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凊
摘 要:基層文化館、站自誕生以來,就肩負著傳播知識、示范指導、向普通群眾提供優(yōu)質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重任。 基層文化館、站面向廣大群眾免費開放,對建設和諧社會、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有重要意義。由于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在很多地區(qū)都是近年來才興起發(fā)展的,經驗有所欠缺,因此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阻礙了文化館、站的發(fā)展。只有找出這些問題,積極探索改進方法并付諸實踐,才能真正發(fā)揮文化館、站的重要作用,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關鍵詞:基層文化館;群眾服務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2-0245-01
一是服務的全面提升。隨著基層文化館、站的免費開放,放低了進館進站的門檻,原本群眾心中高雅的場所形象逐漸轉為群眾學習文化藝術的場所,原本清凈的場所會變得人多嘈雜、擁擠喧鬧,必然影響?zhàn)^內衛(wèi)生。另外,由于一部分工作人員會覺得既然是免費的,服務過得去就行了,諸如此類種種情況,必然會降低服務質量。因此,在參加活動人數增加的情況下保證提高服務質量,是文化館免費開放的首要問題。提升服務水平,首要的就是提升服務意識,改變過去等人上門,你請我去的工作模式。從工作能力到業(yè)務素質以及場所設施等等都要有質的提升。
二是充分利用有限的資金。由于基層文化館、站的免費開放,群眾進來參與活動的人數迅猛增多,人力不足、場地不足、設施不齊等存在問題,立即顯現,將會成為進一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瓶頸。由于提高了運營成本,一段時間以來,讓文化館、站處于透支運轉的狀態(tài),甚至勉為其難。嚴重的資金不足問題對文化館、站的免費開放帶來極大挑戰(zhàn),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先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應是解決資金問題主要途徑,其次,社會贊助,部分有償服務等也是籌措資金的有效方法。
三是突出的安全管理問題?;鶎游幕^、站的免費開放,將接待各層次的群體,并且人數龐大,如何保證館、站內的安全,如消防問題、參觀人員的人身與財產安全問題,以及如何處理突發(fā)事件,這些都對文化館、站的安全防護體系和工作人員安全知識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化主管部門應在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對文化館、站工作人員進行系統(tǒng)的安全知識培訓,規(guī)范安全服務程序,添置必要的安全器材,制定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和檢查。
四是提高群眾文化參與者的素質。隨著文化館、站的免費開放,給更多的人提供免費享受文化服務的機會,因此群眾對此表現出極大熱情。但是由于文化館、站面對的都是最基層的老百姓,文化水平和素養(yǎng)良莠不齊,部分參觀者不注重保護館內公共設施,不能做到遵守文化館、站內的學習秩序,個別參觀者在館、站內隨意丟棄垃圾,甚至損壞活動設施。這樣就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勞動量,并會對文化館、站的服務產生不良影響,很不利于文化館、站的工作順利開展。提高群眾文化參與者的素質,同樣也是文化館、站開放后應該進行的一項內容,讓老百姓在免費開放的環(huán)境下,不僅獲得文化服務,也能得到人生修養(yǎng)的錘煉與提高。
五是提高文化館、站服務水平,應該因地制宜,把握優(yōu)勢,加強對業(yè)務功能的完善。根據我國文化館、站的定位不同,應設置多種職能部門,如美術書法攝影室、電影音樂舞蹈室、文學室、群眾文化研究室、戲劇曲藝室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此外,文化館、站內還應加大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投入,如標準演出劇場、舞蹈排練廳、美術書法展廳、多功能廳、攝影展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廳、文物博覽物展廳、歷史名人展廳等。隨著文化館功能的建設齊全,能夠滿足現代大型會議、文藝演出、舞蹈排練等各種服務需求,同時館、站內也能成為廣大群眾參觀學習的重要平臺,成為群眾學習科學知識、了解歷史文化、欣賞藝術作品、探索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要途徑。隨著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對文化需求提出了綜合化、多元化的要求,各種文化服務不僅需要硬件措施,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也是重要方面,以此提高文化館的服務水平,給廣大群眾帶來更多的精神作品。
基層文化館、站是開展群眾文化服務的重要職能部門,應以提高專業(yè)化服務水平、優(yōu)化服務內容與形式為不斷進步的目標。文化服務可以體現出多樣性,滿足不同群眾的不同需求。因此,基層文化館、站必須與時俱進,緊跟經濟發(fā)展與時代進步的形勢,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yè)化建設,提高公共文化的普及水平,優(yōu)化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與形式,以為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另外,除了不斷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與形式、普及文化服務,文化館、站的工作還必須以群眾實際需要為出發(fā)點,并根據各地風俗習慣的不同、審美不同提供滿足群眾需求的服務,讓文化活動貼近生活、靠近基層、方便群眾。要滿足群眾文化生活的不斷變化,加快對文化服務內容的創(chuàng)新,改善文化服務形式,豐富文化服務的內涵,提高文化服務質量與水平,以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文化館、站應堅持面向群眾、面向基層服務,探索與基層群眾需要相符的新內容,例如不定期調卷問答,看群眾需要什么樣的文化活動,從而多舉辦群眾愿意參加的文化活動,讓文化館、站的服務真正符合群眾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進社會進步與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