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晴
初春,竟有些夏日的氣息,也許是這次遠足大會的熱烈氣氛感染了空氣。
近兩千人密密麻麻站在學(xué)校的廣場上,空氣中的熱浪不斷地涌動,大家的心情被喜悅包圍著,處處都是歡聲笑語,還有人偷偷盤算著怎樣“消化”背包里的零食。
“青春勵志遠足”的大旗飄出校門,30多個班級依次上路。教學(xué)樓里的少男少女走出窄小的天地,仿佛都成了撒歡兒的小羊。
一路上,大家好奇地張望著,遠處是細長連綿的盤山公路,路旁點綴著零星的花兒,裸露的大地藏著幾絲綠意,讓人欣喜若狂;泥土和著青草的味道,瞬間打開所有毛孔。
多久沒這樣了?沒像現(xiàn)在這樣感受春天的來臨,沒有肆意徜徉在大自然中,與可愛的生靈親密對視。
棕紅色的土地下,誰知道還孕育著多少生靈?明天會不會花開遍野?誰又能告訴我,有多少毛茸茸的心在靜等春雷?
明天的世界總有許多驚奇,大地總是在默默孕育著驚喜。我想起《飄》里杰拉爾德勸誡女兒的話:在這世界上只有土地與明天永存;我想起《哀歌》里的土地:她遠遠地離開了她沉睡的年輕英雄的土地;我又想起《尤利西斯》中的土地:離開一輩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我突然領(lǐng)悟到了端木蕻良對關(guān)東原野熾烈的愛,相信那絕不是為賦新詩強說愁。
在這個鋼筋與混凝土林立的環(huán)境中,每每遇到文學(xué)作品里描述的土地時,我感覺土地的意義升華了,它被寄托了太多的情感,更像是一種信仰。
生命中所有繁華,最后都要歸于大地。不管人生路上擁有多少鮮花,還是充滿多少沼澤,到最后,土地都是生命的歸宿。明天依然會接踵而至,所以,活在當(dāng)下吧,盡情地享受此刻的美景和快樂。
抬起頭,已經(jīng)到了“天地緣”儲酒山洞。長長的鋪滿酒壇的地窖,米酒的清香彌漫。最質(zhì)樸的稻米,卻能散發(fā)出令人沉醉的味道。土地是神奇的,將平凡變成偉大。
這讓我想起西方的一個古老傳說:水手和漁夫們相信,他們死后會進入綠色的草原,那里有美酒佳肴、歌舞以及美妙的小提琴,那里有純真的童話,發(fā)生在湛藍光亮的海底,海底的沙像牛奶一樣白而香,海藻有著青草顏色,各種貝殼發(fā)出耀眼的光。但他們還是離開漁船,回到岸上,尋找生命的歸宿。
水手和漁夫,海上漂泊一生,最終還要回歸土地??梢娙祟愊蛲捕?,自始至終,不論男女,不分職業(yè),很難把漂泊的生涯視為極樂。海德格爾在哲學(xué)中遨游到晚年時,幡然醒悟——人應(yīng)當(dāng)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是不是因為這樣,人類才一代一代地繁衍,在原野間,在大地上?也許只有踏足大地,傾聽土地心跳,觸摸土地的脈搏,生命才更加有棱有角,有韌性,有活力吧。
急促的集合哨聲拉回了我的思緒——是該回去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