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這個小故事再一次觸動了我。諾亞財富總裁汪靜波,出生于音樂世家,但她偏偏五音不全。小時候她會偷偷練歌,以期融入家庭。她表面上很快樂,內(nèi)心卻十分自卑。
直到長大后進入金融機構(gòu),她竟然發(fā)現(xiàn)自己在金融理財方面有獨特的“天賦”,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創(chuàng)辦了全國著名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gòu)。
劍橋大學有一個著名的“灰人理論”。
哪些人是“灰人”呢?就是那些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才能獲得好成績的人。“灰人理論”承認人的天賦差異,在某些方面天資聰慧的人,特別容易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有所建樹。如果一個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往往付出加倍的辛苦和努力后依舊一事無成。
我們所接受的成功理論,是剔除“天賦”條件的,似乎只要努力就一定成功。于是,人生最可怕也最可悲的事情發(fā)生了:很多人一輩子都很努力,只是想抱起一塊自己根本不可能抱起的石頭。但有的人卻找到了支點和棍子,輕輕一撬石頭就起來了。
找到你的支點,至關重要。
這個“支點”,對有的人來說是歌唱,有的人是理財,有的人是奔跑,有的人是數(shù)理化或文史哲。
在美國,很多人為前第一夫人米歇爾的告別演說所打動。米歇爾在演說時幾度哽咽,她說身為第一夫人,是她此生最高的榮耀,也希望她能讓大家都感到驕傲。
作為首位非洲裔第一夫人,米歇爾的個人經(jīng)歷極其經(jīng)典,但千萬不要把這一切僅僅歸功于她的“努力”。
米歇爾出生于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按照世俗的邏輯,一個黑人家庭的孩子,是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的。但米歇爾出生時,正值人權運動高漲,而她又有一位伯樂一樣的父親。她具有令人驚訝的學習能力,最終擁有了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學士和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兩張名片,這在少數(shù)族裔中是不多見的。
奧巴馬的故事同樣如此。人們只看到了他們的努力,但沒有看到他們是在“找到人生支點后的努力”,還有他們與生俱來的樂觀、自信與非凡的個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這是由每個人的稟賦決定的。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最適合他的領域和職業(yè)。但許多人總在忙忙碌碌中瞎忙,在“努力奮斗”中苦斗,他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你需要什么?你擁有什么?哪些東西最讓你快樂也最讓你覺得有意義?
你的人生支點,就在這三個問題之中。當你找到它們后,你的努力才最有意義,也是最有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