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馬志國
父親是個心底無私的人。
父親當會計的時候,村里有文化的人還不多。于是,父親不計個人得失,讓干什么干什么,又當小隊會計,又當大隊會計。沒想到,1964年“大四清”運動中,父親因此成了清查重點。因為四清工作隊認為,像父親這樣的情況,財務上一定會有問題。可是,工作隊25個人的清查班子查了8個月,最終也沒查出任何問題。其實,對一個心底無私、只求筆墨相伴別無他求的人來說,查不出任何問題,是再自然不過了。
父親當村支書那幾年,不少農(nóng)村青年通過招工招生,跳出農(nóng)門。那時候,我們幾個孩子中,我和我的大妹妹,都符合招工招生的年齡和條件。但是,每次招工招生的名額,父親都主動給了別人家的孩子,讓村里不少年輕人的人生從此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無私的心,是純凈的心。純凈的心,讓父親真正忘了年齡忘了老。為了研習書道,父親在八十歲高齡,還走進了老年大學,不當先生當學生,不學高級班而是學初級班,而且不知道什么是驕傲,只知道虛心好學。第一學年下來,就被評為優(yōu)秀學員。老父親笑容滿面捧回優(yōu)秀學員證書的神情,簡直就像小學生第一次捧回了獎狀,純凈得像個孩子。
純凈的心自然淡泊名利。書法界的朋友電話聊起來問:“書法家都掙了不少錢,您怎么沒掙多少錢?”老父親總是樂呵呵地實話實說:“寫字掙錢不是錯,書法藝術(shù)應該更值錢。不過,我都這個歲數(shù)的人了,主要就為開心?!?/p>
對自己的書法”火“起來,老父親說起來總是淡淡的:咱一個小百姓,一個小老頭,寫出字來有人喜歡,就足夠了。老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至今,人家求一幅作品,老人還常常要再送上一幅。幾年前,一位來求字的朋友要買下老人的一幅長卷。人家張口出價1萬,老人自己堅持只要8000。哪有這樣做買賣的?老父親的一幅長卷,最近有人出價10萬元,老父親不為所動,不是扛著價,是心里根本沒想著賣錢。
如今,老父親每天端坐案前,筆墨相伴,凝神靜氣,雜念全消,依然那樣純凈,那樣純真,那樣純粹,那樣純?nèi)弧?/p>
每每有些同樣喜好筆墨的老年朋友相聚,那更是老父親最快樂的時光。是啊,老年朋友在一起切磋書道的快樂,那不是年輕人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似乎又回到了純真童年,他們圖的就是過把癮,圖的就是找個樂。
大家知道《了凡四訓》,作者袁黃曾任寶坻知縣。因此,寶坻成立了袁黃紀念館。走進袁黃紀念館,會看到老父親抄寫的八扇屏《了凡四訓》。最近,老父親又花一個月時間,再次抄寫《了凡四訓》八扇屏,捐獻給即將開館的袁黃圖書館。有人說:“按您的潤格標準,您抄寫這《了凡四訓》得值多少錢?”父親半是玩笑半認真:“還有比錢更值錢的,袁了凡延壽十幾年,我也想延年益壽多活幾年??!”
在老父親書桌的玻璃板底下,可以看到老人的座右銘:“不息身方健,無私心自寬?!崩细赣H自擬的《養(yǎng)生經(jīng)》中也說:“知足常樂,無求常安?!笔堑模牡谉o私天地寬。無私的心,是淡泊的,是純凈的,少了名利的糾結(jié),少了憂煩的羈絆,多了知足的安樂,多了無求的安然。如此心地,哪有不健康長壽的道理?
父親是個有愛心的人,愛生活,愛身邊的人。
當教師的歲月里,父親把愛交給了自己的工作,送給了自己的每個學生。父親每次工作變動,臨走的時候,都有聞訊而來的學生和家長,圍住父親不讓走。
一次,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一個女孩不慎落水,雖然水不很深,但這個女孩子卻慌了手腳。父親聞訊趕到,不顧一切跳進水中把女孩救上岸來。大家七手八腳一起相助,女生吐了幾口水,終于轉(zhuǎn)危為安。一年冬季,師生在冰上活動。一個學生不小心在冰面上仰面摔倒,后腦勺直接摔到冰板上,當時就人事不省了。父親救人心切,憑著不知哪來的辦法,使勁把學生撅過來。片刻,學生終于長出一口氣,有了呼吸。
父親的愛心,更多地表現(xiàn)在平時的樂善好施。
父親在村里當書記的年月,鄉(xiāng)親們蓋房子還是讓人發(fā)愁的事。父親憑著幫鄉(xiāng)親排憂解難的熱情,帶領(lǐng)幾個年輕人,拿起瓦刀,當起瓦工,不要錢,不吃飯,只在生產(chǎn)隊里記工分,幫鄉(xiāng)親們一家一家地蓋起了新房。說起蓋了多少房子,至今父親還非常感慨:“只記得那幾年咱村新房起來一層又一層,連成一條街又一條街。要不,為什么咱村小伙子很少打光棍的?”那神情里滿是自豪和幸福。
父親的一筆好字,自然早就聞名鄉(xiāng)里。鄉(xiāng)鄰有需要筆墨伺候的事,寫春聯(lián)啊,寫請柬啊,紅白喜事啊,常常來請父親。每到這時候,父親總是先放下家里的事。父親說:“誰都有需要幫把手的時候,幫別人就是幫自己?!?/p>
父親的愛也給了家人,給了母親。
2015年的情人節(jié),記者采訪老兩口相親相愛一輩子的故事后這樣報道:
凌晨3點,85歲的馬守君老人悄悄起床,來到書房,他要給老伴兒創(chuàng)作一幅書法作品,作為情人節(jié)的特殊禮物。老人凝神聚氣,飽蘸濃濃愛意,一揮而就寫下“情深義重”四個大字。直到中午,他才鄭重拿出禮物獻給相濡以沫的老伴兒。老伴兒收到這份驚喜,笑得合不攏嘴,老夫老妻相守64年,她能體會到字里行間濃濃的愛意。
笑累了,老伴兒就向記者“數(shù)落”起馬大爺?shù)狞c點滴滴:“我的牙口不好,還患有哮喘病,不能吃得太咸,他每次炒菜都要先鏟出一盤來,然后鍋里的菜再放鹽。炒熟了出鍋,再把之前鏟出去的菜倒回鍋里,煮得爛爛的。最可笑的是包餃子,他怕把給我包的那份餃子煮混了,就在餃子上捏出精致的花邊……”
父親老年后常說:“結(jié)善緣,有善報,我這輩子健康長壽,也是老天給我的回報!”是啊,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一個人付出的愛心善行,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來,讓自己身心受益,讓自己享有健康長壽的回報。有愛人不老,是天道,是人道,是養(yǎng)生的根本大道。這大概就是圣人說的“仁者壽”吧。
健康長壽哪里來?每位健康長壽的老人,都有自己不老的情懷,都有自己不老的心路歷程。父親用自身經(jīng)歷印證了自己的那句話:健康長壽只能從“心”來。是的,從根本上說,健康長壽只能從修養(yǎng)心性中修養(yǎng)出來。
行文至此,忽然兩個相距五十多年的鏡頭,在腦海中交相閃現(xiàn):我小時候,那年大雨讓田地變成汪洋,父親帶我去瓜地撈瓜,齊腰深的水中,父親巍然如山,大手牽小手,我心里是那樣踏實;前不久,在登盤山的途中,我們父子再次手牽手,我心里依然那樣踏實,因為父親依然是我們心中不老的青山,父親依然情懷不老。
為父親心中永遠的不老情懷祝福!(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