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少年閏土》寫了有關閏土的幾件事情,使閏土的形象躍然紙上。你也可以用一兩件事來介紹你的小伙伴,要寫出小伙伴的特點。(出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訓練)
一個夏天的中午——當時學校要求學生在午飯后必須到教室午睡。那年村子里流行一種木板拖鞋,走起來很響,我爹也給我做了一雙,我穿著木拖鞋到了教室門前,看到同學們已經(jīng)睡著了。我本能地將拖鞋脫下提在手里,赤著腳進了教室。這情景被王老師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進教室把我叫出來,問我進教室時為什么要把拖鞋脫下來,我說怕把同學們吵醒。他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沒說就走了。事后,我聽人說,王老師在學校的辦公會上特別把這件事提出來,說我其實是個品質很好的學生。當所有的老師都認為我壞得不可救藥時,王老師通過一件小事發(fā)現(xiàn)了我內心深處的善良,并且在學校的會議上為我說話。這件事,我什么時候想起來都感動不已。后來,我輟學回家成了一個牧童,當我趕著牛羊在學校前的大街上碰到王老師時,心中總是百感交集,紅著臉打個招呼,然后低下頭匆匆而過。
后來王老師調到縣里去了。有一次,在從縣城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騎車回家的王老師,他的自行車后胎已經(jīng)很癟,馱他自己都很吃力,但他還是讓我坐到后座上,載我行進了十幾里路。當時,自行車是十分珍貴的財產,人們愛護車子就像愛護眼睛一樣,王老師是那樣有地位的人,竟然冒著軋壞車胎的危險,載著我這樣一個卑賤的人前進了十幾里路。這樣的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夠做出來的。從那以后,我再也沒見到過王老師,但他那張笑瞇瞇的臉和他那副一躍就翻過了一米七橫桿的矯健身影經(jīng)常在我腦海里浮現(xiàn)。
(節(jié)選自莫言《我的老師》,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出擊
通過一兩個具體的事例,反映出人物的特點或品質,能夠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選文的作者莫言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自稱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在文中,作者選取了兩個事例來寫王老師:第一個事例是王老師發(fā)現(xiàn)了“我”怕影響別的同學午休而提著拖鞋進教室,便在學校辦公會上說“我”其實是個品質很好的學生,這說明王老師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第二個事例是王老師冒著軋壞車胎的危險載著“我”行進了十幾里路,這反映出王老師與人為善、不計私利的特點。作者筆下的王老師之所以形象豐滿,特點突出,關鍵在于他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能夠從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中,發(fā)現(xiàn)人物的內在美。這就啟發(fā)我們寫作時要善于挖掘并運用身邊的小事例,以此凸顯出人物的美好品質或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