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珂 老蘭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6全年實現(xiàn)整車銷售640萬輛,這些汽車有桑塔納、帕薩特、波羅、朗逸、高爾、途安,有君威、君越、凱越、榮御、景程、樂騁、賽歐、科魯茲,有五菱、榮威、寶駿……卻沒有了國人曾經(jīng)引以為豪、代表中國汽車形象的“老上海”品牌。
一張斑駁的老照片,就像一扇時間之窗,透過窗戶便能看到不一樣的市井百態(tài)。喧囂的馬路上,四輪馬車穿梭往來,間或出現(xiàn)幾輛拉人的獨輪車。馬路中央,一輛怪模怪樣的車,引來街上行人的側(cè)目……
這是大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上海街頭,那輛“怪車”就是最早傳人中國的汽車——“奧斯莫比爾”。從此,上海這座城市便與汽車結(jié)緣,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集團)的歷史便從那一刻開始,匯集了滬上多家工業(yè)企業(yè),逐步演變?yōu)榻裉斓臉幼印?/p>
買來奔馳追“東風”
汽車,對中國人來說無疑是個“舶來品”。那么,傳人中國的第一輛汽車是哪個國家的產(chǎn)品?傳人的時間是哪一年?有人認為,“第一車”應(yīng)是慈禧太后的御用車。也有人說,匈牙利商人李恩時(Leinz)在1901年至1902年從香港運至上海的兩輛“奧斯莫比爾”牌汽車,是“傳人中國的第一輛汽車”。
隨著國外汽車的進入,汽修廠也伴隨而生。1910年成立的法租界公董局機修廠(上海汽車發(fā)動機廠前身)是當時上海最大的兩個汽車修配工廠之一。
進口汽車的增多,上海汽車修配業(yè)逐步發(fā)展起來。最早建立和比較重要的廠家有:寶昌號(上??茽柋臼┟芴鼗钊邢薰厩吧恚罡Ed機器制造廠(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汽車底盤廠前身)、鄭興泰汽配商號(上海汽車變速器有限公司前身)。后來這些企業(yè),都匯入到了上汽集團這一母體之中。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黨中央決定發(fā)展本國的汽車工業(yè),同時轎車的生產(chǎn)也提到日程上來。1958年,毛主席在懷仁堂的草坪上坐上了長春“一汽”制造的中國第一輛轎車——“東風牌”。
消息傳來,舉國振奮,上海汽車廠的廣大干部職工更是按耐不住,在那個“人人力爭上游,不甘人后”的年代,他們也要制造出中國人自己的轎車來。
說起上海汽車廠,歷史年頭已經(jīng)不短,1915年由德商寶昌公司創(chuàng)辦,1918年歸屬英商利威汽車公司。解放后,人民政府把英美留下的修理廠整合起來成立了上海汽車廠,里面有一批技術(shù)過硬的老修理工,但實際上這家工廠的生產(chǎn)設(shè)備已被搬運一空,生產(chǎn)能力非常薄弱,工人們也只能“摸黑走路”,邊學習邊生產(chǎn)。
就在“東風牌”轎車問世的那一年,上海汽車廠買來了一輛奔馳220S轎車。一個要生產(chǎn)轎車的企業(yè),為什么還要買一輛外國轎車呢?
仿制成功“鳳凰”飛
“我們就是要‘依葫蘆畫瓢?!鄙虾F噺S的領(lǐng)導站在已經(jīng)被拆解的“支離破碎”的奔馳220S轎車前,對圍在一起的工程技術(shù)人員說道。
原來,當時上海汽車工業(yè)幾乎是一片空白,所以上海汽車廠聯(lián)合滬上幾十個最具實力的工業(yè)企業(yè)參與了這輛奔馳車的“解剖”過程,幾乎每個部件都會有一個專門的企業(yè)負責研究,進行生產(chǎn)攻關(guān)。這種仿制的過程,也是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同樣也是上海汽車工業(yè)的必由之路。
“叮叮當當……”隨著像打擊樂一樣的聲音響起,上海汽車廠一天的工作就這樣開始了。這是工人師傅們在用榔頭、鐵錘敲打鋼板,他們是用雙手拷制復(fù)雜的車身外覆件。這在今天看來難以想象,但在那個年代卻是不得已而為之,當時的上海沒有大型的沖壓機、鍛造機來制造那些部件。
憑借這么一股堅持不懈的勁頭,由包括上海底盤配件廠、上海內(nèi)燃機配件廠、上海鄭興泰汽車機件制造廠在內(nèi)的幾十家企業(yè)的協(xié)作,經(jīng)歷半年時間,上海汽車廠終于在1958年9月28日將上海第一輛轎車的雛形研制成功,人們?yōu)樗×艘粋€響亮的名字——鳳凰。
困局難飛變“上?!?/p>
鳳凰牌轎車最高時速達105公里,到1960年底共生產(chǎn)了鳳凰牌中高級轎車18輛。
后因三年國內(nèi)經(jīng)濟困難,鳳凰牌小轎車停產(chǎn)。1963年12月,鳳凰牌小轎車正式改稱為“上海牌SH760型”轎車,使用上海汽車發(fā)動機廠生產(chǎn)的680Q型發(fā)動機,功率90馬力,當年小批量生產(chǎn)50輛。
“大隊書記蹬蹬蹬,公社書記130,縣委書記帆布篷,地委書記兩頭平。”這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民間頗為流行的段子,也是當時的基層公務(wù)用車的寫照,它們分別是拖拉機、卡車、吉普車和“上海牌”轎車。
“上海牌”轎車是當時地市級干部的公務(wù)用車,也是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身份象征,即使有錢也買不到,因為它完全是為政府部門服務(wù)。它外形老成持重,顏色簡潔明朗,低調(diào)的造型給人一種穩(wěn)健踏實的感覺,前臉運用了大量鍍鉻件進行裝飾,在當時國內(nèi)頗為“流行”的圓筒式大燈也出現(xiàn)在這臺車上。在那個尚未開放的時代,這樣一款汽車足以吸引人們的眼球。可以說,“上海牌”轎車是二十世紀六十到八十年代,中國城市公路上的一道靚麗風景。
這款經(jīng)典的“上海牌”轎車,正是1958年研制成功的“鳳凰牌”轎車,同一款轎車為什么要改名呢?
這是因為“鳳凰”生不逢時,恰好碰上了三年困難時期,由于生產(chǎn)汽車所需要的資源極度匱乏,“鳳凰牌”轎車的生產(chǎn)也不得不被暫時擱置。1963年,全國經(jīng)濟形勢好轉(zhuǎn),上海轎車工業(yè)重新啟動,原上海汽車廠的老技術(shù)員被重新請回了工廠,并與當時上海多家頗具實力的工業(yè)企業(yè)重組成了“上海汽車制造廠”,工人們?nèi)找岳^夜地工作,在江南造船廠和上海重型機械廠等大型企業(yè)的支持下,迅速將新車的車身外覆件制造成型,并在各部門的配合下很快造出了一款新車。到1964年2月,被迫停產(chǎn)近5年的“鳳凰牌”轎車才再次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此時的它已經(jīng)改頭換面,正式易名為“上海牌”。
迎駕總統(tǒng)驚世界
作為地市級干部的公務(wù)用車,“上海牌”轎車還完成過一項重要的外事活動,見證過一個改變了世界格局的歷史性事件。
20世紀70年代以后,中美關(guān)系緩和。1972年,一條石破天驚的消息震撼了全球: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要對中國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
這么重要的外事活動,迎賓汽車的選擇自然是慎之又慎。在尼克松訪華之前,中美兩國政府就達成了協(xié)議,尼克松一行到中國后,將乘坐中國人自己制造的汽車。1972年2月21日上午11點30分,美國“空軍一號”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尼克松夫婦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國總理周恩來伸出了手。
隨后,尼克松總統(tǒng)夫婦乘坐“紅旗”牌轎車,部分美國官員乘坐“上海牌”轎車,離開北京機場。尼克松對華的歷史性訪問,不僅改變了當時的世界格局,也結(jié)束了中國20多年的隔絕狀態(tài)。顯而易見,“上海牌”轎車出色地完成了這次尼克松一行的接待工作。
扛著麻袋買轎車
在計劃經(jīng)濟年代,普通人想要擁有一輛私家轎車,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情。所以“上海牌”轎車完全是為政府部門所用的,不對外銷售,自然也沒有“價格”。
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讓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做“小生意”的個體戶。他們也開始琢磨著買上一輛“上海牌”轎車,享受一把地市級干部的待遇。
一天,幾個穿著時髦的人扛著麻袋,來到了“上海汽車制造廠”門前,他們吵吵嚷嚷的要見廠長。當廠長來到廠門口時,這些人就蜂擁將廠長團團圍住。
“求您賣給我們一輛小轎車吧!”這群人七嘴八舌,不約而同地說出了這一句略帶哀求的話。這些人又解開隨身攜帶的麻袋,瞬間一張張“大團結(jié)”出現(xiàn)在廠長眼前。雖然貴為“上海汽車制造廠”的廠長,但眼前這幾麻袋的人民幣,還是震驚得他啞口無言。
原來這是一群“不差錢”的個體戶,央求廠長賣給他們“上海牌”轎車。彼時,“上海牌”轎車還沒有上市銷售,面對這群暴發(fā)戶的“叫囂”,廠長給予了嚴詞拒絕。但隨著這種現(xiàn)象越來越多,且?guī)炖锏拇_停放著許多用不上的車輛,“上海汽車制造廠”也就私下偷偷地賣了幾輛轎車。就這樣,國內(nèi)誕生了第一批擁有“上海牌”私家轎車的車主。當時它的售價為2.5萬元,這對于那時的普通中國人來說,無異于一個天文數(shù)字。
由此,“上海牌”轎車正式走入到“百姓”中來。隨著銷量不斷增加,“上海汽車制造廠”也在不斷努力地改進車型、提升產(chǎn)能,就算是這樣,平均每年幾千輛的生產(chǎn)規(guī)模依然無法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
聯(lián)姻“失寵”終被棄
“上海牌”轎車已然成為20世紀初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國人的一個記憶符號,其不斷改進的款式和性能也為人津津樂道。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一款車型當屬上海SH760A,它將發(fā)動機蓋的前端和行李廂蓋的拱形改為平蓋形,又將前格柵造型改為橫條,中網(wǎng)前面的大量鍍鉻裝飾也被取消,只保留了少數(shù)幾處鍍鉻件,與此同時還增大了前風擋的視野面積,前后轉(zhuǎn)向燈也改為了組合式,圓形大燈改為方形,車身線條則以直線造型取代了原來與普利茅斯Savoy相似的曲線造型,這樣一輛經(jīng)過自主“修改”的上海牌汽車,無疑更符合“自主制造”的初衷。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讓國人頗感自豪的自主汽車品牌,竟然在20世紀90年代初退出了歷史舞臺。1991年11月25日下午2點30分,“上海汽車制造廠”總裝車間舉行了最后一輛“上海牌”轎車下線儀式,帶著中國人的許多遺憾,“上海牌”轎車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上海汽車制造廠”為什么要舍棄自己的寵兒呢?這還要從1985年說起,彼時“上海汽車制造廠”和德國大眾公司,各出資50%組建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同時,原“上海汽車制造廠”也改頭換面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而“上海牌”轎車也面臨著我國政府不管、德國投資商不重視的尷尬境地,上海大眾汽車公司剛剛成立,德國人便從原“上海汽車制造廠”的2900名員工中抽調(diào)了1600多人生產(chǎn)桑塔納轎車(SANTANA),在一番“抽筋扒皮”似的整頓后,“上海牌”轎車已然失去了往日的筋骨和風采,終于在六年后正式停產(chǎn)。
品牌天下何時回
在上汽集團與德國大眾汽車合作初期,桑塔納的大部分部件都是由德國大眾提供,之后更多零部件逐漸由上汽提供。在1987年時,桑塔納的部件中只有輪胎、收音機以及天線是國產(chǎn)的,到了1998年,整車超過90%的部件都由當?shù)厣a(chǎn)商提供。
1987年,上海市政府成立了支援上海大眾建設(shè)小組和桑塔納國產(chǎn)化辦公室,至此,上海大眾真正坐穩(wěn)了上海汽車工業(yè)的“頭把交椅”。有政府的支持與當時看來非常先進的技術(shù),正值“壯年”的桑塔納憑借生產(chǎn)成本低廉等優(yōu)勢輕而易舉地贏得了市場。隨著桑塔納的熱賣,上海大眾汽車公司建工廠、談合作,這段時間上汽集團憑借合資車型在國內(nèi)市場站穩(wěn)了腳跟,也賺足了金錢。
1997年6月,通用汽車集團也決定和上汽集團合作,建立了合資公司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上汽集團還通過收購,獲得英國MG(名爵)汽車品牌。上汽集團崛起于“合資”,雖然丟棄了“上?!崩掀放疲餐瞥隽俗约旱摹皹s威”牌汽車。
如今,這個曾制造出一個時代經(jīng)典“上海牌”轎車的老牌國有企業(yè),從上海灘的汽修工廠為起點,歷經(jīng)百年風雨,發(fā)展為中國有影響力的汽車企業(yè)之一。有人問,如果上汽堅持做老“上?!逼嚻放?,今天會是什么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