮流動態(tài),并順勢推出相應產品。MISSHA謎尚是韓國三大化妝品集團之一ABLEC&C株式會社旗下品牌,今年年初便與Line Friends進行跨界合作,推出了Line Friends限量版彩妝。
對于多數(shù)女性購物者來講,化妝品并不是以“剛需”的形式購入,很多時間僅是因為外觀可人或者由喜歡的明星代言,便沖動買下。由于Line軟件的社交熱度,LineFriends在韓國可以被稱為代表性流行文化,謎尚的營銷便很好地掌握了這個契合點,將價格親民的美妝配以極具話題度的包裝,讓其甫一上市便被搶斷了貨。在中國有著頗高知名度的innisfree悅詩風吟同樣做過Line Friends合作款,也有著不俗銷量。
龐大的“韓妝王國”與文化塑造
完成以上步驟后,各類韓式美妝產品已從概念滲透到日常消費,當你在購買某款產品時,可曾發(fā)現(xiàn)已跌入韓妝塑造的“價值觀”消費?
化妝品包裝公司Yonwoo International/PKG市場總監(jiān)Curt Altmann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韓妝)跟西方市場不一樣。一般在西方市場,我們創(chuàng)造一種產品來解決一種問題。但在韓國,消費者并不是把一個產品當成一個問題的答案,而只是許多化妝品的一部分”。
在韓國,化妝品更像是作為“應季商品”而存在,相較歐美動輒兩三年的研發(fā)周期,韓妝周期極短,而更新速率極快,很多產品往往第二年就不再生產,代之以新的產品線。
就像韓國娛樂流水線上永遠不缺新鮮面孔一樣,韓式美妝永遠不愁新的概念品。上新快,價格合適,消費者買單的并不是品牌忠誠度,而是一種對流行事物的體驗成本。我們也看到,多如牛毛的新產品,并不宣稱自己能完美解決某類困擾,但它們永遠在制造“新鮮感”。
因此,當我們被這些無孔不入的營銷心機裹挾時,就已經成為這股美妝潮流的追逐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