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
一個圓圓的腦袋,兩只大大的眼睛,永遠帶著微笑;構(gòu)圖的色彩,有點紅,有點黃,有點白,但大部分都是藍色……哆啦A夢的這一可愛形象,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哆啦A夢深受不同年齡段的讀者和觀眾喜愛,但最喜歡它的自然還是孩子們。不過它的歲數(shù)可不小了——它誕生于將近半個世紀之前!假如你現(xiàn)在是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那么你的父母喜歡過哆啦A夢的概率就很大,因為哆啦A夢被引進中國時他們也許和你現(xiàn)在一樣大。只不過在那時,哆啦A夢的名字在中國不同地區(qū)的翻譯各不相同——在中國內(nèi)地它被稱為“機器貓”,在中國臺灣地區(qū)它被稱為“小叮當”……直到很久以后,大家才統(tǒng)一使用它原來的日文名字:哆啦A夢。
哆啦A夢的故事實在太多了,講上幾年恐怕也講不完。不過最近上映的《哆啦A夢:大雄的南極冰冰涼大冒險》,給了哆啦A夢迷們一個全新的體驗——哆啦A夢帶領(lǐng)大雄以及他的好伙伴胖虎、小夫和靜香,一起在南極的冰雪世界歷險探秘。不過在這個故事里,這幾位主要人物的性格卻不夠鮮明,讓人多少有些遺憾。
事實上,在哆啦A夢的故事里,這幾個角色的設定十分有意思:胖虎所代表的是一種權(quán)威,有時甚至需要靠暴力來維護;而小夫代表的則是一種詭計,隱約帶些陰暗的色調(diào)——但畢竟大家都是同學關(guān)系,所以大雄與他們之間雖有矛盾但還算好友;女生靜香無疑是美的象征,同時她還具有真與善的特征,是一個相當完美的形象;最后再來說大雄本人,他顯然屬于那種各方面都不夠出色的孩子,雖說總體而言他心地善良,擁有智謀,但在生活中卻事事都不如意——正因如此,才會出現(xiàn)子孫后代派來協(xié)助他成功的哆啦A夢。事實上,像大雄這樣的孩子才屬于真正的大多數(shù),這也正是哆啦A夢深受歡迎的“群眾基礎(chǔ)”——每一個不完美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有這樣一個全能的“機器貓”陪伴左右。
了解人物,才能欣賞這個故事的全部,因為在影片中沒有交代這些人物的往昔特征。但真要完整地理解這部電影,還需要對另一個概念有所了解,那就是所謂的沉沒大陸“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也被稱作“大西洲”或“大西島”,是指在大西洋北部曾經(jīng)存在過的一塊大陸或島嶼。這塊史前大陸幅員遼闊,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氣候宜人,還存在著一個高度發(fā)達的文明,它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和燦爛的文化藝術(shù)。但后來不知什么原因,這塊大陸突然在一夜之間就徹底沉沒了,留下了現(xiàn)在這片暢通無阻的大西洋。
從地質(zhì)學的證據(jù)來看,亞特蘭蒂斯根本不可能存在過。但神秘傳說從來都是文學藝術(shù)的良好素材,美國作家弗里德里克·馬特恩斯在《進化的羅曼斯》中對亞特蘭蒂斯的最后時刻做了生動的描述,書中綜合了火山、隕石和地震等各方面因素及其連鎖反應,“使得”亞特蘭蒂斯在一夜之間破碎并在大西洋底找到了它永久的歸宿。法國作家埃爾·勃諾瓦也創(chuàng)作過一部《亞特蘭蒂斯》,他獨辟蹊徑,認為亞特蘭蒂斯不是陷落,而是升高了,周圍的海洋變成了撒哈拉沙漠,亞特蘭蒂斯變成了撒哈拉沙漠中的霍加爾高原,而生活在這一高原上的居民圖阿雷格人則是亞特蘭蒂斯的后裔。
亞特蘭蒂斯是傳說中的大陸。相比于它的繁盛,人們更鐘情于它的沉沒。盡管嚴肅的科學論證已徹底否定了它曾經(jīng)存在,但世人依舊對它謳歌不止。所以有人斷言,即使亞特蘭蒂斯真的從未出現(xiàn)過,最終也會被人類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而這部《哆啦A夢:大雄的南極冰冰涼大冒險》把亞特蘭蒂斯與外星探險者聯(lián)系到一起,其實也非首創(chuàng)。但不管怎么說,這個故事還是值得一看。
就介紹這些外圍的資料,真正的故事這里就不劇透了,還是請你到電影院里欣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