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守禮
板塊一:概述文本,加工信息
師:通過上節(jié)課初讀課文,誰能用“各種各樣”說一句話,說說你所知道的海底世界?
生:海底有各種各樣的動物。
生:海底有各種各樣的聲音。
師:兩位同學說得不錯。下面增加一點難度,誰能在一句話里用上兩個“各種各樣”,來說說你所知道的海底世界?
生:海底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它們會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
生:海底各種各樣的動物有各種各樣的活動特點。
生:海底有各種各樣的動物,還有各種各樣的植物。
生:海底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有各種各樣的顏色。
師:課文中有一句話,概括了海底世界的特點,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用橫線畫出來。是哪一句呢?
生: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師:想象一下,如果一個人對海底世界一無所知,你讀這句話,告訴他海底世界的特點,你應該抓住哪些詞語來讀?
生:應該抓住“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兩個詞語讀,這兩個詞語寫出了海底世界的特點。
師:這個人對你所說海底世界的特點表示懷疑,你應該抓住哪個詞語告訴他?
(生讀,注意突出“真是”一詞)
師:聽出來了,對所說的不容置疑。應該抓住“真是”一詞來讀。其實,這句話是對一個問題的回答,是哪個問題呢?瀏覽課文,找到這個問題。
生:“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什么樣的嗎?”
師:這是課文開篇第一句話。作者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嗎?
生:知道,如果不知道,作者就寫不出這篇文章。
師:知道還問,這叫明知故問,也叫設問。誰來讀讀看?(生讀)
師:聽出來了,故弄玄虛。
師:作者為什么要在文章一開始就設問呢?
生:好讓人有興趣讀下去。
師:也就是激發(fā)讀者的興趣。如果你對海底世界一無所知,別人就用這兩句話向你介紹海底世界,你覺得行嗎?
生:不行,這樣太籠統(tǒng)了。沒能說出海底世界景色是怎樣奇異,物產是怎樣豐富。
師:下面,我們就嘗試把這兩句話讀成一段話。(出示自讀要求)默讀課文第2—5自然段,思考:這幾個自然段分別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用橫線畫出每一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放在相應的橫線上,連起來讀一讀。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第2自然段你畫的是哪一句?為什么畫這句?
生:“海底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只是我們聽不到而已?!币驗檫@一自然段是圍繞“竊竊私語”這個詞語寫的。
師:說得很有道理。
(生依次匯報第3—5自然段所畫的中心句)
師:(出示整理后的一段話)這里面有兩句話可以合并在一起,是哪兩句?
生:第2、3句。因為這兩句都是寫差異的。
師:這個理由可以,但是把它們放到一段,與各自成為一段,區(qū)別不是很大。還可以怎樣合并?
生:第1、2句。這兩句都是寫海底動物的。
師:這個理由更充分。這兩句合并到一段,哪一個詞語可以用“它們”代替?
生:第二個。
師:誰來讀讀?(生讀)
師:誰來讀讀第5自然段中心句?(生讀)
師:這句中“煤、鐵、石油和天然氣,還有陸地上蘊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可以用哪個詞語概括?
生:物產。
師:上文中所說的海底動物、植物不是物產嗎?
生:礦產資源。
師:這個詞語準確。換進去讀讀。(生讀)(出示修改后的一段話: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什么樣的嗎?海底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只是我們聽不到而已。它們各有各的活動特點。海底植物的差異也是很大的,這里富含各種各樣的礦產資源。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生再讀)
師:經過我們大家的努力,將兩句話讀成一段話。將這段話讀給對海底世界一無所知的人聽,行不行?
生:不行,還不夠具體。
師:與課文比,你覺得哪一種寫得更有趣?
生:課文寫得更有趣。
【評析】通過三個層面,引導學生概述文本:一、利用文本內容的核心詞語“各種各樣”,說說自己所知道的海底世界,激活學生初讀認知經驗,引導學生把握文本主要內容。二、緊扣喻示文本“總分總”主體結構的核心語句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引導學生在不同語境中感情誦讀,領悟作者表達方法,內化文本主體結構。三、緊扣第2~5自然段中心句,培養(yǎng)學生在提取信息、加工整合信息的過程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板塊二:自主探究,遷移表達
師:下面,就讓我們默讀課文,用心體會,你覺得作者在哪些地方寫得有趣,畫下來,再讀讀說說有趣在什么地方。(生默讀圈畫批注)
生:我覺得“海底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只是我們聽不到而已”寫得有趣。尤其是“竊竊私語”這個詞,把海底動物當成人來寫。
生:我覺得“有些貝類自己不動,但能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寫得很有趣。貝類自己不動,卻可以到世界各地去。
師:你覺得哪個詞語用得最有趣?
生:長途旅行。
生:我覺得“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边@段寫得最有趣。通過打比方,形象地告訴我們,海底動物有各種各樣的聲音。
生:這段話把海底動物的聲音比方成陸地動物的聲音。
師:你真行,海底動物的聲音你聽過嗎?
生:沒有。
師:陸地上小狗、小鳥這樣的聲音你聽過嗎?
生:聽過。
師:作者這樣一打比方,我們感覺海底各種動物的聲音就——
生:更具體了。
生:知道究竟是怎樣的聲音了。
師:如果摘掉特制的水中聽音器,這段話應該怎樣讀?(生聲音微弱地讀)
師:能夠選擇你喜歡的三種聲音,放在一起,用“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這樣的段式說一說嗎?(生練說)
師:還有哪些地方的描寫,你覺得有趣?
生:“還有些深水魚,它們自身就有發(fā)光器官,游動起來像閃爍的星星”寫得很有趣。
師:在幽暗的海底,魚兒發(fā)光還像路燈。
師: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你覺得哪兒寫得有趣?(師出示“海參靠肌肉……比普通的火車還要快。”生自由讀)
生:我覺得海參爬行得太慢了,很有趣。
師:能夠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嗎?(生讀)
師:哪個詞語能夠讀出太慢?
生:“只能”。
生:梭子魚游得太快了。
師:讀一讀告訴大家?(生讀)
師:誰能通過對比讀,告訴大家它們不同的特點嗎?一個極慢、一個極快。(生讀,注意抓住“只能、四米,幾十千米、比火車快”等詞句)
師:海底有那么多生物,作者為什么偏偏要把這兩種生物放在一起寫呢?
生:它們兩個一個極快、一個極慢,形成強烈對比,很有趣。
師:形成強烈對比,讀后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像這樣的海底之最,你還想知道哪些?
生:最小的動物和最大的動物。
生:最深的地方和最淺的地方。
師:老師課前搜集了海底最小的海蟹和最大的海蟹資料。(出示相關資料:最小的海蟹:豆蟹,長3.8—4.2毫米。最大的海蟹:日本蜘蛛蟹,直徑3.6米,19千克)你能用上“只有、竟”等詞語也說一段話,介紹一下它們嗎?(生介紹)
【評析】這是一篇說明性小品文,說明方法的直觀性、語言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閱讀心理。這一板塊遵循“從語言中來,到語言中去”的原則,引領學生真切感悟作者是怎樣介紹海底世界的。首先,在前一板塊形成認知矛盾基礎上,給予學生一個開放性探究話題“作者哪些地方寫得有趣,有趣在什么地方”,讓學生充分自主感悟探究。其次,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選取精彩段落,緊扣關鍵詞句,在感情誦讀中,“循言明像”,真切感受被說明事物的特點。最后,引領學生探究作者究竟是“怎樣介紹的”,領悟作者列數(shù)字、打比方、對比等說明方法,并嘗試遷移運用。
(作者單位:新沂市實驗學校)