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
摘 要: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加氫精制、PSA解吸等煉廠氣中的氫氣,通過膜分離技術回收,返回氫氣管網作為加氫原料,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捎^。
關鍵詞:膜法氫氣提濃;原理;工藝流程
1 氫氣膜分離技術原理
氫氣膜是用聚酰亞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種中空纖維膜,對于不同氣體而言,它們在膜中的滲透速率大不相同,例如:H2O>H2>H2S>CO2>O2>Ar> CO>CH4>C2H6>N2。因此當具有一定壓力的混合氣體通過中空纖維膜分離器時,利用氣體自身的壓力作為推動力,通過“溶解一擴散一解吸”的機理,滲透速率較快的氣體(氫氣)透過膜后在設備的低壓滲透側富集,而滲透速率較慢的氣體在進氣高壓側富集。
氣體透過纖維膜的流量表達式為:
Qi=Ji·A·ΔPi
其中,Qi——透過膜的氣體流量,m3/h;
Ji ——滲透系數,m3/(m2·h·MPa);
A ——膜面積,m2;
ΔPi ——膜兩側的分壓差,MPa;
由表達式可知,要在滲透側得到理想的氣體流量,就需要膜分離設備本身應具備較高的氣體選擇性、分離系數和滲透系數;同時通過膜的混合氣體還要有足夠的壓力,使膜兩側能夠產生足夠的分壓差做為推動力。
2 工藝流程描述
某煉廠的變壓吸附解析氣與精制干氣進入壓縮機升壓至1.2MPa,然后和加氫干氣混合后作為原料氣進入膜氫氣回收界區(qū)。膜分離裝置的工藝流程可分為預處理(過濾、加熱)和膜氫氣分離兩部分。
原料氣經過壓力調節(jié)后進入高效過濾器,去除氣體中夾帶的固體雜質、油滴及水汽等,然后進入蒸汽加熱器,將原料氣加熱至48~55℃,目的是保證進入膜分離的氣體遠離露點溫度,使原料氣中可能含有的液態(tài)物質不至在膜表面富集而影響氣體分離效果,同時使膜分離器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tài)。
經過預處理后的原料氣進入膜分離器,氫氣以較快的速度透過膜絲,在低壓滲透側得到0.1MPa(G)、94%的高濃度氫氣,返回氫氣管網作為加氫原料;而其他組分的慢氣在原料側富集,通過自動調節(jié)閥送至界區(qū)外下游工段。
3 裝置運轉情況
該膜氫氣回收裝置經實際運行、檢驗后,滲透氣中的氫氣純度、回收率均達到了設計要求。經過對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性、指標等方面的長期觀察,證明該氫氣回收裝置性能穩(wěn)定,回收氫氣純度高,氣量大,產量增效明顯。部分運行數據見下表
裝置運行的初期原料氣中輕烴含量較高,為保證膜分離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通過上游工藝及壓縮機分離設備的調整,降低了原料氣中的輕烴含量,減輕了膜裝置中高效過濾器的運行負荷。
該膜分離裝置根據設計要求和上、下游實際工況,為滿足系統(tǒng)氣量的波動同時又能達到指標要求,設計時將膜分離器分成若干組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裝置的運行負荷大致在9500~15000NM3/h之間波動,因此通過合理調整膜分離器組的投運組數,與裝置的進氣量匹配,保證了系統(tǒng)在各種工況條件下均能達到設計要求的氫氣純度和回收率指標,體現(xiàn)了較高的操作彈性和系統(tǒng)可靠性。
4 經濟效益核算
該膜分離氫回收裝置設計處理能力為20000NM3/h,實際運行達到約15000NM3/ h,原料氣氫氣濃度65%~75%,產品氫純度大于94%,氫氣回收率達到93%,裝置運行按照全年運轉8000h計,氫氣以1元/ NM3 計,則每小時回收的氫氣折算成純氫為:
15000×70%×93%=9765NM3/h
則全年預計可回收氫氣的價值為:
9765×8000×1/10000=7812萬元
該裝置在投運后3個月左右即可收回投資,經濟效益非??捎^。
5 裝置優(yōu)勢
通常情況下,膜法氫氣提濃技術在中高壓條件下應用較多,這樣可以保證膜分離裝置在運行時有足夠的推動力。但是將煉廠氣升壓的過程,也增加了很大一部分能耗,經濟效益不好。而在推動力比較低的情況下,為得到回收率較高且高純度的氫氣,就要求膜纖維絲本身要具備更高的滲透性能和選擇性。
實踐證明此低壓膜分離氫回收系統(tǒng)很好的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不但節(jié)約了壓縮機的能耗,也得到了高純度、高回收率的氫氣,給企業(yè)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6 結論
經過實際論證,該膜氫氣分離系統(tǒng)的工藝簡單、能耗低、操作彈性大,同時其產品氫的純度高,回收率高,非常適用于低壓條件下煉廠氣中氫氣的回收工藝。
參考文獻
[1]王從厚,陳勇,尹中升.氫源與膜法提氫技術[J].分離信息薈萃,2005,(3):90-91.
[2]Malder M,李琳(譯).膜技術基本原理(第2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201-202.
(作者單位:大連邁泰克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