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對配電網建設的重視,配電網建設投資占電網總投資的比例越來越大,。面對未來巨大的資金投入,如何做到既滿足配電網運行的可靠性, 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資金和資源,取得最大的效益,實現可靠性與經濟性相協調,是各級決策者十分關注的問題。本文從配電網規(guī)劃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提出可靠性與經濟性相協調的規(guī)劃思路與措施。
關鍵詞:可靠性;經濟性;配電網;規(guī)劃方法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電力的需求和依賴性越來越大,保證電網安全穩(wěn)定運行的可靠性指標是電網規(guī)劃首先要滿足的重要指標。隨著電力體制的改革的推進,在電力市場經濟中,電網建設的經濟性也是電網規(guī)劃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但可靠性和經濟性有時是矛盾的,比如為了提高抵御事故的能力,需要增加線路間的聯絡率,電網投資將相應增大,投資效益會降低;若只考慮經濟性,配置較低的系統(tǒng)備用容量,則會影響可靠性。電網規(guī)劃其實是一個多目標多約束優(yōu)化決策問題,如何實現可靠性和經濟性的相協調是規(guī)劃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問題。本文將從系統(tǒng)容量配置、網絡拓撲結構和站址廊道選擇等電網規(guī)劃的主要幾個方面來分析,提出實現可靠性與經濟性相協調的措施建議。
1 可靠性與經濟性相協調的配電網規(guī)劃理念
可靠性和經濟性的協調包含多方面內容,因此電網規(guī)劃首先要立足于全局,綜合考慮全部要素;電網建設是個逐步完善的過程,所以規(guī)劃要考率時間性,不同時期的規(guī)劃方案要根據現實條件采取不同的標準,且各階段的方案要科學斜街,避免重復建設。
1.1 立足“一張網繪藍圖”,綜合考慮全網資源
在解決電網現狀存在問題或滿足發(fā)展需求時,要充分考慮全網的資源來規(guī)劃,比如某一配變重載,解決的措施有很多種,可以更換為大容量配變或新增配變,在本電壓等級范圍內解決,也可以通過新增上一級電網的變電站來重新劃分供區(qū),將負荷轉移,在上一個電壓等級的網絡中來解決。同樣的當某個110千伏變電站重載,不一定要在本電壓等級的電網中規(guī)劃項目來解決,可以通過新增下一級電網的線路來將負荷轉移。即在滿足可靠性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各個電壓等級的變電容量、線路等資源,提高投資的效益。
1.2 基于“飽和負荷規(guī)劃”,分步科學建設電網
對于一個新的供電區(qū)域,其負荷的增長需要一個過程,所以電網也是隨著負荷的增長逐步完善的,而不是按照飽和規(guī)劃網架一次性建設到位。應以飽和規(guī)劃為指導,以近期負荷預測為依據,選擇合適的容載比來配置近期的電網變電容量。以飽和規(guī)劃網架為目標,逐步新建線路,但線徑選擇按飽和規(guī)劃一次性配置到位,避免短期內改造而造成重復建設浪費。
1.3 采取“三步思考法”,充分利用現有電網資源
在解決電網存在的重載問題時,優(yōu)先考慮是否可以采取調整運行方式來解決,即采用“不花錢”的方式,第二考慮是否可以通過技改解決局部卡脖子問題,達到釋放全部容量的目的,即采用“少花錢”的方式。最后才考慮規(guī)劃新建項目來解決問題。通過這“三步思考法”,可以充分利用現有電網資源,既達到了提高供電可靠性的目的又提高了投資效益。
2 可靠性與經濟性相協調的配電網規(guī)劃具體分析
網源協調、系統(tǒng)容量配置、網絡拓撲結構和站址廊道選擇等是電網規(guī)劃的主要內容,下面將這幾個主要方面進行可靠性與經濟性分析。
2.1 變電容量選擇可靠性與經濟性分析
變電容載比反映了配電網的宏觀供電能力,也是安排變電容量的依據,容載比選擇較大時表示系統(tǒng)備用容量多,供電可靠性較高,當然投資也更大。在電網建設初期,因為網絡結構還不完善,線路、設備之間的聯絡互供能力較差,為保證電網運行的可靠性,需要選擇較大的容載比值。隨著網架結構的加強,從節(jié)約資源、提高投資效益的角度出發(fā),應逐步降低容載比。
2.2 線路線徑選擇可靠性與經濟性分析
在線路廊道日趨緊張,城市配電網施工難度不斷加大,規(guī)劃中對線徑大小的選擇宜一次到位,避免日后因線徑過小不滿足可靠性要求而短期內重復投資,不僅麻煩也造成資源浪費。線徑大小的選擇應根據預測的飽和負荷以及線路在飽和規(guī)劃中的地位來確定,譬如某線路在現階段是分支線,但在飽和規(guī)劃方案中是主干線路,則該線路新建時應按照主干線路的線徑標準來選擇。
2.3 網架結構模式選擇可靠性與經濟性分析
不同的網絡結構其可靠性是不同的,可靠性高的接線方式投資也高,比如雙環(huán)網的接線模式可靠性高,但投資大;雙輻射的接線方式可靠性相對低,投資也相應少些。如何來選擇網架結構模式,首先是要看用戶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
例如在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城市繁華中心區(qū)和對可靠性要求不很高的城郊應分別采用不同的網架接線模式,而不是全部追求高可靠性。另外各個電壓等級的網架結構可以采取互補的模式,如果上一級電網的結構比較堅強,對下一級電網的供電可靠性就較高,出現全停的概率小,那么對下一級電網來說不需要考慮極端情況,這樣網架結構選擇可以不用太強,即相鄰兩級電網之間可以采取“強弱互補”,而不需要“強強組合”。
2.4 考慮分布式能源的可靠性與經濟性分析
分布式電源的引入使得配電系統(tǒng)將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從一個輻射式的無源網絡變?yōu)橐粋€遍布小型電源的有源網絡。這對供電可靠性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如配電網發(fā)生故障后,部分用戶可由分布式電源繼續(xù)供電),也有消極的一面(如繼電保護控制不好,會影響對用戶的正常供電)。分布式能源的安裝地點、容量和連接方式是影響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在規(guī)劃時,要結合配電網潮流、無功以及網絡損耗等因素來分析接納分布式能源的最大限額、最佳安裝地點與接入系統(tǒng)方式,并通過潮流計算來論證,以指導分布式能源的建設,發(fā)揮其對供電可靠性積極影響的一面,達到既減少配電網的投資又能提高可靠性。
3 結語
綜上所述,可靠性與經濟性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是衡量配電網規(guī)劃質量的兩個重要指標,在進行配電網規(guī)劃時,要綜合考慮負荷發(fā)展水平、地域條件、用戶特點、現有電網資源等多方面因素,在可靠性與經濟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實現可靠性與經濟性的相協調。
作者簡介:黃心力,男,本科,主要從事電網規(guī)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