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黃
[摘 要]歌唱表演是對具體歌唱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表演者在表演實踐中把詞曲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與作品本身所要表達的涵義有機地結合起來,讓作品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在歌唱表演過程中,表演者的心理往往決定了作品最終呈現(xiàn)的藝術效果。需要對歌唱表演所具備的心理因素進行分析,探索表演心理因素對歌唱表演的重要性,讓歌唱表演具有創(chuàng)造性。
[關鍵詞]歌唱表演;心理;創(chuàng)造
歌唱表演并不僅限于傳達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對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賦予作品更旺盛的生命力,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活動。歌唱表演可以豐富作品的內涵,完滿地表現(xiàn)和再現(xiàn)歌唱作品的具體要求,對作品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闡釋。
一、歌唱表演的心理因素
在歌唱表演過程中,表演心理的控制與運用對歌唱表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完整與準確地感知聲樂作品,理解聲樂作品的符號形式,這是演唱者首先應具備的歌唱心理。對聲樂作品情感的理智把握貫穿于演唱過程中,對情感的把握應做到恰到好處與準確對待,并適時對演唱過程進行調控,達到一種理性創(chuàng)造的境界。
(一)感知與審美
對聲樂作品的感知與審美,首先可以從作品的歌詞、旋律以及歌唱家的演唱中得到,把這種對作品的整體感覺與審美具體運用到歌唱狀態(tài)中,并對這種感知與審美進一步升華,這是我們對待聲樂作品必須的心理因素。對聲樂作品的整體性感知,是演唱者對作品最初的直覺,不僅僅是對歌詞、旋律和音樂符號的大體把握,還包括對總體的曲式結構、調式調性等方面。在感知的基礎上,對聲樂作品進行細致地分析,不斷調整演唱者的審美心態(tài)與審美能力,盡可能從多側面對聲樂作品進行審美感受體驗,避免單純地從演唱的效果或者音域的高低進行評判作品的難易程度。
(二)情感與理智
聲樂作品的情感理解與理智分析是歌唱中的具體部分,一首成功的聲樂作品的演唱應該是具有恰當與理智的情感表達,不能盲目地追求一些外在的表演,而沒有真正表現(xiàn)出歌曲作品所要表達的真實內涵。表演者應該把這種具體的情感表達與歌曲的內涵結合起來,音樂要求是悲,則表演應該是悲,但這種悲不能去夸大或者縮減,必須恰到好處才算是正確地理解了聲樂作品。因此在演唱過程中情感的表達要與理智結合起來,這樣才更有利于表現(xiàn)作品的真實的情感內涵。
(三)心理調控與理性創(chuàng)造
“臨場的心理調節(jié)與控制對于音樂表演者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任何音樂表演都是轉瞬即逝的一次性過程,它既不能重復,也無法補救?!雹?歌唱表演者必須重視心理調控的訓練,對作品的演唱做到心中有數(shù),善于吸收優(yōu)秀表演藝術家的表演實踐與臨場的心理調控經(jīng)驗,把這種經(jīng)驗運用到自己的歌唱中。在演唱中,不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應調整和克服心理緊張的狀態(tài),全神貫注地演唱作品,對作品進行理性地創(chuàng)造。
二、歌唱表演的創(chuàng)造
(一)尊重詞曲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
正確地理解聲樂作品,歌唱者應該尊重詞曲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了解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真實原意。挖掘歌詞所要表達的真實內涵,分析歌曲旋律、調式等方面的特點;弄清詞曲作者當時的創(chuàng)作目的,詞曲作者是怎樣將旋律和歌詞有效地結合起來,最終創(chuàng)作出了一首優(yōu)秀的、成功的聲樂作品。這些都是聲樂演唱者和研究者必須經(jīng)歷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讓歌唱者明白和理解作品的來歷,可以更有效地指導歌唱者去演唱和研究聲樂作品。
(二)對作品內在意蘊的挖掘
對聲樂作品內在意蘊的挖掘,首先應把握作品的情感屬性與變化。正確的情感表達是歌曲的靈魂,歌唱者善于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基調,對作品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與概括,體驗作品的情感變化與情感的邏輯表達。比如說,聲樂作品上標有憂傷地,而這種憂傷要在一個什么樣的度上去表演才算對呢?這就需要演唱者根據(jù)自己所掌握的專業(yè)知識以及文學修養(yǎng)去作出正確的判斷。那么,演唱者也必須在歌唱修養(yǎng)和文學修養(yǎng)方面做一些必要的積累,以備在演唱中對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得更好。
其次,對聲樂作品進行多側面的想象活動也是必要的,不同的聲樂表演者都有自己對作品的獨特理解與表現(xiàn),同一聲樂作品,不同唱法的歌唱者表演不盡相同,具有不同的聽覺效果。演唱者應擴大對作品的理解,拓展演唱技術與技巧,提高自身的歌唱修養(yǎng)與文學修養(yǎng),豐富演唱想象力,多側面挖掘聲樂作品的內在意蘊,正確理解作品和演唱聲樂作品。
(三)合理的二度創(chuàng)作與創(chuàng)造
對聲樂作品合理的二度創(chuàng)作是歌唱者對作品的進一步理解。某種程度上說,二度創(chuàng)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聽眾對歌曲的認同感。當聽眾對一首聲樂作品不熟悉的情況下,主要是通過演唱者的演唱作出對歌曲的判斷。合理的二度創(chuàng)作也給聽眾留下第一印象,也暗示出作為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時,盡可能的去理解聲樂作品,真正融入到作品中,完整地表達聲樂作品。經(jīng)過合理的二度創(chuàng)作給聽眾留下好的印象,有利于歌曲的推廣與傳唱。強烈的表演欲望,恰當?shù)慕涣髋c情態(tài)交融,表演與技巧的統(tǒng)一,可以說這三個方面都很重要。對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與創(chuàng)造,巧妙地把這三個方面結合,運用到演唱中,無疑是演唱者追求的目標。在演唱過程中,如果沒有強烈的演唱欲望和激情,演唱者應該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激情。在表演中注意主客體的情感交流,這種交流也有動態(tài)交流和靜態(tài)交流,既需要表演者用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激起觀眾的共鳴,也需要觀眾有聲和無聲的回答,這樣的表演可能就是聲樂演唱追求的最佳的藝術效果。
三、歌唱表演能力的培養(yǎng)
歌唱表演能力隨著歌唱者的演唱積累與表演實踐的增長而逐漸向成熟的方向發(fā)展。其發(fā)展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特征與差異,要隨著這種特征和差異有針對性地對歌唱能力進行提升,讓歌唱表演具有創(chuàng)新性。
(一)提升文化修養(yǎng)
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修養(yǎng)對于演唱者演唱歌曲至關重要,就如我們聽到一些成功的聲樂作品,作品的演唱透露出歌唱者較高的文化底蘊和專業(yè)素養(yǎng)。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修養(yǎng)不是簡單地看幾本書就能解決的,需要時間的積累,這也要求歌唱者應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擾,真正找到適合提升自身文化修養(yǎng)的路子,彌補自身的不足。
(二)加強歌唱技能
任何時候,歌唱技能都是歌唱的基礎條件,如果沒有高超的歌唱技能,再好的作品我們都無法將作品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對歌唱技能也要保持一種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勇于接受新事物,吸收和吸取成功歌唱家的經(jīng)驗和演唱技巧,繼承與創(chuàng)新并存。在這一點上我們善于把創(chuàng)作歌曲、藝術歌曲和民間歌曲的演唱區(qū)分開,因為民間歌曲的演唱有其原生性,與創(chuàng)作歌曲和藝術歌曲在演唱上有一定的區(qū)別。因此,想要自己的演唱達到一種高境界,必須加強自身歌唱技能的提高,選擇適合自身演唱的作品,發(fā)揮自身歌唱的優(yōu)勢,把作品發(fā)揮到盡善盡美。
(三)感性表演與理性表演
任何一種音樂表演都要經(jīng)過從感性到理性的一個過程,在這個表演過程中,理性表演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當我們在不理解音樂作品的時候,我們所作出的演唱表演往往是靠自己的第一感覺來進行,這個感覺不是不好,而是有時候所表演出來的效果很感性,不貼切聲樂作品的真實要求,也不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在感性表演的基礎上,我們要善于總結經(jīng)驗,作出理性的判斷和理性表演,這就有賴于我們對聲樂作品的把握和對聲樂技術、技巧的掌控以及對歌唱心理因素的調控,這樣的表演才具有價值。
在歌唱表演中,把心理調整到最好的歌唱狀態(tài),較好的心理素質能讓演唱提升到另一個高度。歌唱也需要二度創(chuàng)作的突破,能在歌唱創(chuàng)作中找出適合歌曲表演的新路徑,把我們的演唱和表演提升到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讓聲樂作品更有穿透力和感染力。歌唱表演賦予了歌唱作品的生命力,表演讓有律動的音響不斷地傳承,以至于我們一直在尋找這種有生命力的歌唱作品,追求有價值的歌唱表演。
參考文獻:
[1] 李晉瑋,李晉媛.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
[2] 張前.音樂表演藝術論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3] 羅小平,黃虹.音樂心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