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承瑞
“鋦盆子來鋦鍋啦—”這是小時候在故鄉(xiāng)耳熟能詳?shù)穆曇?。大娘嬸子只要聽到這叫喊聲,就會撂下手中的活計,在家里忙活一陣子,把鍋碗瓢盆翻騰一遍,看看有沒有摔壞的、裂口的,要是有就會拾掇拾掇都拿出去鋦鋦。從前,人們管鋦鍋碗瓢盆的人叫鋦匠。
俺村里沒有鋦匠,都是外村的鋦匠到俺村里來的。鋦匠走村串鄉(xiāng),一進村就開始吆喝“鋦盆子來鋦鍋啦”,邊走邊吆喝,聲音很高,他這一嗓子,整個村子的人都能聽得到。當走到人家比較集中的胡同口時就停下來,選擇有陰涼的空閑場地擺好攤子繼續(xù)吆喝,等到有人拿來要鋦的東西后就不喊了,挽挽袖子開始干活兒。
鋦匠主要是鋦盆、鋦缸、鋦甕、鋦鍋、鋦碗、鋦茶壺、鋦罐子等,只要是家里能鋦的,鋦匠都鋦。鋦匠用的工具很簡單,條件差一點兒的鋦匠肩上背個褡子,前面的袋子里裝著幾種鉆,有鉆鐵鍋的,有鉆陶器的,還有鉆瓷器的;每種鉆都由鉆頭和鉆桿組成,鉆頭固定在鉆桿的一頭,鉆桿有大拇指粗細、二十多厘米長;還裝著弓子(拉動鉆桿轉(zhuǎn)動的)、錘子、鉗子、螺絲刀、造鋦子用的鐵絲和銅絲。后面的袋子里裝著一個小鐵砧子(砸鋦子用的)和一個盛有濕石灰膏的小鐵桶。條件好一點兒的鋦匠騎著一輛破自行車,把所用的家什都放到自行車上,這樣來去更方便了。
鋦鍋碗瓢盆是個仔細活兒。譬如鋦盆子吧,在鋦之前要先拿起來用小錘挨著敲打敲打,仔細看看裂縫在哪里,有幾條,有多長,需要用多少鋦子[1]。看好后再鉆眼兒。先從裂縫的左邊鉆一溜兒眼兒,把鋦子的一頭插在眼兒里,再比照著鋦子的長短在裂縫的右邊鉆上一溜兒眼兒。這些眼兒要離鋦子的另一頭稍遠一點兒。然后再用錘子輕輕地、慢慢地將鋦子的另一頭砸到眼兒里去,最后再用石灰膏抹一下裂縫和鋦子眼兒,這樣盆子就算鋦好了。鋦其他鍋碗瓢盆也是如此,都鋦得很結(jié)實,能頂新的用。
鋦鍋碗瓢盆也是個技術活兒,鉆的眼兒既不能過深又不能過淺。過深了容易鉆透,就不能用了,再說主家也不愿意??;過淺了鋦子砸不進去,高出一截,使用時不方便,而且鋦子容易掉下來,也不能用了。要說最難鋦的還是老人喝茶用的小茶壺,特別是茶壺蓋,要用很小的銅鋦子,鉆眼兒要更加仔細,放的鋦子要密實,鋦完抹上石灰膏后還要用細砂紙輕輕地打磨打磨,使其更加漂亮。還有就是碎成幾塊的碗和盆,只要能對得上碴兒,鋦匠就能鋦。瓷器比陶器難鋦,鋦瓷器鉆眼兒時往往有些打滑,要先用釘子尖在需要鉆眼兒的地方鑿一鑿,然后再鉆。因為過去老家很窮,家家戶戶都買不起鐵的、塑料的家什,只能買些陶制的盆盆罐罐,就連挑水也是用泥瓦罐子,磕磕碰碰是經(jīng)常的事。碰壞了能鋦的就鋦,實在不能鋦了才肯扔掉,誰家里都有一些不止鋦了一次的陶瓷器具。
那個時候,我父親就會鋦盆盆罐罐,時間長了我也跟著父親學會了。有時候趁大人不在家,就找個裂縫的盆子鋦一鋦。先準備好一把鉗子、一把大錘和一把小錘,找一截稍粗一點的鋼絲,找一個鉆頭固定到鉆桿的一頭,用小細繩做一個弓子,再找一截細一點兒的鐵絲打造一些鋦子。萬事俱備,鋦盆開始。剛開始鋦時掌握不好尺度,往往把盆子不是給鉆透了就是鉆淺了,越鋦越壞。我也遭大人喊過幾回,后來慢慢地就摸著規(guī)律了,學成手了,熟練了,除了茶壺和瓷器不敢鋦以外,其余的我都能鋦,而且鋦得越來越好。我們家的盆盆罐罐要是壞了,凡是能鋦的都是我來鋦。
“鋦盆子來鋦鍋啦—”這聲音至今仍清晰地留在我的記憶里,一旦想起來便感到回味無窮。
注釋
[1]鋦子:用銅或鐵打成的扁平的兩腳釘,用來連合破裂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